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小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01 简单了解新生儿肺炎
很多新手爸妈可能都有这样的忧虑:刚降临不久的宝宝,哪怕一次鼻塞或咳嗽,都能让家里紧张好几天。
新生儿肺炎,就是让不少家庭夜不能寐的“隐身敌人”。
新生儿肺炎,说简单点,就是出生28天内的宝宝,肺部被感染了。来自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的数据显示,新生儿肺炎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达千分之十,发达国家则低一些(Liu et al., 2016)。
它是这个阶段婴儿最主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也是新生儿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别小看那一声咳,宝宝的呼吸系统还很娇嫩,很多防线都没有建立起来。
02 常见感染源:细菌、病毒、真菌
说起来,新生儿肺炎的幕后推手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还是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类型 | 代表病原 | 感染途径 |
---|---|---|
细菌 | 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B群链球菌 | 大多通过产道/母体血液传播 |
病毒 | 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 | 产后直接接触/空气飞沫 |
真菌 | 白色念珠菌 | 多见于免疫力低的新生儿 |
一天之内有3位新生儿肺炎的患儿来到医院,其中有一位出生第3天的男婴,因为产道感染引起了呼吸急促,这种下面会专门讲到。
小结一下,病原体的种类决定了疾病表现和传播途径——比如,细菌感染多在生产时或刚出生后不久发生,而部分病毒可因探望带来的飞沫传播。真菌感染有点像稀客,多见于本身体质特别差、免疫力很低的宝宝。
03 孕妈的健康状态为何影响宝宝肺部健康?
- 孕期感染:如果孕期妈妈有泌尿系感染或者生殖道感染,病原体极可能“顺道”传递到宝宝体内,这会增加新生儿宫内感染和出生后肺炎的概率(Lawn et al., 2014)。
- 营养状况:孕妈长期缺乏蛋白质或微量元素,胎儿发育基础就打了折扣。这导致新生儿抵抗力下降,面对外界细菌的防御就弱了很多。
- 胎膜早破:产道早破约超过12小时,尤其易造成致病菌从下生殖道“溯流”而上。临床有例,35岁孕妇胎膜提前破裂,宝宝出生后就诊断为肺炎。
讲个实际点的例子:有位29岁的孕妇紧张中出现发烧,破水后16小时顺产一男婴。宝宝第2天出现喘息,经检查确诊为肺炎。类似的情况在产科并不少见,有妈妈孕期某些并发症,新生儿早发型肺炎的可能就会上升。
04 家里和医院的环境也不是完全安全
以为回到家或进了医院就一定安心?其实不然。随手门窗紧闭、家里人轮番探望,还有医院空气不流通等,都可能无意中给病菌机会。
- 家庭环境里,如果新生儿所处空间空气流通差,再有有感冒或咳嗽的亲友来探视,病菌容易随飞沫传播。
- 医院里的新生儿病房,虽然管理严格,但是如果空气消毒没做好,或护理流程出现疏漏,也会有院内感染风险。
- 其实,有研究专门指出,空气不流通与新生儿感染情况之间存在明显关联(Klebsiella等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见于院内感染,见于Vincent JL, et al., 2020)。
05 小宝宝的免疫力:天生就弱一点?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还没“毕业”,靠自己对抗外来病原体的能力相对较差,不像成年人那样有成熟防御。
先天免疫力发育不完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偏低,容易被微生物“钻空子”。
比如,母体没有足够抗体给到宝宝,再碰到高危环境或操作(如插管、吸氧等),感染风险就会显著增加。免疫缺陷宝宝常有持续、高热等严重症状,感染也会波及更广的身体部位。
06 预防和早识别:真的能省掉很多麻烦
日常预防建议表
推荐措施 | 具体好处 | 操作建议 |
---|---|---|
母乳喂养 | 提供抗体,提高抵抗力 | 建议坚持6个月纯母乳 |
居室经常通风 | 减少细菌病毒积聚 | 天气允许时每天2-3次,每次通风15分钟 |
亲友减少探视 | 降低交叉感染机会 | 宝宝满月前尽量减少访客 |
宝宝衣物清洁 | 减少贴身病原残留 | 衣被单独清洗,常换常晒 |
- 持续发热,精神萎靡
- 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皮肤青紫
- 吃奶差、呛奶、频繁呕吐
选医院方面,综合三甲或有新生儿专科经验的医院是首选。
参考资料
- Liu, L., Oza, S., Hogan, D., et al. (2016).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auses of under-5 mortality in 2000–15: an updated systematic analysi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e Lancet, 388(10063), 3027-3035.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6)31593-8
- Lawn, J. E., Blencowe, H., Oza, S., et al. (2014). Every Newborn: progress, priorities, and potential beyond survival. Lancet, 384(9938), 189-205.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4)60496-7
- Vincent, J.L., Rello, J., Marshall, J., et al. (2020). International study of the 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Critical Care Medicine, 48(9), 1377-1385. https://doi.org/10.1097/CCM.0000000000004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