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精准打击癌细胞的希望之光

  • 17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精准打击癌细胞的希望之光封面图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精准打击癌细胞的希望之光

01 | 结直肠癌:你可能没发现的身边风险

平时上厕所,偶尔会觉得肚子有点不舒服,或者大便习惯有一丁点变化,这些小信号很容易让人忽略。结直肠癌就像个“安静的访客”,早期常常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有的人几年都只是在体检时发现有点异常,平常日子和往常一样。

说起来,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一直是影响较大的消化系统肿瘤。据2022年一项统计,结直肠癌已是全球第三大高发癌症,很多人直到症状明显才走进医院。这就提醒我们,日常的一些小变化千万别掉以轻心,尤其是超过四十岁,有家族病史或者以前有过肠道问题的人。

Tips
早期信号经常很轻微,例如:轻度腹胀、偶有便血或排便次数略有增多。别把这些当作“小毛病”长期忽视,定期体检比道听途说更靠谱。

02 | 靶向治疗药物:新希望登场

以前一提到“抗癌”,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化疗。其实,现在医学上的靶向治疗就像“定向爆破”,不是一锅端,而是精准锁定异常细胞。不少患者反映,这类药物副作用小,生活质量也有保障得多。

药物类型 作用机制 常见代表药物
抗EGFR 干扰癌细胞生长信号 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
抗VEGF 阻断肿瘤血管生成 贝伐珠单抗、阿柏西普

靶向药像熟练的泥瓦匠,专挑癌细胞下手,对周围正常组织友好得多。过去50岁的王先生,经过抗VEGF药物治疗后,症状大幅减轻,还能坚持慢跑。从这个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科学的治疗选择会带给患者新的生活希望。

03 | 为什么会得结直肠癌?

  • 1. 年龄增长
    结直肠癌好发于50岁以上,不过近年来也有年轻化趋势。身体老化时,基因修复能力降低,异常细胞更容易出现。(Ahmad et al., 2022)
  • 2. 遗传易感
    家族成员曾经得过结直肠癌,后代出现的几率要高于普通人。这就是遗传基因里带“隐患”。
  • 3. 生活习惯
    久坐不动、膳食中蔬菜水果摄入偏少,容易造成慢性肠道炎症。有学者提出,不健康饮食和肥胖密切相关,二者都会轻微提升癌变风险(Dekker et al., 2019)。
  • 4. 既往肠道疾病
    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的朋友,需多一分关心。
小提醒
这些风险因素是慢慢积累的,日常没有什么急性变化。但是,一旦和遗传背景叠加,就会明显提升结直肠癌出现的概率。

04 | 靶向治疗的适用人群:不是人人都合适

靶向治疗提倡"对号入座"。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基因突变结果,以及患者整体状态,决定是否建议用靶向方案。简单来说,结直肠癌基因检测,就像做“量身定制”,筛查出哪些患者会有效、哪些反而帮倒忙。

条件 说明
KRAS/NRAS突变 存在时不建议使用抗EGFR药物
BRAF突变 治疗方案需特别调整
整体身体状况 有严重心脏等基础病时要谨慎评估

之前有一位42岁的女性接受全面基因检测后,发现可以应用抗EGFR靶向药,后续配合其他辅助措施,结果肿瘤进展明显延缓。这提醒我们,盲目追求“新药”并不是关键,有的放矢才是科学选择。

05 | 靶向治疗的副作用与监测

  • 皮肤反应 👩‍⚕️
    抗EGFR药物有时会引发皮疹和瘙痒,大多数人属于轻中度,多喝水、注意皮肤护理通常能缓解。
  • 高血压
    抗VEGF类药物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小部分人还需要额外服药控制。
  • 肝功能异常 🧬
    偶见肝功能检验异常,需定期抽血检查,医生会根据报告适时调整方案。
  • 腹泻等消化道不适 🍽️
    个别人服用后出现短暂腹泻或轻度肠胃不适,及时咨询就能得到处理建议。
监测建议
正在接受靶向治疗的朋友,建议每1-2个月进行一次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特殊症状出现时尽早联系医生。

06 | 保护肠道的日常良方(预防与饮食)

  • 高纤维蔬菜 🥗
    帮助清理肠道,建议每天餐盘里有一半是深色叶菜或花椰菜一类。
  • 新鲜水果 🍎
    含丰富抗氧化物,能提高肠道抵抗力,每天两种不同水果更加分。
  • 低脂蛋白(如鱼、鸡胸肉等) 🐟
    有助维持身体免疫力,尤其是治疗期间,每周吃3-4次有额外效益。
  • 益生菌食品(如酸奶)
    有助于保持肠道菌群健康,可以隔天吃一次替换普通零食。
建议行动
按年龄和家族史定期做肠镜检查,40岁以后两年查一次合适。感觉到大便习惯持久变化、便血或肚子持续不适,建议尽早到肠胃专科进一步咨询。

07 | 未来趋势与希望

现在研究力量正在探索更多新型靶向药和化合物,联合免疫疗法在部分人群中已带来积极变化。专家认为,随着更多分子机制被揭示,未来靶向治疗将更加个性化、效果更佳,也许有一天,结直肠癌会和慢性病一样被日常管理。

生活中有不少科技发展被大家称作是“希望之光”,靶向药物正逐步成为肠道健康路上的一盏明灯。不过,平时的饮食搭配和定期体检,仍然是每个人能把握在自己手中的防线。

主要参考文献

  • Dekker, E., Tanis, P. J., Vleugels, J. L., Kasi, P. M., & Wallace, M. B. (2019). Colorectal cancer. The Lancet, 394(10207), 1467-1480.
  • Ahmad, O. S., Ojo, O., Duffield, S., & Pierce, M. (2022). Colorectal cancer: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emerging screening strategies. 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34(4), 335-344.
  • Van Cutsem, E., Cervantes, A., Adam, R., Sobrero, A., Van Krieken, J. H., Aderka, D., ... & Arnold, D. (2016). ESMO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nnals of Oncology, 27(8), 1386-1422.
文献引用格式: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