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详解:守护患者的健康安全

  • 9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详解:守护患者的健康安全封面图

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全解析

01 医院感染是什么?

其实,每个人到医院看病时,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个担心:“在医院会不会带来其他麻烦?”
医院感染,说白了,就是指人在就诊、住院期间,因为接受治疗或护理而感染了新的疾病。这些感染和患者原本的健康问题没有直接关系,经常是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下被“捎带”上的。

现在,医疗水平虽然进步了,但医院感染依然没有彻底消失。根据2023年一项全球调查,平均每100名住院患者中就有6人经历过医院感染[1]。这对患者康复和医院资源都提出了挑战。

💡 普通人只是做门诊检查(如B超、抽血),感染风险很低。主要风险在长时间住院、手术治疗等高暴露场景。

02 医院感染的类型都有哪些?通过什么方式传播?

类型 场景举例 主要传播途径
肺炎 长期卧床、插管呼吸的病人 空气、设备污染
手术部位感染 术后伤口红肿流脓 接触创面、仪器消毒不足
尿路感染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老人 导尿管管理不规范
血流感染 经静脉导管输入药物的重症患者 导管污染、医护手部清洁不合格
🔎 有位85岁的女性患者因跌倒髋部骨折住院,手术后一度恢复不错。可一周后突然高烧不断。检查发现,是置入静脉导管时护理不到位引发了血流感染。
这个例子说明,脆弱人群普外科手术后更容易遇到医院感染。

从生活中看,一些器械反复使用、病房空气流通差,甚至医护反复穿梭于不同病区,都可能无意间带来病原微生物。

03 医院感染的背后有哪些风险因素?

  • 1. 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医院里聚集了各种人,部分病人本身携带细菌。加上消毒不到位或空气流通不好,微生物能悄悄藏在角落里等机会“出击”。
  • 2. 侵入性操作:插管、留置导尿、静脉输液,都会破坏皮肤或粘膜天然屏障,相当于打开“门窗”让细菌流动。
  • 3. 抵抗力下降人群:绝大部分医院感染都找上了重症、年老体弱、合并慢性病等易感人群。免疫系统像是防守松懈的“门神”,抵抗能力下降,病原体更容易趁虚而入。
  • 4. 手卫生、清洁管理不到位:医护人员手部清洁如果不规范,病原体就在指间流转。2021年WHO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只有58%的医护人员能正确执行每次手卫生流程[2]
⚠️ 日常短时间就医风险很低,但如果家庭成员需长时间住院、使用导管,需要家属多关注医院的消毒管理和护理规范。

04 日常防控医院感染,这些措施最有用

  • 手卫生: 经常用流水洗手,或在接触患者前后用免洗手消毒液,能大幅降低传播风险。简单来讲,医院最常见的病菌传播途径就是没洗手。
  • 戴口罩、穿隔离服: 特别在重症病房、手术室等高风险区域,戴好口罩、穿隔离服,有效隔离飞沫和微生物。
  • 环境消毒: 每天定时清洁病房表面和设备。对公共马桶、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要重点擦拭。
  • 减少不必要的探视: 患者休养期间,非必要的亲友探视应尽量减少,让“外来威胁”降到最低。
🌱 有位40岁的男性患者,在接受胃镜检查后出现轻微咽喉不适。医生回忆,当次操作前后严格执行器械一人一消,后来也证实并非感染导致。
这说明,规范消毒、每一步流程都到位,可以大大降低交叉感染可能性。
📝 如果家人长期住院,可以主动留意病区洗手间、走廊是否配备消毒用品,并鼓励家中老人常洗手。

05 抗生素应怎么用才不出问题?

抗生素是治疗医院感染的“利器”,但同时也存在被滥用的风险。比如,有些人一发烧、咳嗽就要求用抗生素,甚至自行买药,这反而容易“养出”细菌对药物的“免疫力”,造成耐药性问题。

研究显示,中国门诊患者中,40%以上抗生素用药存在不规范现象[3]。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医院推出合理用药审核机制,只有在细菌感染明确、需要时才开抗生素。

📋 偶尔轻微感冒、咽喉不适不要自己买抗生素。如果医生建议暂缓用抗生素,是为了保护你自身的“微生物平衡”。
抗生素常见问题 实际建议
反复用同一种抗生素 只能在医生指导下换药,自己换药有风险
吃药后自行停药 必须服足疗程,否则易复发或耐药
家中余药自行处理 不建议重复使用旧药,每次用药咨询医生

06 医院里如何发现并追踪感染?

医院感染一旦出现,必须通过有效的监测机制才能迅速处理。现在大部分二级以上医院都设有院感监控小组,每天汇总发热、感染并发症、特殊细菌等数据。一旦发现同类型病例集中增长,会及时追踪感染源头。

年轻的护士李明(28岁)在发热门诊工作,每遇到疑似感染情况,都会填写专门的院感报告表单,涉及科室会立刻跟进。这个流程加快了应急处置,为患者和医护都赢得时间。

  • 每次手术、插管、特殊检查的感染数据,都会在院内定期公开,便于医务人员总结经验。
  • 患者或家属如发现医护操作不规范,也可通过医院渠道主动反馈。
  • 07 患者和医护都该怎么做?

    医院感染的防控,不是医护人员“单打独斗”,患者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住院期间自觉佩戴口罩、听从医生护士指导按时洗手,都很有必要。有些老人觉得麻烦,但只要照做,往往收益最大。

    • 签署《感染防控知情同意书》后,遇到操作环节有疑问可以及时咨询。
    • 家属探视时,不要随意进出其他病房,也别坐在病床上聊天。
    • 即使只是陪床家属,日常手部清洁、口罩管理也不可疏忽。
    🏥 其实,医院感染防控电子宣传栏和小册子内容很多,非常值得患者和家属翻一翻。多一份主动,多一份安全。

    参考文献

    • [1] Allegranzi, B., Bagheri Nejad, S., Combescure, C., et al. (2011). Burden of endemic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377(9761), 228-241. (PubMed)
    • [2] Mathai, E., Allegranzi, B., Kilpatrick, C., & Pittet, D. (2010).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through improved hand hygiene.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8(2), 100–106. (PubMed)
    • [3] Li, T., Hu, R., Wang, Z., & Li, Y. (2021). Antibiotic prescribing patterns in outpatient settings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1, Article number: 321. (B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