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新生儿低血糖:认识及应对策略全解析

  • 22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新生儿低血糖:认识及应对策略全解析封面图

新生儿低血糖:小小身躯中的大问题

认识新生儿低血糖

很多新手爸妈在听到“低血糖”这三个字时,常常会以为那只是大人们才要担心的事情,但其实,刚出生的宝宝也有可能遭遇低血糖这个“新手关”。简单来说,新生儿低血糖是指宝宝体内的血糖值低于正常范围。这个时候,宝宝的大脑和身体都可能因为“能量供应不足”而受到影响。新生儿的血糖调节系统还不成熟,如果出生后短时间内得不到充足的葡萄糖补充,低血糖就可能悄悄找上门。

医学上一般把新生儿血糖低于2.6 mmol/L(指整天里任意一次的监测)视为低血糖。根据统计,低血糖发生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在1.3%~5%之间(Hay et al., 2019)。虽然听起来比例不算特别高,但因为新生儿体质特殊,出现问题后后续影响较大,所以不能小看。

💡小贴士: 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是低血糖风险最高的时间段,产科医生常规会密切监测!

常见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低血糖的表现并不“张扬”,早期有时像一位“隐形客”。很多情况下宝宝只是偶尔不太肯吃奶、嗜睡或者有点乏力,甚至表现很轻微,容易被误以为是刚出生的正常疲倦。比如,一位刚出生半天的男婴,家长发现他连续两次喂奶都含着但不太怎么吸。

早期 明显/持续
偶尔不愿吃奶,间断表现出昏昏欲睡 频繁、持续吃奶无力,长时间昏睡,不容易叫醒
短暂发抖或小幅肌肉抽动 持续颤抖、四肢抽搐甚至癫痫发作
偶尔皮肤发凉、面色偏灰 持续面色苍白,手脚温度始终偏低

其实,有时宝宝低血糖并不一定会有很明显的症状,这就提醒家长和医护人员不要“只看外表”,有些早期信号极其微弱。等到反应迟钝、甚至抽搐,往往已经是比较严重的阶段了。

是什么让新生儿容易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不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主要跟妈妈相关的健康状况、宝宝自身的发育状况和分娩过程相关。

  • 1. 妈妈是糖尿病患者: 研究显示,孕期妈妈有糖尿病的新生儿,低血糖风险明显增高。妊娠期间,胎儿适应高血糖环境,出生后突然断奶(比喻1),自身体内胰岛素水平一时难以下降,血糖在没了输送的情况下会很快下降(Stanley et al., 2022)。
  • 2. 早产或体重偏低: 早产儿或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宝宝,容易因为储备的糖原不足,血糖下降得更快。这类宝宝就像还没满油出厂的小汽车,最怕遇到突然断油。
  • 3. 分娩过程特殊: 有些宝宝在分娩时经历缺氧、感染或严重应激,身体会加速消耗糖分备用。这也让他们更容易在出生后第一天就出现低血糖。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新生儿中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低血糖发病率约可高达15%(Rozance, 2013)。

🚩 别忽视:有这些危险因素的宝宝,需要更早开始喂养、更密切监测。

怎么快速发现宝宝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不单靠外在表现,更需要科学的血糖监测。一般产科会在某些宝宝出生后30分钟、2小时、6小时、24小时等关键时点进行采血检测。比如一位34周的女婴,由于体重仅1800克,医生在她出生半小时后就开始了第一次血糖监测。

常用的检测方式是足跟采血,用专用血糖监测仪快速读数。具体流程包括用酒精棉消毒、轻轻采血、避免用力挤压造成样本稀释。最理想的目标,是随时捕捉到血糖变化,即便宝宝表面看起来很“正常”,只要属于高危群体都要检测一次。

🩹 实用建议: 家长如果出院回家后宝宝吃奶明显减少、发呆,短时间内可用手掌轻揉唤醒,若无改善或反复出现,要尽快就医抽血检查,不能靠“等一等”。

宝宝低血糖怎么处理?

诊断明确后,处理的核心是“补充能量”+安全监测。这里有几个基本思路:

处理方式 适用场景 具体做法
尽快进食或配方奶 轻度低血糖、尚能吃奶 鼓励频繁少量喂奶,建议间隔2-3小时/次
葡萄糖补充(口服/鼻饲) 喂养明显受限、频繁呕吐 由医护人员根据体重和血糖水平给予葡萄糖溶液
静脉输液 严重低血糖/抽搐/无法进食 使用5%-10%的葡萄糖液体静脉滴注,密切监控血糖

简单来讲,轻度时通过多给奶解决,严重时必须入院,让专业医生用药物或输液“修补”能量通道(比喻2)。在干预过程中,血糖需每2小时复查一次,直到连续两次血糖回升到安全范围。

🏥 提醒: 千万别自行给新生儿喂蜂蜜、糖水等偏方,可能引发更大危险。处理低血糖最安全的做法,是遵医嘱用经过消毒的母乳、标准婴儿配方奶或专业糖液。

宝宝低血糖之后,家庭怎么护理?

经过医院的干预后,许多宝宝可以顺利恢复。但这场“小风波”过去后,家里人也不能马上掉以轻心。科学护理和饮食安排对减少复发很有好处。

  • 保持规律喂养: 宝宝出院后,需要记录每天的吃奶时间和量,避免出现间隔过长,夜间也要保证喂奶。可以用手机APP或手账帮助记忆。
  • 母乳喂养优先: 研究显示,母乳富含免疫和能量物质,对血糖稳定支持作用大(Victora et al., 2016)。吃不够可适当补充配方奶,保证口粮不断档。
  • 定期体检和随访: 建议在宝宝出院后的1周和1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包括体重、血糖和神经系统评估。提前预约复查,遇到宝宝再次出现明显嗜睡、吃奶量下降等,要及时找专业儿科医生。
🍚 喂养建议: 纯母乳能更好预防反复低血糖。如果妈妈分泌量少,也不必焦虑,正规配方奶也是安全选择。

科学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方法

如果孕期被诊断为高危妈妈,比如有糖尿病、胎儿偏小、 twins 等情况,其实可以提前和产科医生沟通制订出生计划。产后母乳早接触、科学监测能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这里推荐几种正面可操作的做法:

母乳 (含乳糖)
有助于帮助宝宝血糖平稳
出生后1小时内尽早尝试母乳喂养
配方奶 (含葡萄糖)
能为暂时无法母乳的宝宝提供稳定能量
早产儿、体重轻者可适当补充
分餐/定量喂养
有助于减少血糖大幅波动
宝宝哭闹时及时补奶,避免“一大餐一空挡”

此外,有高危因素的宝宝,出院后应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喂养方案。家长还可以提前学习婴儿常见疾病课程,对风险和处理方法心中有数。

主要参考文献

  • Hay, W.W. Jr., Raju, T.N.K., Higgins, R.D., Kalhan, S.C., & Devaskar, S.U. (2019). Knowledge Gaps and Research Needs for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Neonatal Hypoglycemia: Workshop Report from 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ediatrics, 223, 115-123. https://doi.org/10.1016/j.jpeds.2020.04.012
  • Stanley, C.A., Rozance, P.J., Thornton, P.S., De Leon, D.D., Harris, D., Haymond, M.W., Hussain, K., Levitsky, L.L., Murad, M.H., Simmons, R.A., Sperling, M.A. (2022).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eonatal Hypoglycemia: A Pediatric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37, 173-189.e1. https://doi.org/10.1016/j.jpeds.2021.11.007
  • Rozance, P.J. (2013). Update on neonatal hypoglycemia. Current Opinion in Endocrinology, Diabetes, and Obesity, 20(1), 45–51. https://doi.org/10.1097/MED.0b013e32835c1e35
  • Victora, C.G., Bahl, R., Barros, A.J., França, G.V., Horton, S., Krasevec, J., Murch, S., Sankar, M.J., Walker, N., Rollins, N.C. (2016). Breastfeeding in the 21st century: epidemiology, mechanisms, and lifelong effect. Lancet, 387(10017), 475-490.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5)01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