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结肠癌:识别、诊断与科学应对

  • 8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结肠癌:识别、诊断与科学应对封面图

结肠癌:识别、诊断与科学应对

01 认识结肠癌:其实就在身边 🔎

和家人一起吃饭,有时会听到谁谁不舒服,总觉得肚子痛、偶尔拉肚子。你可能没太在意这些小毛病。但其实,结肠癌这种消化道肿瘤就在平常生活中悄悄发生,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全球每年有190万新发病例,是癌症致死率第二高的“隐形杀手”(WHO, 2023)。它不是遥远的风险,而是一旦出现在身边就足以改变一个家庭的生活。所以,多一点了解,多一份警觉,才能做到早发现、早应对。

说起来,结肠癌主要影响大肠里的结肠部分。癌症的本质,就是结肠里的细胞出现异常增生,慢慢变成肿块,医学上管这个叫“恶性肿瘤”。它不像感冒那样来得突然,多数时候是悄无声息地发展。这里提醒,了解结肠癌并不只是医生的事,也是每个家庭都该关心的大事。

02 警惕身体信号:哪些症状不能忽视? 🚦

早期变化:轻微又容易混淆

结肠癌早期,身体发出的信号常常微弱,很容易被当作“消化不好”忽略。比如偶尔腹胀、排便偶有不规律,有时几天便秘,有时腹泻,偶尔解大便后感觉还没排干净。这些轻微的不舒服数日后自己缓解,容易让人掉以轻心。尤其年纪稍大的人,更容易把这些归结为“上年纪了肠胃差”。

明显变化:持续、反复才是警告

如果出现持续的大便次数增多,腹痛时有加剧,便中夹带血丝,体重逐月下降,食欲明显变差,这些都要特别警惕。比如一位78岁女性农民,在确诊前一个月出现了肚子疼、食欲减少、体重变轻,排便次数却越来越多,还伴有大便异常,这些都是晚期结肠癌的典型表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多日就别只吃点肠胃药拖着,最好尽早去医院查查。

还有,隐匿的出血(便血)、腹部不明原因绞痛、严重乏力等,如果持续发生,也有可能是结肠癌的信号。尤其是在未主动减重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下降,更要小心。

💡 光靠感觉判断很容易遗忘重要线索。出现上述变化,别急着自行买药拖延,应及时就医。

03 为什么会得结肠癌?我们分析给你听 🧬

很多朋友关心为什么结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实,这背后有多方面原因,不只是单一“饮食不当”那么简单。

  • 1.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细胞修复能力减弱,异常细胞更容易积聚。50岁以后,患病风险明显升高(Arnold et al., 2017)。
  • 2. 遗传和家族因素 家族中有结肠癌或多发性肠息肉等遗传性肠病的人发病概率更高。部分基因变异(如Lynch综合征)会让癌变风险大大增加(Lynch & de la Chapelle, 2003)。
  • 3. 息肉转化机制
    结肠内的小息肉,就是长在肠壁上的小突起,某些类型息肉如果一直不处理,几年后可能会变成癌。绝大多数结肠癌都“悄悄”从息肉一步步演变过来(Vogelstein et al., 1988)。
  • 4. 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久坐、超重、吸烟、喝酒多的人,结肠癌风险比较高。研究表明,运动能降低15%-24%的风险(Boyle et al., 2012)。
  • 5. 营养结构 平时爱吃红肉、加工肉(如香肠、腊肉),缺乏蔬菜水果,肠道缺少纤维,也容易让“异常细胞”生根发芽。
  • 6. 某些慢性结肠炎症 像溃疡性结肠炎这些长期炎症病人,结肠内环境容易反复破坏修复,更容易出问题(Eaden et al., 2001)。

从这些因素可以看出,有些我们可以主动改善,有些比如年龄、遗传则需要提前做筛查。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因为吃了一顿重口味烧烤或哪一天没运动就得病,但长期下去慢慢积累,风险就会悄悄上升。

04 如何确诊结肠癌?流程一步步来 📝

1
症状分析和体检
医生会了解大便习惯变化、便血、体重减轻等情况,摸一摸腹部有无包块、有否压痛等。
2
粪便潜血检测
检查粪便隐藏的血迹,这是无创又便捷的初筛方法。主要推荐给没有明显不适的普通中老年人群做定期筛查。
3
肠镜检查
如果怀疑有问题,医生会建议做结肠镜。结肠镜像是“侦查兵”,能直接看到肠壁,有异常地方还能取一小块组织(活检)。
4
影像学检查
包括腹部CT、核磁共振(MRI)等,可清楚看到肿瘤大小、部位以及是否有肝等器官转移。比如上文78岁女性农民,正是通过CT发现结肠肿块及肝转移灶。
5
病理诊断
通过肠镜下活检,病理医生能准确判断是良性息肉还是恶性肠癌。这个环节是确诊结肠癌的“金标准”。
6
进一步分期和评估
确定肿瘤侵及多深,有无转移。分期越早,治疗越有效。
🔔 检查不等于“得病”,只是为健康做把关。一次简单的粪便检测,不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如果家人里有人得过结肠癌,建议更早、更定期查查。

05 治疗选择多样:每一步都是专业决策 🩺

治疗结肠癌并不是一刀切。具体怎么治,要根据肿瘤分期、患者身体状况以及是否有转移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简单来说,越早期的癌症治疗手段越直接,越晚期方案越复杂。

  • 手术切除 对于早期局限在肠壁的肿瘤,首选手术,把病变区域连带周围部分健康肠道一起切除。如果肿瘤比较大,还可能暂时或永久造口(即将肠道引到体外)。
  • 化疗和放疗 有些早中期病人术后需要辅助手段,帮助消灭看不见的异常细胞。到了晚期,尤其有远处转移(如肝、肺)时,主要靠化疗或靶向药物控制肿瘤发展,改善生活质量。
  • 靶向/免疫药物 部分特殊类型的结肠癌可以采用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这些药物针对遗传基因突变对症下药,对于某些转移性或耐药案例带来新的希望(Overman et al., 2018)。
  • 支持性治疗 比如止痛、护胃、营养补充等,让患者觉得更舒服,帮助他们保持体力,更好地配合治疗。

比如上面的78岁女性患者,已经发现癌细胞转移到肝脏,单纯手术已不合适,主要以化疗、止痛及营养支持为主。

👌 其实,每个人治疗方案都需“量身定制”。任何疑问都可以与正规医院肿瘤专科医生沟通,不要单看网上信息自行决断。

06 日常生活怎么做,有效远离结肠癌? 🍎

蔬果多吃 丰富的膳食纤维能让肠道更加通畅,有助于减少异常细胞的停留时间。例如,每天自己切苹果、胡萝卜拌沙拉,能提供多种天然抗氧化物。建议:每天至少摄入400g以上蔬菜水果,就像在家两餐都加盘青菜或者水果做加餐。
适量主食 全谷类主食如糙米、燕麦、小米富含膳食纤维,对肠道健康很有益。早餐不妨用燕麦粥替换白面包,既饱腹又增加膳食纤维。
规律锻炼 每周坚持快步走、广场舞、晨练等,都有帮肠道提高“蠕动能力”的作用。建议每次30-60分钟,每周累计达150分钟为宜。
健康体重 保持合适的体重,能帮助降低很多慢性病风险,也包括结肠癌。比如每周称体重,及时调整饮食和活动量。
不吸烟,少喝酒 平时聚会、过节喝酒要有节制,不吸烟是预防肿瘤的基本常识。
定期体检 医学界建议,50岁以后定期做肠道筛查,家族里有肠癌患者更应提前查。可以选择粪便潜血检测或肠镜检查,别怕麻烦,也别抱侥幸心理。
🗒️ 发现排便习惯异常、便血、体重莫名下降这些情况,早一点请医生帮忙判断。多数结肠癌早发现早处理,日后生活质量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

  1. Arnold, M., Sierra, M. S.,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17). Global patterns and trend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Gut, 66(4), 682–691.
  2. Eaden, J. A., Abrams, K. R., & Mayberry, J. F. (2001). 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ulcerative colitis: A meta-analysis. Gut, 48(4), 526–535.
  3. Lynch, H. T., & de la Chapelle, A. (2003). Hereditary colorectal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8(10), 919–932.
  4. Vogelstein, B., Fearon, E. R., Hamilton, S. R., Kern, S. E., Preisinger, A. C., Leppert, M., ... & White, R. (1988). Genetic alterations during colorectal-tumor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19(9), 525–532.
  5. Boyle, T., Keegel, T., Bull, F., Heyworth, J., & Fritschi, L. (2012).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s of proximal and distal colon canc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104(20), 1548–1561.
  6. Overman, M. J., McDermott, R., Leach, J. L., Lonardi, S., Lenz, H. J., Morse, M. A., ... & Kopetz, S. (2018). Nivolumab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DNA mismatch repair–deficient o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colorectal cancer (CheckMate 142): an open-label, multicentre, phase 2 study. The Lancet Oncology, 19(9), 1182–1192.
  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Colorectal cancer: Key fac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olorectal-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