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健康认知与应对指南

  • 11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健康认知与应对指南封面图

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健康认知与应对指南

01 其实,甲状腺癌离日常更近一步

在体检报告单上看到“甲状腺结节”时,不少朋友会心头一紧。其实,甲状腺恶性肿瘤就是我们常说的甲状腺癌,它往往悄无声息地出现,尤其青睐年轻女性,也会影响到男性群体。甲状腺位于脖子的前下方,是调节新陈代谢的小工厂。癌症一旦出现,身体的某些微小变化,就像门铃被轻按,未必容易察觉,却可能暗藏信号。

最近的数据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一直在上涨。医学专家认为,除了检查设备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也都参与其中。🔬

02 这些明显信号,别忽视

甲状腺恶性肿瘤多半早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往往等到症状明显时才被发现。最常见的警示信号有以下几种:

  • 脖子前方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活动度不明显,或慢慢变大
  • 声音逐渐嘶哑,原本响亮的嗓音变得暗淡
  • 吞咽时有异物感,甚至出现进食困难
  • 持续的颈部疼痛,放射到耳后

比如,38岁的男性患者因脖子出现持续肿块来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甲状腺恶性肿瘤。这说明成年人,无论男女,在发现脖子新长出的肿块尤其不消退时,都要重视起来。

有时,肿瘤可能影响周围结构,引起呼吸不顺或咯血。当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及时找专业的头颈外科医生进一步检查。

03 为什么会得甲状腺恶性肿瘤?

一个健康的甲状腺细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变坏”并无序生长,形成恶性肿瘤。医学界认为,以下几种因素会显著增加风险:

  • 遗传易感性:有家族成员患甲状腺癌者,自己患病的几率更高。研究显示,某些基因突变会让人更容易出现异常细胞的增殖[1]
  • 放射线暴露:儿童期如果头颈部曾受到放射线照射(如医疗治疗),日后发生甲状腺癌的风险会增加[2]
  • 慢性甲状腺疾病:比如桥本甲状腺炎等慢性炎症,有时会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增加变性概率。
  • 激素波动:女性由于经历月经、怀孕、哺乳等特殊阶段,体内雌激素的波动被认为和甲状腺细胞异常有一定关联[3]
  • 体型与体重:现代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BMI值(体质指数)较高的人群,甲状腺癌发生率略有上升。
  • 情绪与压力:情绪长期低落、心理压力大也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间接对甲状腺有不利影响。

不少人关心补碘与甲状腺癌风险的关系。研究表明,只要是正常、合理的碘摄入(如使用加碘盐),不会直接导致甲状腺癌升高。📖

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朋友应格外关注脖子部位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寻医。

04 检查甲状腺恶性肿瘤,怎么做?

发现脖子上有肿块或声音异常后,医生会如何判断呢?诊断流程大致可分为几步:

  1. 超声检查:第一步通常是高分辨率的甲状腺B超,能发现肿块的大小和特征,也是目前检出结节的常规方式。
  2. 细针穿刺活检(FNA):如果超声结果提示异常,医生会用一根很细的针取出局部细胞作显微镜检测,确定是否为恶性。
  3. 影像学辅助检查:CT或MRI适用于怀疑肿瘤已经侵犯周围结构,或需评估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情况。

这些检查步骤能帮助医生弄清楚肿瘤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病变范围有多大,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如果你体检发现有甲状腺结节,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影像特点和家族史、症状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值得说明的是,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但约5%-10%的结节最终被证实为恶性,因此不能掉以轻心[4]

05 甲状腺恶性肿瘤,怎么治?

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后,治疗方案会根据肿瘤的分型和分期、患者身体情况来量身定制。目前主流手段包括:

  • 手术切除:绝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如乳头状和滤泡状)首选手术治疗。头颈外科医生会评估需不需要把甲状腺全部或部分切除,以及是否要同时清除受累的淋巴结。
  • 放射性碘治疗:适用于一定高危的分化型甲状腺癌,通过服用放射性碘,帮助消灭残留的异常细胞。
  • 靶向治疗、激素抑制:部分特殊类型或晚期患者会用到靶向药物和激素抑制疗法,目的是控制肿瘤发展。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标准的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大约90%以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经过规范手术和后续管理,五年生存率极高[5]

手术后不必过于担心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因为后续可以通过服药维持正常水平。头颈外科专业团队会在医院内持续跟进,保障患者的康复。💪

06 甲状腺健康管理,怎么做才靠谱?

管理甲状腺健康,离不开日常点滴习惯的积累。下面这些建议很实用:

  • 🥬 海带、紫菜:提供丰富碘元素,帮助维持甲状腺激素合成,每周可适量食用。
  • 🥛 牛奶、酸奶:乳制品富含多种微量营养素,有助于免疫调节,建议每天一杯。
  • 🐟 深海鱼类: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有益于全身代谢健康。
  • 🍎 苹果、橙子:补充维生素C,提升身体抵抗力,建议餐后当作加餐。
  • 绿叶蔬菜:比如菠菜、芹菜等,富含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

除了饮食,还可以尝试规律运动,比如每天30分钟快走或慢跑,对调节新陈代谢很有好处。定期做甲状腺相关检查,对已知高危人群(比如家族史、慢性甲状腺疾病者)尤其重要。

如果刚做完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一定要遵医嘱复查 hormone 水平,并持续随访。术后遇到说话无力、吞咽困难等情况,可以寻求头颈外科以及营养科的康复指导团队,帮助恢复日常功能。

坚持健康习惯,就算和甲状腺癌“擦肩而过”,大部分结节最终可以保持稳定,不至于演变为恶性肿瘤。这个过程不用心急,慢慢来最重要。

参考文献

  1. Nikiforov, Y. E., & Nikiforova, M. N. (2020). Genomic landscape of thyroid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31(11), 944-956. https://doi.org/10.1016/j.tem.2020.09.003
  2. Ron, E., Lubin, J. H., Shore, R. E., et al. (1995). Thyroid cancer after exposure to external radiation: a pooled analysis of seven studies. Radiation Research, 141(3), 259-277. https://doi.org/10.2307/3578927
  3. Kitahara, C. M., Sosa, J. A., & Daniels, G. H. (2016). The changing incidence of thyroid cancer.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12(11), 646-653. https://doi.org/10.1038/nrendo.2016.110
  4. Haugen, B. R., Alexander, E. K., Bible, K. C., et al. (2016). 2015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hyroid, 26(1), 1-133. https://doi.org/10.1089/thy.2015.0020
  5. Davies, L., & Welch, H. G. (2006).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thyroid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3-2002. JAMA, 295(18), 2164–2167. https://doi.org/10.1001/jama.295.18.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