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在阴影中的威胁: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
01 · HPV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听说过HPV,但未必真正了解它。其实,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毒,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可能都会“遇见”它。身体皮肤或黏膜的轻微接触,就有可能把HPV带进身体,而且多数感染在早期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就像你无意中碰到路边的野草,不留痕迹,却已埋下了故事的种子。
TIPS: HPV有上百个型别,其中少部分(高危型)与癌症有关,其他大多仅引起皮肤或黏膜小病变。
02 · 宫颈癌离我们有多远?
宫颈癌,其实并不是遥远的医学名词。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2020年,全球每年约有60多万人被确诊为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种。
主要影响中青年女性,尤其在30-50岁。HPV感染几乎是所有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主要影响中青年女性,尤其在30-50岁。HPV感染几乎是所有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年龄段 | 发病风险 |
---|---|
20-30岁 | HPV感染率高,但多可自愈 |
30-50岁 | 是宫颈癌高发期,宫颈细胞更易发生病变 |
有位34岁的女性,因为就业体检时做了宫颈刮片,才发现有高度异常细胞,这提醒我们,很多人直到检查才知道身体出现了问题。
03 · HPV为什么会引发宫颈癌?
- 干扰细胞“秩序”: 高危型HPV一旦进入宫颈上皮细胞,就像“不速之客”打乱了细胞的日常生活,干扰了细胞正常分裂和修复的节奏。
- 导致持续“隐形”感染: 很多HPV感染都能在一两年内自愈,但高危型HPV持续存在,会使宫颈细胞不断发生轻微的DNA损伤。
- 癌前病变的形成: 一些细胞经过长期刺激,逐渐变得不正常,从炎症到“癌前病变”,再到少数发展为宫颈癌。
其实,研究发现:高危型HPV(如16型、18型)感染几乎在所有宫颈癌病例中都能找到踪迹[1]。不过,并不是所有感染都导致癌变,这和机体免疫力、病毒类型、感染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
04 · 早期筛查,能不能发现苗头?🩺
最可贵的地方是,宫颈癌的发生有一个“可提前发现”的过程。很多人刚开始只出现“轻微不适”,甚至完全没有明显感觉。等到觉得不舒服时(如阴道接触性出血、分泌物异常),其实疾病可能已不早。
主要筛查方法:
- Pap涂片检查(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细胞变化。
- HPV DNA检测:检测高危型HPV病毒。
建议: 已经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议每3年定期进行宫颈筛查。不少国家推荐HPV检测与细胞学联合筛查,以提高发现率。
发现阶段 | 表现 | 处理建议 |
---|---|---|
早期(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 | 偶尔分泌物增多,或例行体检发现异常 | 复查、必要时进一步检查(阴道镜、活检) |
发展期 | 持续性出血、分泌物明显增多 | 及时就医,完善检查,确定诊断 |
一个42岁的女性,因多年未筛查直接出现持续性阴道流血,最终确诊为宫颈癌晚期。这个例子让人感到遗憾,也再次提示不要忽视定期筛查的重要性。
05 · HPV疫苗:让宫颈癌“变得可预防”💉
HPV疫苗是一项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青少女性(最佳接种年龄9-14岁)在未感染HPV前完成接种,可以大大降低未来感染高危型HPV、进而患宫颈癌的可能。
已有性生活的女性也可接种,虽不能清除已存在的病毒,但依然能防止新型别的感染。
已有性生活的女性也可接种,虽不能清除已存在的病毒,但依然能防止新型别的感染。
疫苗类型 | 覆盖型别 | 适用人群 |
---|---|---|
二价(HPV16、18型) | 16、18型 | 9-45岁女性 |
四价 | 6、11、16、18型 | 9-45岁女性 |
九价 | 6、11、16、18、31、33、45、52、58型 | 9-45岁女性 |
提醒: 接种HPV疫苗不能替代筛查,定期检查仍然有必要。疫苗安全性高,常见副作用多为轻微发热或局部不适。
06 · 认知比想象更重要——健康行动小贴士 📚
要降低宫颈癌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识别+提前预防”两步走。
日常生活里,可以尝试这些做法:
日常生活里,可以尝试这些做法:
- 适量摄入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C、E):有利于增强免疫力。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帮助身体抵抗外来感染。
- 保持适度锻炼(如快走、游泳):提升身体自我修复能力。
- 心理健康:心情愉快有助于免疫平衡。
友情提醒: HPV相关话题越来越不会被避讳,关键在于了解、积极应对,而不是回避或焦虑。开启健康第一步,从主动问询、科学筛查做起,生活会给我们更多的安全感。
关键文献参考
- Schiffman, M., Clifford, G., & Buonaguro, F. M. (2009). Classification of weakly carcinogenic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ddressing the limits of epidemiology at the borderline. Infectious Agents and Cancer, 4(1), 8. https://doi.org/10.1186/1750-9378-4-8
- Arbyn, M., Weiderpass, E., Bruni, L., de Sanjosé, S., Saraiya, M., Ferlay, J., & Bray, F. (2020).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ervical cancer in 2018: a worldwide analysis. Lancet Global Health, 8(2), e191-e203. https://doi.org/10.1016/S2214-109X(19)30482-6
- Lei, J., Ploner, A., Elfström, K. M., Wang, J., Roth, A., Fang, F., Sundström, K., Dillner, J., Sparén, P. (2020). HPV Vaccination and the Risk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3, 1340–1348.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91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