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腰椎间盘突出与麻醉科的专业视角

  • 18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腰椎间盘突出与麻醉科的专业视角封面图

腰椎间盘突出与麻醉科的专业视角

换季的时候,经常听到朋友抱怨:“最近腰又不舒服,下楼梯腿还发麻。”其实这样的经历,不只出现在老年人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腰椎间盘突出困扰。日常生活的不适,有时候和一根椎间神经有关。在接受手术时,麻醉科医生的参与又能带来哪些不同的体验?今天就以一个真实病例为例,深入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对生活的影响,并结合麻醉科的专业视角,为大家理一理思路。

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麻醉的选择? 🦴

1. 局部麻醉:适用于简单微创手术(如椎板开窗术),患者清醒且对生理影响小,但需疼痛耐受良好。

2. 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广泛用于多数手术,起效快、恢复快,但需排除凝血障碍或脊柱畸形者。

3. 全身麻醉:适用于复杂手术、无法配合者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需全程监测呼吸循环功能。

最终由麻醉医生综合评估决定,强调术前沟通与个体化方案。

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麻醉风险 🔍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麻醉风险主要包括:

    1. 全身麻醉风险:如过敏反应、呼吸抑制、循环系统不稳定(低血压、心律失常)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尤其对老年或合并基础疾病患者风险更高。
    2. 椎管内麻醉风险:可能引发头痛、低血压、尿潴留或神经损伤,严重时罕见硬膜外血肿或感染。
    3. 局部麻醉局限性:仅适用于简单手术,疼痛耐受差者可能需术中转为全麻。
      麻醉医生会术前评估患者状况(如心肺功能、过敏史),选择最安全方案并全程监测以降低风险。

03 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生活习惯和年龄,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两大帮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1. 自然老化: 年龄增长,椎间盘逐渐丧失弹性;纤维环变脆、髓核脱水。到中老年阶段,腰椎间盘像“干掉的橡皮”,稍有磕碰就容易破损(Mayo Clinic, 2022)。
  2. 过度使用与不良姿势: 久坐、频繁弯腰搬重物、跷二郎腿等习惯,会让腰椎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不恰当的用力相当于反复“摧残”椎间盘,加速损耗。
  3. 突发外伤与遗传因素: 激烈运动、跌倒、直接撞击。部分人有家族遗传倾向——家里如果有腰椎问题的人,自己患病的概率也高些。

研究数据显示,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也会增加腰椎间盘突出风险(Fardon & Milette, Spine Journal, 2001)。实际病例中的那位61岁女性,不仅年龄偏大,还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这些因素叠加后,腰椎间盘的“承压能力”会进一步下降。

总之,腰椎健康,大部分与我们的日常习惯息息相关。岁月和生活小习惯,一点一点影响着脊柱的承重能力。

04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术后麻醉镇痛 📝

  1. 静脉镇痛(如PCA泵):使用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酯),可精准控制剂量,但需监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 椎管内镇痛:通过硬膜外导管给予小剂量局麻药(如罗哌卡因)和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完善,但可能引起尿潴留。
  3. 局部浸润麻醉:术区注射罗哌卡因减少切口疼痛,常与其他方式联用。
  4. 口服药物过渡:术后2-3天改用NSAIDs(如塞来昔布)及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促进恢复。
    强调个体化评估,结合物理治疗(冷/热敷)及早期康复训练优化效果。

05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两大类: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针对不同情况,麻醉科医生的作用也大不相同。

  1. 保守治疗: 初期常用非手术方法,比如针灸、理疗、口服止痛药和物理康复训练。目的是减少神经受压,缓解疼痛。《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沙龙曾分享过“八段锦”等康复动作,适用于症状不重的人群。
  2. 手术治疗: 针对严重病情或者出现马尾综合征者,常用的微创方法是内镜下腰椎髓核切除术,把突出的髓核取出,解除神经压迫,快速改善症状。这里麻醉科团队的专业配合格外重要,他们不仅负责患者麻醉,还保障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有效镇痛、减少手术并发症。比如上文病例中,采用全身麻醉、动脉穿刺测压监测等措施,让61岁的手术患者从疼痛困扰中顺利恢复。

除此之外,部分患者术后还需短期内服或静脉药物抗感染、减轻炎症,以及康复训练,帮助身体在“手术震荡”后逐步重建健康。

06 麻醉科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重要角色 🏥

很多人对麻醉科的印象还停留在“手术时打一针,睡一觉”的阶段。事实上,麻醉团队不仅仅让你麻醉入睡,也承担着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守护者”任务:

  • 手术期间: 按照不同患者身体状况,合理设计麻醉用药和监护方案。对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等合并症患者,麻醉医生会格外关注手术时生命体征变化,调整用药剂量,调节呼吸、血压和心率(White & Kehlet, Anesthesiology, 2010)。
  • 术后恢复: 麻醉医生负责术后镇痛方案,减少因疼痛导致的血压波动、焦虑等。部分患者甚至在术后24小时内可获得连续镇痛服务。
  • 重症监护和急救: 万一出现术中突发状况(如心跳骤停、严重过敏等),麻醉团队有能力快速反应,参与复苏抢救。
  • 多学科配合: 麻醉科还与骨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一起,为患者制定更适合个体的治疗流程。通过整体评估,把风险降到最低,提高治疗成功率。

近年来,麻醉医学早已不只是“幕后工作”,而是整个围术期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对术中和术后舒适体验非常关键。

简而言之,腰椎间盘突出不是某一个年龄段的专属麻烦。自我管理与专业医疗需要结合,科学的日常调整加上专业麻醉和手术配合,能让患者重获轻松的生活。不论您正面临腰部不适,还是家人朋友有类似困扰,希望这份专业视角的科普,让大家少些焦虑,多份信心。

参考文献:

  • Mayo Clinic. (2022). Herniated disk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 Website.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herniated-disk/symptoms-causes/
  • Fardon, D.F., & Milette, P.C. (2001).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lumbar disc pathology. The Spine Journal, 1(1), 35-42. https://doi.org/10.1016/S1529-9430(01)70007-4
  • White, P.F., & Kehlet, H. (2010). Improving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What are the unresolved issues? Anesthesiology, 112(1), 220-225. https://doi.org/10.1097/ALN.0b013e3181c631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