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看不见的健康隐患
其实鼻子里也有“小麻烦”
生活中,不少人以为鼻塞都是感冒惹的祸。可有些鼻塞,拖上几个月都没见好,甚至用药、换季之后依然反复。这时候,别光想着是天气问题。鼻息肉这个“隐形的小麻烦”,可能正在闷声作怪。它不像外伤、烫伤那样能一眼看见,但对呼吸、嗅觉、甚至生活质量都会带来不小影响。
01 鼻息肉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里长出来的“肉疙瘩”(医学上称为非恶性肿块)。这些息肉来源于黏膜,常常是长期炎症之后组织水肿形成的。虽然它不会像癌症那样扩散,但如果息肉长得多、位置刚好,就可能阻挡气流,带来一连串不舒服。
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
- 鼻息肉与肿瘤不同,绝大部分属于良性。
- 经常在慢性鼻炎或鼻窦炎的基础上发生。
- 息肉体积不同,影响也不一样。
02 引起鼻息肉的原因有哪些?
鼻息肉不是凭空出现。通常和这些因素有关:
- 慢性炎症:比如慢性鼻炎、鼻窦炎反复发作,组织长期刺激最常见。
- 过敏体质:对尘螨、花粉过敏的人,息肉风险比一般人高不少。
- 反复感染:病毒、细菌感染让黏膜愈发脆弱,为息肉生长制造“温床”。
- 环境刺激:常年暴露在粉尘、有害气体等环境,对鼻腔有慢性伤害。
- 遗传倾向:有家族史者,出现几率更高(Bachert et al., 2015)。
- 年龄影响:息肉常见于30-50岁,儿童里出现比较少。
案例: 有位32岁的男性,长期被鼻塞困扰,每年春秋爆发一次鼻炎。工作在装修工地,半年后鼻塞持续不缓解。后来检查发现,双侧鼻腔都长了息肉。
数据参考: 研究显示,慢性鼻窦炎患者中有鼻息肉的比例高达20%以上(Stevens et al., 2015)。
03 鼻息肉的信号:怎么发现它?
很多人其实带着鼻息肉“共处”很久都没意识到。大部分早期症状很轻微,也容易被误认为小问题。
| 症状类型 | 表现形式 | 生活场景举例 |
|---|---|---|
| 轻微鼻塞 | 偶尔一边鼻子不通气,好像只是着凉 | 早晨起床后,觉得一侧鼻孔吸气不畅 |
| 嗅觉减退 | 闻东西没以前敏感,但还没完全闻不到 | 炒菜时,觉得香味淡了;水果味道分辨不清 |
| 分泌物增多 | 每到季节变换,鼻涕变多,但很难清理 | 打喷嚏次数增加,鼻涕经常擦不干净 |
案例: 40岁的女性,每到花粉季节总会鼻塞、轻微头痛,嗅觉也不如以前。她以为只是过敏反应,一拖两年才去医院。
要留心: 鼻息肉的早期可能只是偶尔不适,但如果持续鼻塞、嗅觉反复变差,建议早点到医院排查。 04 医生怎么确定是不是鼻息肉?
怀疑鼻息肉,最靠谱的还是专业检查。
- 鼻内窥镜检查:医生用一根细细的管子带摄像头,直接查看息肉的位置和大小(目前最常用)。
- CT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评估息肉有没有侵入鼻窦、是否影响周围结构。
- 病理活检:特殊情况下采集一点组织,排除恶性可能。
案例: 一位60岁的男性,持续鼻塞半年且声音变“闷”。门诊试用药物效果很差,鼻内窥镜发现鼻窦已被息肉阻塞。进一步CT显示,右侧鼻窦被占据三分之二。
小贴士:家用喷鼻药、口服抗生素无法准确区分是不是息肉,最好由专业医生面诊。
05 治疗鼻息肉有几种方式?
治疗鼻息肉,分药物和手术两大类。怎么选,要看息肉大小、数量和是否反复。
| 治疗方式 | 适用人群 | 实际效果 |
|---|---|---|
| 鼻用激素喷雾 | 息肉较小或刚发现,适合大多数人 | 能缓解炎症,部分人息肉缩小 |
| 口服激素或免疫药物 | 严重鼻息肉且单纯喷鼻不见效 | 帮助减轻症状,长期用需医生指导 |
| 鼻内镜手术切除 | 息肉大、复发、或堵塞严重者 | 能直接清除息肉,术后风险低但需复查 |
治疗分阶段选择,严重时及早手术、早期可以先保守。具体方案应在专业医生评估下制定,切勿自行停药或拒绝治疗。
06 如何预防鼻息肉复发?
鼻息肉有时候像“小草”,刚拔掉又长出来。要想不让它反复,日常调理特别关键。下面这些方法有助缓解复发风险——
- 新鲜蔬果 🥦
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助于维护鼻黏膜健康。每天适量吃点胡萝卜、彩椒、猕猴桃。 - 高质量蛋白食物 🍳
鸡蛋、豆制品能提高身体修复力。推荐搭配谷物食用,增强整体免疫能力。 - 适当锻炼 🏃♂️
规律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对呼吸道黏膜也有好处。建议每周三到五次、每次半小时左右。
TIPS:
保持居家清洁、勤洗手、勤通风,能减少空气中的过敏源; 如果出现持续鼻塞、嗅觉下降,不要等——及时去耳鼻喉专科做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保持居家清洁、勤洗手、勤通风,能减少空气中的过敏源; 如果出现持续鼻塞、嗅觉下降,不要等——及时去耳鼻喉专科做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建议: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朋友,每年按医嘱复查 1-2 次。如术后出现鼻塞加重、流血,要及早和主治医生沟通。
选择医院小贴士:遇到检查需求,建议选择有耳鼻喉头颈外科专科的正规医院。如果儿童、老年人有相关症状,更要重视。
最后的话 👂
鼻息肉看不见、摸不着,却可能悄悄影响呼吸、嗅觉、甚至整晚的睡眠。说到底,健康从来离不开细心观察和及时行动。只要平时多关注身体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配合好生活管理,就能把鼻息肉带来的麻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 Stevens, W. W., Lee, R. J., & Schleimer, R. P. (2015). Chronic rhinosinusitis pathogenesis.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36(6), 1442–1453.
- Fokkens, W. J., Lund, V. J., Hopkins, C., et al. (2020).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58(Suppl S29), 1-464.
- Bachert, C., Marien, G., Holtappels, G., et al. (2015). Role of genetic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Allergy, 70(3), 32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