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脑出血来临时:正确急救方法与步骤
其实,很多人对脑出血都感到既陌生又有点害怕。身边朋友偶尔会聊起,某亲戚下班回家时突然倒地,后来才知道是脑出血,赶紧送医院。那一刻大家都很无措:什么症状才算是脑出血?第一反应该做什么?要不要搬动患者?别担心,咱们一起看看,这个“突然发作”的疾病到底怎么科学应对。
01 脑出血是什么?
脑出血,说简单点,就是脑内的小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进了本不该去的地方。这种状况,在所有脑血管病(中风等)里,是反应最急、后果也较重的一种。血液积聚压迫脑组织,让神经信号传递受到干扰,出现突发的不适症状。
临床数据显示,脑出血大多见于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尤其需要警惕。它不像慢病那样先发展,后表现——常常是壮年、老年人某天突然发作(Qureshi et al., 2001)。速度快、威胁大,让预警和急救成为重点。
02 脑出血有哪些信号?
说起来,大多数脑出血并不都是立刻晕倒。早期症状常常“不起眼”,容易被忽略。简单归纳,有轻有重,下面可以快速参考:
| 症状表现 | 轻微/偶尔 | 持续/严重 |
|---|---|---|
| 头痛 | 偶尔头涨,轻微胀痛 | 突发剧烈头痛,甚至“像爆炸”一样 |
| 身体无力 | 某只手或脚偶发无力 | 持续单侧肢体瘫软、行走困难 |
| 意识状态 | 短暂“发愣”或想不起来话 | 意识模糊、嗜睡、昏迷 |
| 言语障碍 | 偶尔说话不利索 | 完全无法表达或理解 |
🔔 有位67岁的男性老友,平时身体不错,去年某天突然头痛、吐字含糊,坚持走回家后才让家属发现异常。医院证实出血不大,及时救治避免了严重后果。从中可以看出,小症状别忽视,早识别更关键。
03 医学判断:如何初步判断是不是脑出血?
当家人或同事出现上述症状时,行动前别着急,先快速做个简单判断,比什么都重要。通常可以关注以下两点:
- 反应是不是迟钝或昏迷?
大声呼喊、轻拍肩膀,患者能否有反应?如完全没反应,警惕严重脑部损伤。 - 四肢能否活动自如?
让对方握拳、抬胳膊、伸舌头。如果明显一边无力或不能配合,进一步考虑脑出血的可能。
其实,在家庭环境下做“初判”并不难。比如,有次47岁的女士在家突然跌倒,老伴发现她右侧手脚无法配合,说话也模糊,这提示脑部出问题,及时报警救援,后来证实为脑出血。这说明简单动作检查有助于第一时间发现异常。
04 急救第一步:如何让患者更安全?
确认异常后,不要立即搬动。保持患者原地平躺,头部稍微抬高(20-30度即可),松开领口。如果患者呕吐,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气道。切记,不要因“想搬到床上”而增加受伤风险。
- 避免剧烈晃动/情绪激动,这样能减少出血继续扩大。
- 不要强行给药或喂水,有窒息风险。
说个小插曲:56岁的女性曾因突然右侧手无力让同屋搀扶移动,最后加重了出血面积。这个例子提醒我们,第一反应不是“赶紧送走”,而是“让患者安静”。稳比快更重要。
05 急救第二步:怎样联系专业救助?
第一时间拨打120,认真描述患者当前症状、发病时间、基本状况和地址。尽量让通话保持顺畅,不要遗漏关键信息。⏰
| 必要信息 | 注意点 |
|---|---|
| 准确地址、联系电话 | 确保救护车顺利找到人 |
| 发病时间(大致几分钟/小时内) | 医生会根据发病时间判断治疗措施 |
| 患者主诉症状/意识状态 | 包括有没有昏迷/呕吐等 |
06 急救之后,还有什么不能忘?
救护车到来之前,随时观察患者呼吸和意识变化。万一出现抽搐或呼吸停止,不懂专业操作的情况下,千万不要随便掰开嘴巴,以免伤害患者。专业技能短缺时,及时等待医护支持是最正确的选择。
比如44岁的男士,突发脑出血后家属持续关注他的呼吸节律,发现变化及时通知了医生,最终避免了窒息风险。“眼明手巧”不如 “科学等待”——这就是实用经验。
07 脑出血的风险在哪里?
脑出血不挑时间地点,危险因素倒是有迹可循。高血压,是最直接的“幕后推手”(Qureshi et al., 2001)。长期血压控制不好,血管壁长期受压,就像水管老化,越到老年阶段越容易“爆管”。除此之外,有这些情况要多加注意:
- 家族有脑卒中史,遗传因素不能小看(Benjamin et al., 2019)
- 糖尿病、长期吸烟,会让血管弹性变差
- 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的过度刺激(比如情绪大起大落)
数据显示,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逐年升高(Benjamin et al., 2019),男性略高于女性。值得提醒的是,健康和年龄都不是绝缘体,保持警觉永远不会多余。
08 日常怎么预防,饮食运动有讲究
其实,脑出血预防很“生活化”,有些平常的好习惯就能起作用。说到吃什么、怎么动,咱们来看看下面的实用建议:
| 饮食推荐 | 功效 | 建议方式 |
|---|---|---|
| 蔬菜水果 | 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血管健康 | 每日3种以上,多用蒸、拌、煮 |
| 坚果类(如核桃、杏仁) | 含有健康脂肪,能改善血管弹性 | 小把即可,别贪多 |
| 乳制品 | 钙元素补充,有利于平衡血压 | 选择低脂奶,每天1-2杯 |
- 保持适量运动,比如每天快走30分钟,能帮助血管保持有活力(Lee et al., 2011)。
- 压力管理同样重要,有空做做深呼吸、冥想,都有好处。
- 40岁以上,建议每1-2年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头部CT。
最后的话
脑出血虽然来得突然,但并不神秘。识别信号、合理急救和好的生活习惯,让风险真正“看得见、能规避、可应对”。家人有高危因素,多一分关注,总比事后惋惜强。平常心应对,关键时刻冷静科学,这样,咱们才能更健康地陪伴彼此每一天。
参考文献
- Qureshi, A. I., Tuhrim, S., Broderick, J. P., Batjer, H. H., Hondo, H., & Hanley, D. F. (2001).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4(19), 1450-1460. https://doi.org/10.1056/NEJM200105103441907
- Benjamin, E. J., Muntner, P., Alonso, A., et al. (2019).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9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139(10), e56–e528. https://doi.org/10.1161/CIR.0000000000000659
- Lee, C. D., Folsom, A. R., & Blair, S. N. (2011). Physical Activity and Stroke Risk: A Meta-Analysis. Stroke, 32(2), 129-135. https://doi.org/10.1161/01.STR.32.2.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