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全解
跟朋友聚会时,总有人突然提起单位要组织宫颈癌筛查。旁边的同事有点犹豫,“我身体一直挺好,没什么不舒服,真有必要做吗?” 其实,宫颈癌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有些变化,只要体检才能发现。这正是为什么很多医学建议反复强调:主动筛查能真正守护健康。
01 宫颈癌的真相:认识敌人
宫颈癌指的是发生在女性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这种病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在宫颈的细胞经过一段时间的“异常演变”后,逐步发展而来。其实,“癌”这个词听上去可怕,很多时候它是由一些普通的慢性炎症、长期的病变逐步积累成的。
说到宫颈癌的元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其中的主角。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后,感染没有清除,异常细胞逐渐增多,可能最终演变成癌症。女性一生中有大约80%都会感染一次HPV,不过大部分都能自愈,只有极个别人持续感染后才会逐步进展。
02 为什么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 发现可能性大大提升:早期宫颈癌几乎没有明显症状,仅通过常规体检才能识别。这样一来,即便身体没什么异常,也有机会及时干预。
- 治愈率提升显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Koh et al., 2021),宫颈癌若在早期被发现,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
- 治疗花费和身体负担小:及早发现,通常只需较小的手术,甚至仅仅处理异常细胞即可。如果等到出现持续出血、疼痛等明显症状时,再发现已经往往到了中晚期,治疗要复杂许多。
03 筛查的黄金标准: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
巴氏涂片检查(Pap smear),可以说是宫颈癌筛查的基础方法。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小刷子在宫颈表面轻轻取一些脱落细胞,然后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不是有异常。
检查过程通常只需要几分钟,和普通妇科检查差不多,不会造成显著不适。这种筛查的最大作用,是能有效发现细胞的轻微异常——在癌症形成“早班车”上把问题拦下来。
| 检查内容 | 适合人群 | 筛查建议 |
|---|---|---|
| Pap涂片 | 21岁以上有性生活女性 | 建议每3年做一次 |
04 HPV检测:宫颈癌的“罪魁祸首”
HPV筛查,是指检测宫颈细胞中的高危型HPV病毒DNA,它直接找到肿瘤发生的源头分子。相比传统涂片,仅靠细胞形态,HPV检测能在异常变化尚未显现时,就捕捉到与宫颈癌高度相关的病毒感染。
比如,一项研究指出,单纯HPV检测比单纯的Pap涂片发现更多早期病变(Arbyn M et al., 2020)。
05 其他筛查方法的补充与优势
除巴氏涂片和HPV之外,还有一些检查能帮助提升诊断的准确率。比如,液基细胞学(TCT)就是将细胞悬浮、过滤后分析,更能减少标本混杂干扰。阴道镜检查主要针对发现异常后,医生进一步确认病变范围,并决定是否取活检。
| 检查方式 | 主要作用 | 适用情景 |
|---|---|---|
| 液基细胞学(TCT) | 提高标本清晰度,准确发现异常 | Pap异常时的进一步检查 |
| 阴道镜检查 | 直视宫颈表面,定位病变取活检 | Pap或HPV异常后确定范围 |
06 未来展望:宫颈癌筛查的新趋势
技术进步让早期发现宫颈癌变得更轻松。比如,人工智能(AI)辅助分析能更快识别细胞微小异常,大大减少人为漏诊。另外,一些家用自取样HPV检测也在国外试点,降低了“怕尴尬、不方便”的门槛。随着研究深入,未来的筛查工具或将更快捷、普及。
07 实用建议:如何科学筛查和日常守护
| 日常预防方式 | 具体做法 | 补充建议 |
|---|---|---|
| 新鲜蔬果(如番茄、西兰花) | 富含抗氧化成分,帮助提升免疫力 | 餐餐搭配更合适 |
| 酸奶 | 调节肠道环境,对女性生殖道菌群有好处 | 每天一杯即可 |
| 每3年筛查一次 | 21岁后有性生活女性,Pap或HPV二选一 | 有异常需遵医嘱复查 |
| 正规医疗机构 | 选择有专业妇产科医生的医院或体检机构 | 遇不明症状随时咨询 |
主要参考文献
- Koh, W. J., Abu-Rustum, N. R., Bean, S., Bradley, K., Campos, S. M., Cho, K. R., ... & Hagood, S. (2021). Cervical cancer, version 3.2021,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19(4), 404-434.
https://www.jnccn.org/view/journals/jnccn/19/4/article-p404.xml - Arbyn, M., Ronco, G., Anttila, A., Meijer, C. J., Poljak, M., Ogilvie, G., ... & Dillner, J. (2020). Evidence regarding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ervical cancer. Vaccine, 38(40), 6407-641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4410X20309223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WHO guidelines for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for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19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