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脑出血的真相
生活中,提到“脑出血”,不少人脑中会冒出“突如其来、难以察觉”这样的词。其实,这个问题比想象中更常见。人在打电话、聊天或者做家务时,突然间说话含糊、身体乏力,有时候背后就是脑出血。
脑出血指的是脑内某处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到脑组织里。这像城市管道突然爆裂,周围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大多数脑出血发生在高血压、中老年人群,也可能和遗传、动脉硬化或外伤有关。高血压让血管壁薄弱,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漏洞。从医学统计来看,脑出血在卒中(中风)中约占 10-30%[1],但危害较大,抢救和康复都要争分夺秒。
脑出血不等于“老年病”,年轻人也有发生风险,特别是有高血压或血管畸形家族史的人。
02 言语障碍为何而生
说起脑出血带来的后遗症,言语障碍是最让家属揪心的部分。有位53岁的女士,发病后变得只会用简单语句表达,家人发现她表达意思时总是停顿、着急,但说不全话。
这主要是因为脑内掌管语言的“区域”出血受损。大脑左半球的布罗卡区、韦尼克区等是生成、理解语言的关键地带,只要有一处受伤,说话能力就可能出现障碍。除了直接损伤,周围的脑组织被挤压,也会影响神经信号传递,说话和吞咽等动作“出故障”。有时像是手机APP的声音播放被卡住了按钮。
左侧大脑受伤更易影响语言;但是右侧也可能引起言语节奏、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常。
03 症状多样,识别言语障碍
脑出血引起的言语障碍,其实不只是“说话费劲”这一个表现。不同的受损区域和严重程度,症状可以像彩色拼图,形态各异。
| 类型 | 主要表现 | 生活场景举例 |
|---|---|---|
| 运动性失语 | 发音费力、语句断断续续 | 试图要说"吃饭",但只能发出"吃…啊…" |
| 感觉性失语 | 能说话但句意混乱,难以理解 | 别人问"现在几点"时回答"桌子在跑" |
| 命名障碍 | 对物品名字卡壳 | 看到手机却说不出"手机" |
| 构音障碍 | 发音含糊、吐字不清 | 说"水果"变成"灰果" |
| 吞咽障碍 | 喝水呛咳、吃饭困难 | 喝水总呛到,进食反复卡咽 |
初期有时只表现为轻微口齿不清,容易被误认为“上火”或感冒,严重时才会完全说不出话。
04 评估与诊断:康复的第一步
发现言语障碍后,第一步不是急着纠正,而是需要专业评估。说起来,光靠家属或医生主观判断,容易有偏差。
医院会用到一系列标准化量表、问答测试,比如:简易语言评估表(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来看出血部位。
医务人员会用简单提问、命令执行、物品图片命名等方式,衡量说话是否流畅、理解力如何、发音是否准确,甚至记录说“早上好”时的音节、语调。
以一位67岁的男士为例,突发言语含糊,被送到医院后,医生做了“自由叙述”和“跟读”检查,发现他说话前能想清楚意思,但一张嘴就卡壳。检查结果锁定为“运动性失语”。
如果短时间内说话明显改变,尤其伴有肢体无力、口角歪斜,建议尽早去有神经康复科或中风专科的医院就诊,时间非常重要。
05 个性化康复方案的制定
诊断明确后,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康复不是千篇一律,而要看受损类型、年龄、身体基础、家庭愿望等综合设定。
对于30岁的男士,脑出血后主要表现为构音不清,吞咽功能尚可,康复治疗师重点安排口唇运动、发音练习。每天练习吹气球、读短句、模仿音节,让嘴唇和舌头逐渐找回“听指挥”的感觉。
而对于恢复慢、年纪大的患者,则以耐心加缓慢进度为主。结合身体活动训练,预防并发症。家庭训练也很重要,比如通过看图说话、做词语连连看等小游戏锻炼表达能力。
有时还会用到辅助工具:比如文字卡片、图片、甚至平板电脑语音软件辅佐交流。
- 每日规定时间、一对一交流鼓励。
- 根据康复师建议,结合物理、语言及认知训练。
- 家人提供心理支持,但不要给太大压力。
家属多点耐心陪练交流,不仅增进恢复,也能稳定情绪,促进整体康复。
06 恢复之路:成功案例与未来展望
有些人也许担心,脑出血后的言语障碍是不是“复原无望”?其实,只要坚持系统治疗,很多人都有惊喜的转机。
比如41岁的女性患者,起初只能对“桌子、椅子”指物喊“那、那个”,家属积极配合康复,每天看图认物、模拟日常对话,半年后已能顺畅表达“我要喝水”“今天想吃鱼”。
现在医疗领域也在不断进步。例如,部分医院开始尝试将虚拟现实(VR)等技术用于言语康复训练,让复健过程更有趣、更高效。有研究发现,越早接受康复,恢复效果越好,甚至恢复原有生活质量[2]。
重拾声音,有时候是一场持久战,但一步一步练习、及时医疗和来自身边人的理解支持,合力让这条路有了希望。
07 日常饮食调理和预防建议
说到预防和帮助康复,合理的饮食同样重要。不过这里我们只说“什么有益”,具体做到这三点:
| 食物名称 | 具体功效 | 食用建议 |
|---|---|---|
| 鱼类(如三文鱼、鲈鱼) | 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神经修复和脑部血管健康 | 每周吃2-3次,烹调尽量清淡 |
| 绿叶蔬菜(西兰花、菠菜) | 含抗氧化物质,有益大脑修复 | 日常多样化搭配,清炒或沙拉均可 |
| 豆制品(豆腐、豆浆) | 优质蛋白,能帮助脑组织修复 | 替代部分红肉,每周适量多吃几次 |
| 坚果(核桃、腰果) | 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脑功能有协助作用 | 每天少量即可,可做加餐或零食 |
- 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药。
- 饮食结构多样化,避免暴饮暴食。
- 感觉说话、思维、活动有异常,应第一时间到神经专科就诊。
- 建议选择有神经康复资源、语言治疗师的医院,获得专业支持。
引用文献
- Qureshi, A. I., Tuhrim, S., Broderick, J. P., Batjer, H. H., Hondo, H., & Hanley, D. F. (2001).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4(19), 1450-1460. doi:10.1056/NEJM200105103441907
- Brady, M. C., Kelly, H., Godwin, J., Enderby, P., & Campbell, P. (2016). Speech and language therapy for aphasia following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6), CD000425. doi:10.1002/14651858.CD000425.pub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