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微创革命: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治疗的前沿之路

  • 8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微创革命: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治疗的前沿之路封面图

微创革命: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治疗的前沿之路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其实没那么“遥远”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治疗肿瘤不一定要“挨一刀”。有些人家里碰到过这样的场景:亲戚被查出肿瘤后,非常担心传统开刀会影响生活。医生却建议试试“微创介入”——只需要小小一个切口,通过精准工具送入药物或粒子,往往恢复得快、痛苦也小。不夸张地说,这像是在复杂工厂里引入一台智能机器人,目标是找到病灶、直捣“核心”。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就是用尽量温和、精准的方法,对抗顽固的异常细胞。和过去动辄“大刀阔斧”不一样,这种方式对身体干扰小,患者能比较快地恢复日常生活。🌱

放射性粒子植入,到底做了什么?

简单来说,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把特别设计的小粒子(比如碘-125粒子),直接放进肿瘤里。这些粒子其实就像一个个微型“放射源”,它们会源源不断释放能量,持续作用于周围的异常细胞。和一次性整体放疗不同,这种方法让放射线的“火力”持续又集中,杀伤肿瘤,但对正常组织的干扰会更小。

以46岁的赵先生为例,他被诊断为早期前列腺癌,医生推荐用放射性粒子植入。仅用一根细针把粒子送到病灶区域,赵先生三天后便能自己走路回家。这个例子说明,这项技术对恢复的影响相对温和,也让许多患者轻松了不少。

Tips 😌:粒子不会“游走”,医生使用影像设备精准定位,确保它们停在正确的位置。

持续打击肿瘤的“原理图”

那么,这样的小粒子为何能对抗肿瘤?其实道理不复杂:它们在组织深处慢慢释放出高能量的辐射,这种辐射可以破坏异常细胞的DNA,等于让肿瘤细胞失去复制和生存能力。关键在于,粒子的辐射距离有限,超出几毫米就大大减弱,因此对身边健康组织很“克制”,伤害较少。

粒子类型 辐射范围 持续时间
碘-125 约1.7厘米 60天左右
钯-103 约0.4厘米 17天左右

这样一来,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肿瘤区域,保护了周边的健康组织。也有专家研究表明,局部放射能够使局部肿瘤控制率大幅提升(Sloboda, R. S. et al., 2010, Medical Physics)。

哪些肿瘤更“适合”用粒子植入?

  • 前列腺癌:目前主流应用场景之一,疗效稳定。
  • 乳腺癌(部分类型):对于局部复发或不能手术的患者,有一定选择空间。
  • 头颈部肿瘤:对靠近重要器官但不能开刀的位置,有救“场”的作用。
  • 部分肺癌和胰腺癌:针对局部、体积合适的肿瘤,也会被考虑。

举个例子,65岁的李女士因喉部较难开刀,选择了粒子植入。术后音色略有变化,但正常饮食说话并未受到大影响。这种细致的治疗手段,尤其适合肿瘤“地盘”不大或靠近关键结构的患者。

数据显示,早期前列腺癌经过粒子植入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Stone, N. N. et al., 2013, BJU International)。

治疗细节:关注这几点,小麻烦早预防

🩺 治疗期间不妨注意如下方面:
  • 局部反应:个别人会出现一过性的红肿、异物感或轻微疼痛,通常几天后缓解。
  • 射线泄漏:正规操作下风险极小,但家有小孩孕妇时要咨询医生。
  • 长期随访:粒子植入完毕后,需定期影像学检查(如CT、MRI),以确认粒子位置和肿瘤控制情况。
  • 并发症警示:出现持续、严重的尿频、血尿、发热等,应及时回院复查。
阶段 常见反应 处理建议
手术当天 轻微不适、乏力 短期休息,多饮水
术后1周内 局部红肿、偶有低热 视情况局部冷敷,若高热应即刻就医
长期随访 尿路、小便频率变化 复查,咨询医生如何处理

粒子植入:更精细的未来、更多的挑战

技术进步让粒子植入愈加精准,个别医院已在尝试与纳米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融合。不过,现实也不止是“理想国”,操作的标准化和经验积累仍需时间打磨。

  • 规范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医疗风险,始终是学界关注的重点。
  • 粒子选择、数量与分布的个体化,目前主要依赖医生经验,今后希望有更多标准化方案。
Tips:手术中心选择最好优先有国家认证资质的大型医院或综合肿瘤中心。

研究(Guo, J. et al., 2022, Frontiers in Oncology)指出,精准影像导航和术前3D模拟规划,是提高成功率、减少副作用的关键方向。

如何通过日常调养,守护身体?

  • 新鲜果蔬
    🍏 补充丰富维生素和多酚,有益细胞修复。
    建议:每日搭配彩色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番茄等,多样化最好。
  • 海鱼/深海鱼油
    🐟 富含DHA和EPA,对免疫调节有帮助。
    建议:一周2-3次烹饪鳕鱼或三文鱼,适度即可。
  • 全谷类
    🌾 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维持肠道微环境。
    建议:主食可以间隔替换糙米、燕麦、玉米片等。
  • 绿茶
    🍵 含抗氧化多酚,有潜在辅助。
    建议:日常饮茶,每日1-2杯,不过量。

何时应该及时就医或复查?

  • 治疗后出现持续严重的症状(如高烧、严重出血),务必及时就医。
  • 定期影像学(CT、MRI)随访,根据医学建议,通常每3-6个月一次。
  • 选择具备肿瘤多学科团队的大型医院,术前可线上或现场多方交流。

参考文献

  1. Sloboda, R. S., et al. (2010). High dose rate and low dose rate prostate brachytherapy: Clinical and physical aspects. Medical Physics, 37(8), 4097-4112. https://doi.org/10.1118/1.3455748
  2. Stone, N. N., et al. (2013). Long-term outcomes after brachytherapy treatment for prostate cancer: A review of 3,700 patients. BJU International, 112(3), 264-271. https://doi.org/10.1111/j.1464-410X.2012.11724.x
  3. Guo, J., et al. (2022). Development of Particle Therapy in Tumor: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Frontiers in Oncology, 12, 840664. https://doi.org/10.3389/fonc.2022.84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