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麻醉后呼吸暂停:探寻隐秘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 11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麻醉后呼吸暂停:探寻隐秘的风险与应对策略封面图

麻醉后呼吸暂停:探寻隐秘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01|麻醉后呼吸暂停到底是什么?

有时候,手术结束后的恢复室里,家属会发现患者的呼吸忽然变得很慢或者暂时中断。其实,这就是我们医生所说的“麻醉后呼吸暂停”。它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遇到,但每次出现都值得关注。根据2022年一项欧美术后研究,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大约在手术总体人数的1%-3%之间,而且某些类型的麻醉更容易“悄悄”引发这种状况。对一些老年人、肥胖患者来说,这个风险会稍稍增大(Frost et al., 2022)。

患者类型 发生概率
普通成年人 约1%
老年患者(65岁以上) 2%-3%
肥胖(BMI≥30) 约3%
🩺 提醒:呼吸暂停不分性别,任何接受麻醉的人都可能遇到,尤其是晚上或清晨手术后更容易被忽视。

02|哪些原因会让人麻醉后喘不过气?

  • 1. 麻醉药物的影响:
    麻醉会使大脑里的“呼吸调控开关”短暂降温。像异丙酚、芬太尼这些药物,不仅让人睡得很深,还可能让呼吸变慢,尤其是在药效刚消退那一刻。 案例:有位76岁的女性,椎间盘手术后用了多种镇静药,术后1小时突然呼吸几乎完全停止,经过及时干预,恢复良好。这说明多种药物叠加时风险更高。
  • 2. 基础疾病“加码”:
    比如哮喘、慢阻肺、心衰等患者,本就呼吸功能不强,再加上麻醉,喘气变得格外费劲。尤其肥胖或糖尿病患者,喉咙的气道更容易塌陷。
  • 3. 手术位置和方式:
    胸腹、颌面、颈部手术容易影响呼吸肌群或者气道。长时间手术让本该自动运作的“呼吸机器”暂时失灵。
💡 小心:合并基础慢性病的人要特别关注,有时小小的药物调整也能让呼吸暂停的风险翻倍。

03|哪些人更容易遇到呼吸暂停?

在麻醉前,医生会做一系列简单问诊和体检。有些人天生“不抗麻醉”,风险特别高:

年龄>65岁呼吸控制功能减弱,恢复慢
肥胖(BMI≥30)气道易塌陷
慢阻肺或心衰原本通气障碍,容易加重
习惯性打鼾/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中就易止气,麻醉后更突出
👨‍⚕️ 提示:手术前体检格外重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以往的病史和用药更有利于评估风险。
案例:一位54岁男性,长期吸烟且体重偏高,术后呼吸出现间断性暂停,这说明多重因素叠加时需要格外警惕。

04|出现呼吸暂停会有什么“信号”?

  • 轻微、偶尔的呼吸变慢(刚脱离麻醉时出现,持续几分钟后自行恢复)
  • 皮肤发暗或嘴唇变紫(若呼吸停止超过10秒)
  • 持续严重的气促、很长时间不呼吸(需要医生立即介入)
  • 意识模糊、不能跟人正常交流
🚨 别忽视:麻醉后的头两小时是高危窗口,有任何呼吸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案例:40岁的女性术后仅出现短暂呼吸微慢,但未持续,监护下很快好转。说明偶尔的小变化不一定就是大问题,但持续症状千万不能拖延处理。

05|一旦出现呼吸暂停,怎么快速应对?

🆘 应急措施一览表
步骤操作方法
1. 保持气道畅通 适当调整头颈姿势(如仰头抬颏),避免舌头后坠堵塞气道
2. 立即吸氧 使用专用面罩或鼻管补充氧气
3.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
4. 必要时用药 特殊情况下迅速用拮抗剂“唤醒”呼吸功能,如纳洛酮拮抗麻醉药效

有时候,还需要紧急插管或者机械通气。如果反复暂停,医生会用设备全天监控、争取早发现早处理。

✳️ 如果出现意识混乱和呼吸停止,立即通知医护人员,不要自行搬动患者。监护设备下呼吸情况是最安全的保障。

06|术后如何护理和预防复发?

食物好处建议
新鲜蔬菜 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呼吸道保护 餐餐搭配深色蔬菜,改善氧气利用
水煮鱼肉 优质蛋白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手术后一周内,可每天少量增加
燕麦粥 纤维丰富,有助消化同时改善新陈代谢 术后早餐首选,温和不刺激肠胃
  • 呼吸训练(如用小气球练吹气)能让呼吸肌早点恢复。
  • 术后休息时保持半坐卧位,减少气道受压。
  • 与医生沟通,定期做呼吸功能检查。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
  • 告知家属麻醉后要注意观察睡眠和呼吸状况。
🏡 小建议:术后恢复期间尽量每天清晨晒晒太阳,帮助身体内“生物钟”恢复正常,有益呼吸节律。
案例:63岁的男性手术后坚持呼吸训练和营养餐,一月内呼吸功能明显提升。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综合管理对关注呼吸问题很重要。

最后一点小总结 👀

麻醉后的呼吸暂停听起来让人有些担心,但其实只要术前做好评估、术后积极护理,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平安全程。家人的日常观察和沟通也是好帮手。每次手术都值得认真对待,只要用对方法,许多风险都能降到最低。

👉 如果准备手术或者家人将接受麻醉,和医生聊聊所有慢性病史、不适感受,是保持健康的聪明选择。

参考文献

  • Frost, E. A. M., Bao, R., Zeidan, A., & Leung, V. (2022). Postoperative apnea: How common and who is at risk? Journal of Anesthesia, 36(3), 278-285. https://doi.org/10.1007/s00540-021-02961-8
  • Chung, F., Liao, P., Yegneswaran, B., et al. (2015). Postoperative sleep apnea: Risk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s. Sleep Medicine Reviews, 22, 17-27. https://doi.org/10.1016/j.smrv.2014.10.003
  • Opperer, M., Cozowicz, C., Bugada, D., et al. (2016).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af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BJA, 116(5), 632-642. https://doi.org/10.1093/bja/aew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