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消化道出血的血管栓塞与止血新策略
01 消化道出血的秘密:你不知道的风险因素
有时候,生活里的“小差错”其实已经在暗中给身体释放信号。比如,有些人习惯晚上吃点宵夜、偶尔饮酒、或者喜欢来点烧烤,虽然这些小习惯不太起眼,但其背后隐藏的健康风险却不得不提。
消化道出血就像是不速之客,总在不经意间出现。胃部溃疡、肝硬化、以及长期服用止痛药都是常见的诱因。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道的“防护力”会变弱,尤其是50岁以后。这时候,不只是饮食,连情绪压力大、熬夜、肥胖也可能让消化道脆弱起来(参考:Lanas, A. et 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upper and lower gastrointestinal mucosal damage," 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 2013)。
除此之外,感染幽门螺杆菌(一种经口传播的胃部细菌)、长期饮用烈性酒、以及家族中有消化道疾病史,也会增加患消化道出血的几率。有时候,胆囊、胰腺的一些慢性疾病也可能波及肠胃系统,埋下隐患。
02 从症状到诊断:如何识别消化道出血
其实,消化道出血最初很难被觉察。偶尔出现乏力、面色泛白、轻微食欲下降,有时往往容易被当做生活压力或饮食不规律。但如果发展到明显的呕血,或者大便变黑、发黏、带有特殊腥臭,这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
| 轻微信号 | 严重警示 |
|---|---|
| 偶有胃部不适 | 连续呕血或黑便 |
| 短暂恶心、轻微乏力 | 眼前发黑、突然头晕 |
| 食欲减退 | 失血性休克(极度虚弱、脉搏加快) |
👨⚕️ 案例提示: 一位63岁的男性患者,起初只是偶尔胃胀和食欲降低,三周后突然出现黑便和心慌。急诊检查后,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这说明,很多时候小症状演变快速,千万别拖着不查。
03 微创介入:消化道出血的新希望
说起来,医学发展让治疗消化道出血不再只能靠开刀。现在,微创介入给很多患者带来了新选择。它类似给“堵漏”做了升级——无需开大刀,只需在身体上一处小入口,就能用精细的导管找到出血点进行止血。
- 局部创伤小: 手术切口极小,身体恢复快,适合老年人及体质较弱者。
- 定位精准: 医生可以通过血管造影技术,直接看清是哪条血管在“失血”。
- 过程快、痛苦少: 一般来说,30-60分钟内即可完成。相比传统手术,住院时间更短。
目前,微创介入更多被用在消化道大出血、内镜止血无效或持续反复出血的患者。很多情况下,它还能为无法耐受手术的老人或有基础病人群带来救命希望。
04 血管栓塞技术:止血利器的诞生
血管栓塞说得直白点,就是用可吸收材料(比如微粒、胶体、金属圈)堵住导致出血的血管,相当于“紧急关闸”。操作时,医生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将一条细导管送到消化道出血的靶位小动脉,然后精准释放栓塞材料,止住流血。
- 核心步骤:
1)局部麻醉;
2)穿刺动脉,送入导管;
3)高精度造影找到出血点;
4)释放栓塞物,堵住出血血管;
5)随时评估止血效果、并取出导管。 - 适用范围广: 十二指肠、胃、结肠等部位出血,以及肝硬化引发的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
- 副作用少: 出血点周围会建立小血液“支路”,一般不会造成肠道坏死,但有微小部分患者会有发热或轻微腹痛,数天会自行缓解。
05 成功案例分享:微创介入改变生活
说说日常门诊里遇到的一位51岁女性,基础疾病较多。她因肝硬化出现反复的呕血和黑便,住院后尝试两次内镜治疗均无效。家人当时很焦虑,担心必须大手术。
介入团队为她进行了血管栓塞。过程只用了不到一小时,术后第二天,她就能下床活动。复查发现出血完全止住,几周后恢复饮食,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这个例子提醒我们:新技术能为特殊患者带来机会,不是一味依赖传统方法。
06 未来展望: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与创新治疗
医学界越来越重视“预防先行”。与其等消化道出血找上门,日常主动管理反而更有帮助。
| 营养食物 | 具体功效 | 食用建议 |
|---|---|---|
| 绿叶蔬菜 | 富含维生素K,促进血管弹性和修复 | 每餐适量添加,焯水/清炒皆可 |
| 燕麦、薏米 | 保护黏膜、调节胃肠功能 | 早餐加入牛奶,作为主食替代 |
| 低脂奶制品 | 补充优质蛋白,提高免疫力 | 每天适量饮用,无乳糖不适优选酸奶 |
| 瘦肉鱼类 | 修复受损组织、补充铁元素 | 选择水煮、清蒸方式,更易消化 |
- 定期检查: 40岁以后建议安排胃肠道健康筛查,每2年一次较为妥当。如果有家族史或者出现过早期消化不良,检查频率可以考虑适当增加。
- 运动建议: 中等强度的快走、慢跑,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有助于血液循环和消化道健康。
- 积极调节情绪: 长期压力过大会影响胃肠道黏膜修复能力,学习一些简单放松技巧(如深呼吸、舒缓冥想)有好处。
👉 新兴疗法: 目前,生物材料和局部药物释放系统的研究正逐步进入临床。此外,人工智能辅助下的精确栓塞,也让未来的治疗方法更加个体化和安全(参考:Sengupta, N.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linics, 2020)。
参考文献
- Lanas, A., Sopeña, F., & González, A. (2013).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upper and lower gastrointestinal mucosal damage. 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 15(3), S3. https://doi.org/10.1186/ar4175
- Tielleman, T., Bujanda, D., & Cryer, B. (2015). Management of acut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BMJ, 351, h4326. https://doi.org/10.1136/bmj.h4326
- Loffroy, R., Guiu, B., D’Athis, P., et al. (2015).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dications, technique and outcome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5(47), 5362–5370. https://doi.org/10.3748/wjg.15.5362
- Sengupta, N., Tapper, E.B., & Feuerstein, J.D. (2020).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linics, 30(4), 665-672. https://doi.org/10.1016/j.giec.2020.07.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