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当心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灵的隐秘伤痕

  • 4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当心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灵的隐秘伤痕封面图
当心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灵的隐秘伤痕

找不到挂彩、发烧或者明显皮肤的疤痕,但深夜里,失眠的、被噩梦困扰的你,或许正经历着另一种隐秘的“创伤”。身边有朋友说,明明已经和那次车祸过去很久,可一坐上车,大脑就像警报器一样狂响,情绪怎么都安抚不下来。这些情绪的“风暴”其实可能来源于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个“看不见”的健康难题。🚦

01 创伤后应激障碍到底是什么?

说起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是一种在遭遇或目睹了极其令人震撼或痛苦事件后,大脑里的“记忆闸门”出现了问题,导致情绪和行为经常被过去的创伤干扰。
和普通的心理压力不同,PTSD不是“想开点就好”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长期反复地被过去的不幸牵扯,日常生活、工作甚至亲密关系都可能变得艰难。

小贴士: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PTSD在大众中终生患病率约为3.9%,但在遇到自然灾害、暴力事件后可高达30%!(Koenen et al., 2017)

02 什么经历容易触发PTSD?

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听到有人因战争、家庭暴力、严重交通事故,甚至天灾或者突如其来的亲人去世而突然变得情绪波动大。PTSD其实并不是“只有战争老兵”才会遇到的问题。

  • 1. 意外与灾难:如地震、火灾、洪水、重大车祸等暴力性或灾难性事件。
  • 2. 人为伤害:比如遭遇抢劫、家暴、性侵或者被虐待。
  • 3. 战争与暴力冲突:士兵或平民目睹战争场面。
  • 4. 突发失去重要关系:亲人、朋友猝然离世也常常成为诱因。

这些经历会让大脑杏仁核(情绪调控中心)持续处于“警报”状态,导致身体分泌大量应激激素,长期下来就容易演变成PTSD(Yehuda et al., 2015)。需要注意,遗传、童年经历和社会支持水平也都有影响。

🧬 研究发现:有慢性疾病史、经济压力大或早年家庭关系紧张的人,发展PTSD风险更高。

03 如何分辨PTSD的症状?

PTSD的表现常常不像发烧或咳嗽那么明显,初期多是些难以琢磨的情绪细节,但后期则会变得明显,甚至影响生活。

早期(轻微/偶尔) 持续/严重阶段
偶尔做和创伤事件相关的梦
时不时有情绪发紧、心慌的反应
反复闪回,日常工作中突然重现
持久严重的噩梦,入睡困难
有时对朋友或家人显得疏远
偶尔觉得情绪淡漠
长期无法与亲近的人交流或亲密
情感麻木,兴趣丧失
在某些环境下突然不舒服,想离开 极度回避与创伤有关的场所或话题
社交和工作严重受限
案例:32岁的女性王女士,最近因为单位附近发生过的火灾,一到下班路上就莫名心跳加快,晚上偶尔做相关噩梦。这种看似偶发的“情绪急刹车”,有时就是早期信号,别轻易忽视。

04 生活碰壁:PTSD带来哪些麻烦?

简单来说,PTSD的“后遗症”远不止情绪问题。它像一只不速之客,持续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人际关系疏远:有些人会变得难以与家人沟通,容易发脾气,也不太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 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经常涣散,总是分心,干什么都没劲。
  • 身体健康连带出问题:长期的慢性失眠、头痛、胃肠不适,一些研究显示PTSD患者更容易伴有慢性疾病(Roberts et al., 2015)。
小提示: 一位28岁的男性小李,在遭遇工地塌方事故后,半年内多次因为迟到、效率低被领导批评,回家更不太愿意开口。这说明PTSD并不是单纯的“心理创伤”,它可以“转移”到生活和身体层面。

05 怎么判断自己/家人患上了PTSD?

如果怀疑身边人或者自己有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寻求专业评估。专业医生往往会通过临床问诊和心理测量表进行判断。

常用评估量表 说明
CAPS-5(临床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 医生面对面评估,细致分析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
PCL-5(自评问卷) 自我填写,适合筛查和初步自测
小建议: 如果发现相关症状持续超1个月,或让生活受到明显影响,建议及时找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专科评估。越早识别,越容易恢复。

06 有了PTSD怎么办?希望从哪里来?

好在PTSD并不是绝境。早期发现、积极应对,配合科学治疗,很多人都能慢慢走回正常人生轨道。治疗方式多样,可以和医生详细沟通,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

治疗方法 推荐方式
认知行为疗法(CBT) 帮助患者梳理创伤记忆,逐步修正负面认知
多用于创伤相关焦虑明显的人群
眼动脱敏与再处理(EMDR) 通过眼球移动、声音刺激等技术,减少负面回忆的情感色彩
药物治疗 如必要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
日常自助 规律作息、与人沟通、轻量运动、写日记记录感受
自助小技能:
  • 充足睡眠 + 有规律的饮食,恢复身体免疫状态
    推荐: 营养均衡的食物,比如牛奶(可助眠),坚果(有助大脑健康),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
  • 尝试轻度有氧运动,比如慢走、瑜伽,帮助大脑释放“快乐激素”内啡肽。
  • 适当倾诉,不要把情绪憋在心里。心理热线、友善的家人朋友,或者专业心理支持群体都可以考虑。
🚲 一步步地,生活总会慢慢重新回归正轨。

PTSD不是弱点,也不是少数人才会遇到的稀有问题。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创伤事件后的异常情绪、睡眠或人际关系恶化,这些都值得关注。
其实,只要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大多数人都能走过那段黯淡日子。必要时请找专业医生帮忙,多爱自己一点,就是最好的开始。

参考文献:
  1. Koenen, K. C., Ratanatharathorn, A., Ng, L., et al. (2017).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he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47(13), 2260-2274. doi:10.1017/S0033291717000708
  2. Yehuda, R., Daskalakis, N., Lehrner, A., et al. (2015). Influences of gender and age at trauma expos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ymptom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72(6), 545-557. doi:10.1176/appi.ajp.2014.14091199
  3. Roberts, A. L., Kubzansky, L. D., Chibnik, L. B., et al. (2015). Association of PTS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incident autoimmune diseases. JAMA Psychiatry, 72(3), 259-266.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4.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