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脚气病:被忽视的维生素B1缺乏症及其预防对策

  • 9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脚气病:被忽视的维生素B1缺乏症及其预防对策封面图

脚气病:被忽视的维生素B1缺乏症

你可能从未留意的小变化

有时候,工作到一半突然觉得心跳加快,或者手脚发麻,很多人没放在心上。 其实,这些轻微的不适背后,可能藏着被大家忽略的“老毛病”——脚气病。它跟普通的脚气(真菌感染)不是一回事,而是维生素B1缺乏惹的祸。 说到这里,或许不少人还记得小时候听过长辈提一句“脚气病”,但究竟是什么,却始终是一团迷雾。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种看似远离现代人的老病,为何至今还会悄悄出现,它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脚气病的前世今生

脚气病(Beriberi)是由于体内缺乏硫胺素(也就是维生素B1)引起的全身疾病。一百多年前,日本海军发现士兵经常因心衰而倒在岗位上,这才让维生素B1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起来。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精米(去除了米糠的白米)成了主流,脚气病成为亚洲多个地区的常见健康难题。那时候,人们对营养素的了解还很有限,直到后来科学家发现,米糠里正好有维生素B1,断米糠成了健康“隐形杀手”的罪魁祸首。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脚气病并没有彻底消失,在一些特定人群和特殊饮食习惯下,依旧是不能忽略的小麻烦。

💡小提示:脚气病和脚上的“香港脚”完全不是一回事,两者是不同的疾病。

维生素B1:身体能量工厂的“点火器”

说起来,维生素B1和机体里的一台点火器差不多。它对身体正常运转的贡献,远不只是吃下去的营养那么简单。硫胺素能够帮助葡萄糖转化为能量,对大脑、神经和心脏的功能尤其关键。

维生素B1的作用 对应健康环节
能量代谢 让身体从食物里获取动力
神经功能维持 保持神经的正常传导和反应
心血管健康 帮助心脏有效泵血

短缺时,身体各个环节就像“点火失败”,出现各种或轻或重的小毛病。长期缺乏,甚至会燃起更大的健康问题。

🧭要留心: 短时间内不补,问题可能不断累积,影响越来越多方面。

脚气病的主要表现有什么区别?

单靠症状判断并不容易,有些表现极其轻微。不过,如果对那些“小信号”不上心,等到症状变明显时就麻烦了。下面用一张表格,帮大家做下区分:

阶段 常见表现
早期(难察觉)
  • 偶尔手脚发麻或像“蚂蚁爬”
  • 短暂的腿部无力
  • 轻微乏力或犯困
明显期(持续)
  • 四肢感觉持续麻木、协动变差
  • 长期容易疲劳
  • 心跳过快、胸口不适
  • 小腿及脚踝出现水肿
  • 更重时心力衰竭、神经病变
📌 别忽视: 32岁的陈女士连续几周双腿发软,被误以为是久坐或劳累,后来检查发现是维生素B1缺乏。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很多小毛病其实并非“都是习惯带来的”。

为什么会得脚气病?

究竟哪些原因会让身体缺乏B1呢?其实,日常习惯和饮食结构关系很大。我们拆分来看:

  • 饮食精细化过度:主食长期以精米、白面、白馒头为主,几乎不吃全谷类或糙米,容易导致B1摄入不足。加工过程就像给米饭做了“精减”,把B1含量一起去掉了。
  • 特殊人群更容易“中招”
    • 酗酒者:酒精会影响B1吸收,且容易导致营养流失。
    • 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变弱,食量也减小,营养素入账减少。
    • 长期肠胃疾病或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因吸收障碍变得更缺乏。
  • 特殊阶段需求增加:孕妇、哺乳期妈妈需要的B1更多,一旦没跟上供给也可能出现缺乏。
  • 某些遗传或基因缺陷:虽然少见,但有些基因变异会让身体利用B1的能力下降。

据2021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统计,部分地区30-50岁人群维生素B1供应不达标的情况仍有发生。(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1)

🤔 简单来说,饮食单一、吸收障碍或特殊生理时期,都是B1缺乏的“助推器”。

怎么长久预防和补充维生素B1?

🌰 推荐摄入食物

  • 燕麦、糙米 - 含B1丰富,建议主食可以部分用这些全谷物替换。
  • 豌豆、绿豆、花豆 - 豆类是B1的好来源,适合做粥或汤。
  • 核桃、葵花籽等坚果 - 坚果里B1含量较高,适合零食或添加到早餐中。

💊 必要时补剂辅助

  • 如经常饮食不规律,或特殊人群出现缺乏迹象,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单独B1片剂。
  • 身体慢性疾病、消化功能不佳的人,咨询专业医生后选择合适的剂型,效果更有保障。
📣 别忽视:53岁的吴先生因胃部手术导致食量变小,半年后常常双腿发沉,经正规医院复查发现是B1摄入严重不足。这个故事说明,有慢性疾病或手术后,补充维生素B1尤其不能忘。

🩺 什么时候需要就医?

  • 出现持续的手脚麻木、无力或水肿,尤其合并心跳异常,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内科检查血清B1水平。
  • 孕产妇、老年人或长期慢病患者,发现有类似表现,也应尽早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细节决定健康

归根结底,很多老问题其实并不难以预防。饭碗里多点颜色,坚果、豆类别落下,一碗糙米杂粮饭也能帮上大忙。 偶尔疲乏或麻木别总归咎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关注饮食结构,有怀疑就早点去医院查查。

健康从来不只关注“补什么”或“不能吃什么”,找准自己习惯中的小漏洞,才是日常防病的关键。毕竟,仔细观察身体的小变化,早一步调整,总比到症状“打脸”时补救要轻松许多。

主要参考文献

  • Lonsdale, D. (2006). A review of the biochemistry, metabolism and clinical benefits of thiamin(e) and its derivatives.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3(1), 49–59. https://doi.org/10.1093/ecam/nek009
  •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1). Report on Nutrition and Chronic Diseases of Chinese Residents.
  • Whitfield, K. C., Bourassa, M. W., Adamolekun, B., Bergeron, G., Bettendorff, L., Günther, K., & Talley, B. (2018). Thiam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diagnosis, prevalence, and a roadmap for global control program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430(1), 3–43. https://doi.org/10.1111/nyas.13919
  • Smith, T. J., & Johnson, C. R. (2020). Thiamine Deficiency and Associated Clinical Syndromes. UpToDat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