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了解直肠粘液腺癌,掌握健康应对之道

  • 11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了解直肠粘液腺癌,掌握健康应对之道封面图

了解直肠粘液腺癌,掌握健康应对之道

01 直肠粘液腺癌的基本认识

很多人听到“直肠粘液腺癌”都会觉得陌生,甚至有点紧张。其实,这种疾病在大肠癌里属于比较少见的一类。它常常在医学科普或者新闻健康专栏中被提及,但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并没那么常听到。简单来说,直肠粘液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直肠末端腺体上的恶性肿瘤,和我们常听到的“腺癌”是亲戚,不过它会分泌较多粘液,这也是它和其他类型肿瘤的不同点。

大肠肿瘤根据病理可以分成多种类型,直肠粘液腺癌仅占大肠肿瘤的5%~10%左右,和更常见的高分化腺癌(大约70%~80%)比起来属于小众群体。研究显示(Chotiprasidhi et al., 2017),直肠和S状结肠肿瘤是大肠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直肠本身虽然只占大肠的一小部分,却承受了约一半的大肠癌新发病例压力。📊

一些已知的风险因素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遗传相关。例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缺乏运动、肥胖、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等,都可能让直肠粘液腺癌这个“隐形客人”有机可乘。
(参考文献: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Cancer Research UK, 2021)

日常生活中,关注肠道健康,熟悉这类疾病的一些基本常识,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自我保护。

02 直肠粘液腺癌的常见症状

  • 腹痛或腹部不适:常常会觉得下腹不舒服,疼痛有时候不剧烈,像是“偶尔的小麻烦”,有时以隐隐作痛为主,并容易和普通肠胃不适混淆。
  • 排便习惯改变:如果突然从每天顺畅变成经常便秘或者反复拉肚子,尤其是持续性地变化超过两周,这时要多加注意。
  • 粪便带血:看到血色,或者便纸上出现鲜红或暗红色,这是直肠肿瘤最容易被发现的信号之一。特别是血便合并黏液分泌时,不能简单当成痔疮。
  • 大便变细、残便感:有些人会发现大便变细,甚至有“解不净”的感觉。这其实常常提示肠道有狭窄或者占位,建议及时就医。

有位中年男性患者是一名体力劳动者,因为长期便秘和大便变细,最近三个月内感觉肚子偶有隐隐作痛,趁着工作间隙做了肠镜检查后才诊断出直肠粘液腺癌晚期。这个例子并不是为了加重大家的担忧,而是想强调:持续性症状出现时要提高警觉,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早期直肠肿瘤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略。⚠️只有当肿瘤逐渐长大,或影响肠腔通畅时,上述明显症状才会出现。

03 直肠粘液腺癌的病因及相关因素

直肠粘液腺癌的形成并没有单一原因。像搭积木一样,多种因素叠加才让这类疾病有了生存的土壤。

  • 🧬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大肠癌或肠道腺瘤病史,患直肠肿瘤的风险会提高。医学调查显示,有这种家族史的人,其发生风险可增加2~3倍(Gupta et al., 2017)。
  • 慢性炎症刺激:像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疾病,会反复刺激肠道上皮,长期的炎症环境为不正常细胞的生长提供了基础。
  • 年纪增长:随着年龄增加,肠道细胞的修复能力逐步变弱,这也是为什么5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明显上升的原因。
  • 生活方式和环境影响: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长时间久坐,以及肥胖,都是已明确的高风险因素。其中,研究发现肥胖者大肠癌风险增加约30%(Keum & Giovannucci, 2019)。
  • 既往肠道肿瘤或息肉病史:曾经患过肠道腺瘤或肿瘤的人,复发概率会高于普通人群。

简单来讲,直肠粘液腺癌是“自身遗传、环境习惯、肠道炎症”三重因素合力下的产物。明白其中的原理,有助于认清风险并理性认识这类疾病。

04 直肠粘液腺癌的诊断流程是什么?

当出现疑似直肠肿瘤的症状或体检结果时,接下来的检查和诊断流程就非常重要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检查步骤,帮助大家消除陌生感,也为后续治疗做好心理准备。

  • 肠镜检查:就像用“一根探头”去看直肠内壁,肠镜检查是直肠肿瘤确诊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医生可以直接看到肿瘤病变部位,并进行活检。
  • 组织活检:在肠镜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会取下一小块组织送实验室,显微镜下鉴别是良性还是恶性(腺癌、粘液腺癌等)。
  •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MRI等,帮助医生判断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有无转移。
  • 实验室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如CEA),用来评估全身状态,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其实,整个流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检查”。比如前面提到的体力劳动者患者,他第三次入院时完善了上述检查流程,经过积极治疗,病情已经有了明显好转积极信号。此外,医生会在住院期间每日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图和生化指标,以预防并发症发生。

需要关注的是,肠镜可能有些不适,但对确诊和后续治疗具有决定性意义。

05 直肠粘液腺癌的治疗有哪些选择?

一旦确诊为直肠粘液腺癌,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现有治疗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通常会结合患者的肿瘤分期、全身状况及是否有转移来制定个体方案:

  • 手术切除:适用于早期没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按肿瘤位置可采用直肠前切除术、腹会阴联合切除等,目标是彻底清除病灶。
  • 化疗:针对晚期或分期较高的病例,经常会与手术联合使用。其中以口服或静脉化疗药物为主,有助于抑制微小残留癌细胞、防止复发。
  • 靶向治疗:这类药物好比在肿瘤“交通枢纽”设立障碍,仅对特定分子起作用,减少对身体其他组织的损伤。近年来,抗血管生成靶向药联合化疗已成为晚期患者的重要选择之一。
  • 放疗:部分中晚期直肠肿瘤,尤其靠近肛门的病变,会配合放射治疗,缩小肿瘤、增加局部控制率。

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定期评估疗效,调整方案。大多数患者需要分阶段接受多种治疗手段配合,比如前文案例中的中年男士,采用了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并密切监测各项身体指标,随着治疗推进,病情逐步好转。

不过,任何治疗都可能带来一些不适,比如乏力、恶心、骨髓抑制(即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等。出现持续性症状时建议及时反馈给主诊医生,确保安全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06 日常管理与生活方式调整怎么做?

  • 蔬菜水果的摄入 🥦 : 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搬运”废物,减少刺激,是肠道健康的好帮手。每日建议搭配三种颜色的蔬果,饭前可优先吃。
  • 坚持有氧锻炼 🏃: 适度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免疫力。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快走、慢跑、骑行均可,量力而行,不必勉强。
  • 补充优质蛋白 🍗: 蛋类、瘦肉、鱼、豆制品等都是优质蛋白来源,能为身体恢复和免疫防御提供支持。每餐有一小份即可,避免暴饮暴食。
  • 保持心理平衡 😊: 面临肿瘤治疗时,家人陪伴、同伴交流都能有效减少压力。可以通过呼吸练习、正念冥想等方法缓解焦虑。
  • 规律作息、勤做复查⌛: 生物钟保持规律,睡眠时间建议7~8小时。疗效观察、肠道检查、肿瘤指标监测等,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不随意延误。

实用小结:蔬菜水果+适度运动+充足睡眠,是维护肠道健康、辅助疾病康复最基础却最管用的三把“金钥匙”。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节奏,让身体和情绪一起“营业”。

如果家里有人曾经患有肠道肿瘤、年龄超过50岁、有便血等症状或者长期消化不良,建议尽快到正规的消化专科或肿瘤中心做一次全面体检。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拥有更多选择权。

参考文献

  1. Chotiprasidhi, P., Taneepanichskul, S., Chotiprasidhi, N., & Taneepanichskul, S. (2017). Pathology and Prognosis of Mucinous Colorectal Carcinom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3(44), 7940-7949.
  2. Gupta, S., Bharti, B., & Ahluwalia, R. (2017). Family history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 4(2), 84–87.
  3. Keum, N., & Giovannucci, E. (2019). Global burden of colorectal cancer: Emerging trends,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6(12), 713–732.
  4. 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2021). Cancer Research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