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CT表现:揭开肺部隐秘的面纱
很多人觉得肺部是个“安静”的地方,平时没什么不舒服就不往心里去。实际上,有些变化并不会马上被我们察觉,尤其像肺癌这样的病,往往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过了最佳干预时机。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会推荐做肺部CT检查,让我们能早一点发现“隐藏”在肺部的一些蛛丝马迹。
01 肺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肺癌其实分好几种,不过最常见的是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癌等)和小细胞肺癌。70% 以上的肺癌都属于非小细胞类型。发病机制说起来有点复杂,本质上就是肺部的正常细胞出现了基因突变,慢慢变成“不听话”的异常细胞,开始异常增殖,甚至“移民”到其他地方。
这几年,随着环境影响、吸烟人数增多,以及人均寿命延长,肺癌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都上升得很快。据《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Sung et al., 2021)统计,肺癌已成为全球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疾病。
02 肺部CT:医生查找“隐身者”的利器
过去检测肺癌,X光片就像“望远镜”一样,只能看到大的问题。CT扫描则可以让医生看得更细致,尤其是低剂量螺旋CT,在发现细小结节、异常变形等方面很有优势。它可以三维重建肺部结构,从多个角度观察异常影像,而且对身体没有创伤。
对比项目 | X光片 | CT扫描 |
---|---|---|
分辨率 | 较低 | 高,能看见1-2毫米的微小结节 |
发现早期病灶 | 不易发现 | 较准确 |
对身体伤害 | 无创 | 无创,部分机型低辐射 |
比如,一位55岁的女性体检时无咳嗽、无不适,CT却发现了一个仅1.3厘米的不规则结节,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早期腺癌,手术后恢复很好。这个例子说明,早期筛查可以改变结局。
03 肺癌的影像“真面目”有哪几种?
其实,肺癌在CT上可以变化很多,不是一种样子。常见表现包括以下几类:
- 结节或肿块(Nodule/Mass):圆形或类圆形的阴影,直径超过3厘米叫肿块,以下为结节。往往边界不太规则,有“毛刺”状突出,好像爆开的蒲公英。
- 浸润性病变(Infiltration):有时候表现为片状的云雾状影像,不像肿块那么圆,反倒是“晕染”在一片肺组织上。部分肺腺癌就有这种样子。
- 空洞形成(Cavitation):部分癌症会在肿块内部出现气腔,好像“孔洞”,这个情况在鳞癌比较多见。
- 支气管阻塞(Obstruction):瘤体长在气管支路,把气道堵塞掉,导致下游肺组织萎缩或感染,看起来像一段缺气的“黑区”。
这些不同的表现需要影像科医生根据经验综合判断。所以CT的解读很考验“望闻问切”的本领。
04 肺炎、结核和肿块:怎么看出差别?
说起来,很多人看到CT报告上一句“肺部结节”就紧张,其实不一定都是癌。举几个常见要点,帮大家简单区分一下肺癌和其他肺病的不同地方:
- 肺炎:通常是片状或斑片样阴影,分布随气道走向,有时边界比较模糊,并常常合并有发烧、咳痰等表现,CT上能看到“支气管气影”。
- 肺结核:结核会形成钙化、空洞,且常常伴有淋巴结肿大,分布上以上肺野多见。结节旁边往往还有卫星样的小结节。
- 良性肿瘤:比如错构瘤,往往边界清晰,且生长比较慢,形状规则,很少出现毛刺或突起。
比如,一位62岁的男性以前患过结核,他的肺部残留少量空洞,最近一次CT没有变化,医生综合分析后排除了癌变可能。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医生既看“形状”,也看“发展速度”。
05 看肺部CT,这些细节不能漏掉 👓
- 结节边缘特征:毛刺、分叶、不规则突起都提示“嫌疑较高”。边缘“光滑”多为良性,像太极图那般“阴阳交错”的样子则要留心。
- 胸膜凹陷:结节与胸膜之间出现牵拉或凹陷,往往是恶性肿瘤牵扯周围组织的表现。
- 生长速度:半年内突然变大或者形态变化,风险更高。持续稳定的结节大多问题不大。
- 密度与强化:做增强CT时,如果结节强化明显,就要小心。部分磨玻璃样结节(云雾感、半透明),尤其要关注。
CT解读本身有很多学问。最好的办法是,拿着CT片找靠谱的影像和呼吸专科医生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综合分析。
06 肺癌影像诊断,还能变得更智能吗?🚀
近几年,人工智能(AI)算法已经应用到CT影像分析,能自动圈出可疑病灶,并辅助医生判断良恶性。AI系统在大样本的真实肺癌筛查中,阳性检出率已经接近资深医生水平(Ardila et al., 2019)。
此外,新型的低剂量CT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检查辐射剂量,让健康人筛查也更安心。未来随着技术升级,有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率。
07 如何呵护肺部,预防肺癌?🍀
-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丰富的抗氧化物有助于抵御肺部细胞损伤。比如:西兰花、胡萝卜、柑橘类,推荐每天至少摄入两种深色蔬菜。
- 清淡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全身代谢平稳,减少慢性炎症,为肺部营造健康“土壤”。
- 环境通风、减少刺激源:经常开窗通风,工作生活远离有害粉尘和异味,可以帮肺部减少负担。
- 定期体检:40岁以后,或者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1-2年做一次肺部CT,早发现就早有选择。
- 及时就医:一旦持续性咳嗽、咯血、胸痛等明显症状,建议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检查。
参考文献
- Ardila, D., Kiraly, A. P., Bharadwaj, S., Choi, B., Reicher, J. J., Peng, L., ... & Shetty, S. (2019). End-to-end lung cancer screening with three-dimensional deep learning on low-dose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Nature Medicine, 25(6), 954-961.
- Lopes, F. M., Neves, L. A., & Lima, M. G. (2019). Lung cancer imaging findings: a pictorial review. Einstein (Sao Paulo), 17.
-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