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结肠癌:识别、管理与预防
生活里,很多人都会在意饮食是否健康,却很少有人关注自己的肠道。偶尔肚子疼或者便秘,大家大多以为只是小问题。实际上,结肠癌正悄悄走近中老年群体。认识它,不是为了吓唬自己,而是为了早点发现端倪,及时干预,过上更安心的日子。
01 什么是结肠癌?
结肠癌,指的是起源于结肠内壁细胞的肿瘤,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大肠癌的一种(另一种是直肠癌)。在它发生的早期,肠道本身没什么特别的异样,所以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当肠道内层细胞变得异常,开始不受控制地增殖,就逐渐形成了结肠癌。正因为早期不容易察觉,所以了解这种疾病的基本情况,才能抓住早发现的机会。
🔦 结肠癌本质上和身体其他细胞癌变类似,只不过它“安静”地躲藏在肠道深处,很少有早期警报。这也是为什么它经常一出现就是中晚期。及时关注,是减少健康风险的重要一步。
02 结肠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 排便习惯改变:比如突然便秘了好几天,或腹泻反复出现。有时大便形状变细,量也变少。这样的改变如果持续超过两周,并且以前没有类似经历,最好引起重视。
- 便血:看见大便里混有血丝,或者马桶的水变得粉红色、暗红色,哪怕只有几次,也不能当成普通痔疮。结肠癌的便血多表现为暗红色或者夹带黏液。
- 持续腹痛或腹胀:有时不是剧烈疼痛,而是不舒服、肚子胀,很难说清楚具体部位。这种感觉经常是隐隐作痛,不容易完全缓解。
- 体重下降:如果你最近没减肥,但体重明显下滑,不过度紧张,却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同时有腹胀、食欲变差。
- 疲倦无力:莫名觉得很累,总是打不起精神,查血发现有点贫血,这时需要考虑结肠有没有慢性出血造成慢慢的铁丢失。
📋 有一位57岁的男性患者,因为长期腹胀、持续便血,后来被诊断出晚期结肠癌,并且癌症还转移到了肝脏和淋巴结。这个例子说明,有些症状其实可以提前发现,但我们常常习惯性忽略,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03 为什么会得结肠癌?(风险因素分析)
说起结肠癌的致病因素,除了年龄的增长,几个常见原因值得关注:
- 遗传易感性: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得过结肠癌,家族遗传性肠道息肉病(如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都可能让患病几率增加。如果家族有人三四十岁就患癌,最好早点筛查。
- 慢性肠道炎症:长期肠炎、肠息肉反复发作,会让肠黏膜的细胞长期处于修复和再生的状态,变异机会增大。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癌风险明显高于常人。
-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研究发现,长期久坐不动、明显超重、吸烟、经常大量饮酒,会让肠道细胞暴露在有害物质里的时间变长,增加细胞变异概率。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也被认为与结肠癌有关。
- 年龄增长:50岁以后,结肠癌发病率大大提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指出,大约90%的结肠癌都出现在50岁以上的人群[1]。
其实,有些风险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比如遗传和年龄;但也有些是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的。这样分析下来,那些我们可以控制的生活习惯,就变得更重要了。
04 结肠癌如何确诊?(诊断流程一览)
如果出现了上述明显症状,医生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如下检查:
- 肠镜检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肠镜。医生在肠道内部仔细查看是否有可疑病变,并取小块组织(活检),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癌变。很多人会害怕做肠镜,其实这项检查可以帮助我们把内心的担忧变成实实在在的答案。
- 影像学检查:如CT、MRI、B超等,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已经扩散到周围组织或远处,比如肝脏、淋巴结。
- 病理分子检测:有些患者会做基因突变检测(如KRAS、BRAF),这和选择后续治疗方案有关系(如是否适合靶向治疗)。
- 粪便潜血试验:常用于无症状人群做初筛,筛查出有异常后,再进一步做肠镜检查。
🔍 很多人担心这些检查复杂,其实按照医生建议有序进行,每一项都是为后续治疗做准备。如果怀疑自己有相关症状,建议先去消化科或肿瘤科正规医院咨询,别轻信网上所谓的“自测”。
05 治疗结肠癌有哪些手段?
结肠癌的治疗方式会依照病情发展阶段和个人实际健康状况来决定,通常分为如下几种:
- 手术治疗:早期结肠癌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有时还需要把一小段肠道和周围淋巴结一并切除。如果肿瘤没扩散,手术通常效果较好。
- 化疗:中晚期或术后有扩散风险的人,有些需要化学药物辅助治疗,帮助杀死残存癌细胞,减少复发机会。
- 靶向治疗:个别晚期患者会检测特殊基因,若合适可加上靶向药物,专门抑制癌细胞生长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 放疗和免疫治疗:对于某些局部找不到合适手术方案的患者,局部放射线照射或刺激自身免疫系统,让身体“识别”并消灭异常细胞。
有些病人,比如前面提到的57岁男性,属于晚期结肠癌,肿瘤已转移。此时,医生一般采取综合治疗,包括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同时配合对症和营养支持。虽然治愈率有限,但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2]。
🤝 结肠癌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医生协同,外科、肿瘤科、营养师一起参与。每一种治疗都有风险和预期效果,和医生详细讨论再决定,是负责任的选择。
06 如何日常预防结肠癌?(实用建议)
关于结肠癌预防,最实在的办法是改善生活习惯,让肠道尽量保持健康。说起来没什么新鲜,但每天做到,其实最靠谱。
- 新鲜蔬菜水果: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帮助肠道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里停留的时间,有益于肠道环境。建议每天有意识多吃几种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比如西蓝花、胡萝卜、苹果。
- 全谷物和豆类:燕麦、糙米、全麦面包、黄豆等,全谷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及维生素B族,有助于“喂养”肠道内的有益菌群,改善整体代谢状态。
- 适量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有氧运动(比如快走、骑自行车),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也让肠道“动起来”。不需要复杂运动,最重要是持之以恒。
- 保持健康体重:长期过度肥胖是结肠癌的已知风险。体重指数(BMI)控制在正常范围,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
- 规律体检:40岁之后,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建议定期做肠道筛查,比如大便潜血、肠镜检查。间隔时间可以咨询医生,通常2-5年一次比较合适。
- 烟酒适度:如条件允许,尽量减少烟酒摄入,对全身健康都有好处。
其实,预防结肠癌并不难,怕的是只说不做。慢慢养成这些好习惯,不光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安心。
07 小结与行动建议
说到底,结肠癌像一位喜欢“藏匿”的邻居,外表看不出太多变化,但内里可能已经起风暴。生活方式其实就在我们手中,改善饮食、适当锻炼、关注身体信号,就是为健康“添把锁”。发现问题及时就医,未必是坏事。总之,坦然面对,持续行动,才是保护自己的关键。
任何大病,小细节中见端倪。愿你多些从容,少些遗憾。
参考文献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2). 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https://www.cdc.gov/cancer/colorectal/statistics/
- Siegel, R.L., Miller, K.D., Fuchs, H.E., & Jemal, A. (2023). Cancer Statistics, 2023.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3(1), 17–48. https://doi.org/10.3322/caac.21763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July 11). Colorectal Cancer.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olorectal-cancer
- Wolf, A. M. D., et al. (2018).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for average-risk adults: 2018 guideline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8(4), 250–281. https://doi.org/10.3322/caac.2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