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重塑希望:脊柱脊髓损伤后的康复训练全指南

  • 14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重塑希望:脊柱脊髓损伤后的康复训练全指南封面图

重塑希望:脊柱脊髓损伤后的康复训练全指南

01. 脊柱脊髓损伤是什么体验?

有些事突然发生,生活可能就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一次骑行时的意外摔倒,或是一次交通事故,都可能导致脊柱、脊髓损伤。这类损伤常影响背部、腿部的感觉甚至运动能力,有时也影响排便、排尿和自主活动。刚受伤时,很多人可能只是背部一阵酸痛,偶尔觉得腿发麻,这些轻微的不适容易被忽略。但如果损伤较严重,可能连简单地迈步、翻身都变得困难。

脊柱像我们身体的“立柱”,而脊髓就像穿行在其中的信息“高速公路”。一旦受损,身体的信息传递就会受阻,影响可能涉及肌肉、感觉,甚至一些内脏功能。实际上,中国每年有众多因脊柱脊髓损伤而影响生活的人群,这提醒我们,对这种情况的认知和恢复方法非常有必要加深。(参考:Lee BB, Cripps RA, Fitzharris M, Wing PC. The global map for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epidemiology: update 2011, Spinal Cord, 2014)

02. 为什么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 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
  • 减少并发症帮助整体健康 🤸
  • 增强自信,改善心理状态 💚

康复训练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比如一位28岁的男性患者在早期卧床两周后,出现下肢肿胀、关节僵硬。通过系统训练后,他能独立穿衣服,再次拥有走出家门的勇气。这种差别,背后的原因在于康复训练能促进神经功能最大程度恢复,减少褥疮、关节僵硬等二次问题,还能借助团队和家人支持,帮助患者走出困境。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系统康复能让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WHO.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spinal cord injury, 2013)

03. 康复训练有哪些基本原则?

原则 内容简述
循序渐进 训练从轻到重、从简单到复杂,比如初期以安全翻身和呼吸锻炼为主,熟练后逐渐加入下肢运动。
安全第一 训练环境要防跌倒,遵循专业意见,防止旧伤加重或出现新损伤。
个体化方案 根据个人损伤部位和严重度定制计划,有人适合强化下肢,有人需要重点提高手部功能。
多学科协作 康复团队包括医生、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必要时还有社会工作者参与。

每个人的脊柱“高速路”受损位置不同,康复路线也就千差万别。这种专属定制和团队配合,才让训练变得既安全又有效。

04. 有哪些实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① 运动疗法

  • 主动/被动关节活动:适合初期,一边做动作一边配合呼吸,比如勾脚、提膝等简单训练。
  • 负重训练:到了恢复后期,可使用辅助带尝试站立,逐步锻炼下肢力量。

② 物理治疗

  • 电刺激:运用特定仪器刺激瘫痪区域,有助激活部分肌肉功能。
  • 水中康复:水下活动减轻关节负担,提高肌肉放松度,增加运动多样性。

③ 辅助器具应用

  • 助行器/轮椅:根据恢复阶段合理使用,既安全又能提升自理能力。
  • 矫形支具:帮助支撑缺乏力量的部位,减少不适。
小贴士:
  • 每阶段训练都需有指导,避免私自加重难度。
  • 记录训练日志,便于发现规律和及时调整。

比如,一位36岁女性在康复师指导下注重关节力量训练,加上辅助器具使用,半年内可短途自己推轮椅出门。这显示,训练方式个性化搭配效果最好。

05. 心理支持为何同样重要?

身体的恢复和心情的平稳同样重要。很多人会在康复初期感到无助,甚至出现焦虑和失眠。其实,这很常见,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得到缓解。例如,有些患者通过与同伴交流互相鼓励,也有的人会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更好地接受现状。截至2021年的一项研究中,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升患者康复信心,降低抑郁焦虑症状(Kendall, E. et al., Peer support for people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2021)。

支持形式 现实例子
心理咨询 专业人员定期疏导,协助心理适应
同伴交流 定期交流经验,建立互帮小组
家庭支持 家人积极参与训练,给予鼓励
建议:遇到情绪低落时,可以主动向身边信任的人倾诉,或联系专业人士获得帮助。

06. 未来康复训练有哪些新方向?

  • 智能康复机器人:可模拟四肢活动,辅助患者训练,提升安全性和效率。
  • 虚拟现实(VR)训练:借助虚拟环境增加趣味性,为训练增添更多动力。
  • 干细胞与神经修复:国外部分研究已利用干细胞尝试修复受损神经,初步成效乐观(Assinck, P. et al.,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rapy for spinal cord injury, Nature Neuroscience, 2017)。
  • 更完善的社区康复体系,方便患者在家门口获得持续支持。
友情提醒:科技进步为康复带来新可能,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应在医生和治疗师指导下,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康复方案。

可以期待,以后无论是高科技辅助,还是多学科团队协作,康复路上还有许多新的机会值得探索。

参考文献

  1. Lee, B. B., Cripps, R. A., Fitzharris, M., & Wing, P. C. (2014). The global map for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epidemiology: update 2011. Spinal Cord, 52(2), 110–116. 链接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spinal cord injury.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链接
  3. Kendall, E., et al. (2021). Peer support for people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43(5), 689–699. 链接
  4. Assinck, P., Duncan, G. J., Hilton, B. J., Plemel, J. R., & Tetzlaff, W. (2017).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rapy for spinal cord injury. Nature Neuroscience, 20(5), 637–647.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