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肝癌的科学认知与应对指南

  • 11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肝癌的科学认知与应对指南封面图

肝癌的科学认知与应对指南

有的人体检时偶遇“肝部占位”,有的人总感觉饭量变小、体重悄悄下降,却没想到是肝脏在悄悄报警。如果说健康是一场马拉松,那么了解肝癌,就像提前识别赛道上的小坑。下面就来聊一聊,关于肝癌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01 什么是肝癌?

简单来讲,肝癌就是肝细胞中出现了异常生长的恶性肿瘤。肝脏在我们身体里就像一座巨大的“化工厂”⚗️,悄悄地把养分和毒素进行分解和加工。可一旦肝细胞变得“不守规矩”,癌变就可能悄然发生。

值得关注的是,肝癌常常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坏消息”。大多数肝癌是在慢性疾病(比如慢性乙肝、肝硬化)积累多年后,体内细胞逐渐出问题才变得明显(El-Serag, 2012)。所以,了解肝癌的由来,能让我们更安心地对待身体的小警告。

02 吻合哪些症状可能和肝癌有关?

  • 🌱 腹部不适:一开始,可能只是不定期感到右上腹轻微的闷胀感,像吃撑了一样,不太在意。可到了进展期,有些人会体验到持续且明显的腹痛,甚至夜里也能被痛醒。
  • 🥄 体重下降、食欲减退: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裤腰松了一圈,体重莫名其妙地下降,饭量越来越小——这时要警惕是不是身体在释放求救信号。
  • 🌞 黄疸(皮肤或眼白发黄):肝脏一旦被占位堵住胆汁流出,皮肤、眼白可能会慢慢变黄,尿液也变深(像浓茶)。
  • 🩸 消化道出血:比如大便发黑(消化道少量出血时),或者呕血,这其实反映了肝脏及相关的血管压力升高,需要及时就医。
🔎 案例 | 65岁的王先生,三年前确诊肝癌,最近几周出现纳差、黑便、皮肤变黄,检查发现总胆红素升高、伴有阻塞性黄疸。这说明部分症状可能和肝癌有关,一旦出现这样的信号,要尽快就医排查。

当然,并不是所有肝癌患者一开始都会有这些症状。早期信号往往被大家忽视,但明显不适持续出现,还是别拖着。

03 肝癌为什么会找上门?

  • 🦠 慢性病毒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是造成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乙肝患者,长期的病毒活动就像在肝脏埋下一颗“慢性炸弹”(El-Serag, 2012)
  • 🍷 长期酗酒与脂肪肝:喝酒本身不会直接诱发肝癌,却容易让肝脏“加班”过多,受损后发展为肝硬化,进而提高癌变风险(Stickel et al., 2017)
  • 🧬 年龄与遗传:肝癌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此外,家族中有肝癌病史的,也要格外留心。
  • 🥫 黄曲霉毒素暴露:南方潮湿地区,发霉的花生、玉米中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长期摄入会损伤肝细胞,提高癌变概率。
  • 💉 肝硬化:不管是由肝炎还是酒精、脂肪肝引起,一旦形成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研究显示,在我国,乙肝相关肝硬化导致肝癌的比例接近80%(Chen et al., 2016)。所以,慢性肝病管理很关键。

04 肝癌的检查怎么做?

一旦怀疑肝癌,医生会通过一组检查来“拆盲盒”——到底有没有、是早期还是晚期。

  • 📈 血液检查:主要看甲胎蛋白(AFP),部分肝癌患者该指标会升高,但也有一些并不明显。
  • 🖥️ 影像学检查:如彩超、CT或MRI等,可以“看清”肝脏内有没有可疑肿块、大小、位置以及是否侵犯血管、扩散到其他器官。
  • 🧬 病理活检:有时医生会建议穿刺肝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定性”,进一步确定是不是肝癌。

检查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对症选择。早发现早诊断,可以赢得更多治疗机会(Forner et al., 2018)。检查过程中的疑问,可以直接问医生,别怕问“傻问题”,反而更有助于科学决策。

05 治疗怎么选?不同阶段有何差异?

肝癌治疗方法很多,常常需要多学科(消化科、肝外科、肿瘤科)评估后“量体裁衣”。治疗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和肿瘤大小、部位、肝功能以及有无扩散密切相关。

  1. ✂️ 外科切除:早期、肿瘤孤立且肝功能尚可时,手术能彻底清除肿瘤,是首选方法之一。
  2. 🔄 肝移植:如果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又满足相关条件,换肝可以实现“重启”。
  3. 💉 局部介入(TACE等):适合不能手术的中期患者,如经皮射频消融、动脉栓塞治疗等,能显著改善生存时间。
  4. 💊 靶向药/免疫治疗:晚期或多发转移时使用。比如案例中的王先生接受过TACE、靶向及PD-1抑制剂联合治疗,有助于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5. ☘️ 支持及缓解治疗:晚期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中药辅助、电解质调节、营养支持等,帮助减轻不适。

治疗不是“一刀切”,最重要的是和医生沟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径。有时,治疗目标也许不是“痊愈”,而是控制病情、保持尊严地生活下去。

06 如何调整生活?日常哪些细节有帮助?

🥗 饮食多样化:均衡摄入谷类、蔬菜、水果、适量优质蛋白(如鱼肉、瘦牛肉、豆制品)有助于强化身体抵抗力(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AICR, 2018)。比如早餐加只蛋、午餐配新鲜蔬菜,都是不错的小选择。
🚶‍♂️ 适度运动:快走、慢跑、打太极等舒缓活动对改善代谢、增强免疫系统很有益。保持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即可。
🕰️ 规律作息:睡眠充足让肝脏有时间修整自己。作息可以尽量规律,别连续熬夜。
🩺 定期体检:肝炎病毒携带者、家族有肝癌史的人,建议6-12个月进行一次肝脏彩超和血清AFP筛查。60岁以后建议每年都查。
😊 心理调适:适当倾诉、积极面对压力,必要时向心理医生求助,有助于缓解焦虑与负面情绪。

简单来说,管理好生活细节,比一味焦虑疾病风险更有帮助。健康生活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而是每天一点点地主动选择。

写在最后

肝癌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医学名词。很多风险其实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一步步降低。遇到身体报警信号,及时就医比“忍一忍”更重要。无论什么时候,主动了解自己的健康,都能让生活多一分安全和底气。

🧑‍⚕️ 本文参考如下国际英文医学文献:

  • El-Serag, H. B. (2012). Epidem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astroenterology, 142(6), 1264–1273.
  • Stickel, F., & Schuppan, D. (2017). Herbal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39(4), 293-304.
  • Forner, A., Reig, M., & Bruix, J. (2018).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ancet, 391(10127), 1301-1314.
  • 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Zhang, S., Zeng, H., Bray, F., ... & He, J. (2016).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6(2), 115-132.
  •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AICR. (2018).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