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肠梗阻:四大症状与健康管理指南

  • 8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肠梗阻:四大症状与健康管理指南封面图

肠梗阻:四大症状与您的健康提醒

晚饭后肚子不太对劲,有点不舒服,不过你还是忍着熬到晚上。第二天一早,不仅腹部持续疼,甚至开始呕吐,肚子也鼓胀得厉害。你或许以为只是简单的肠胃不适,可其实,这可能和一种叫“肠梗阻”的疾病有关。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应对,健康甚至生命都可能受到威胁。肠梗阻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要特别警觉的信号?今天简单聊聊这个问题,让大家明明白白保护自己的消化健康。

01 什么是肠梗阻?

肠梗阻,简单来说,就是肠道管道被“堵塞”了。无论因为肠壁收缩出了问题、肠道旁边长了肿块,还是吃进了不容易消化的东西,只要肠子某一段不通畅,里面的气体、食物和消化液都容易卡在那儿。“堵车”一旦严重,肠道会胀大,肠壁血流受阻,甚至出现坏死。据2022年《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统计(Ten Broek et al., 2022),肠梗阻是消化外科急诊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所有急腹症的15~20%。

肠梗阻有两大类型:机械性(有实体堵住,比如肿瘤、粘连、寄生虫等)和功能性(比如肠道动力变弱)。多数患者病情发展较快,需要尽早处理。

💡 小知识:有些慢性病或腹部手术后的人,发生肠梗阻的风险会增加。

02 四大症状:哪些信号值得警惕?

症状 早期变化 典型表现
腹痛 轻微、不太规律的腹部不适 剧烈且阵发性疼痛,如“绞痛”
呕吐 偶尔恶心、反酸 反复呕吐,可能带有食物、胆汁甚至恶臭气味
腹胀 轻度腹部胀气 肚子迅速变鼓,皮肤紧绷,穿裤子变紧
排便异常 短时间排便减少 完全排不出大便,放屁次数减少或没有
如果这些症状变得持续、严重,甚至一点都缓解不了,那要小心,这往往说明肠道已经出现了真正的“堵塞”!

03 生活中的信号:简单案例解析

  • 腹痛突袭:王先生(45岁,男性)是一位办公室白领,近一周因工作压力大又不规律就餐,晚上突然感到腹部绞痛,间断发生,最初以为是普通胃痉挛,自己用热水袋敷了一会,有所缓解,没想到第二天痛感加重。这种剧烈且周期性加重的疼痛,其实正是肠梗阻的常见信号。
  • 呕吐并非“小问题”:陈阿姨(68岁,女性)前期只是轻微恶心,隔天开始连续呕吐,吐的内容物带有浓烈的胆汁味,还伴随着高热,送医后被确诊为机械性肠梗阻。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呕吐并不是普通肠胃炎那么简单,和“阻塞”密切相关时需要格外重视。
  • 腹胀和排便终止:赵先生(58岁,男性)肚子突然胀得厉害,裤腰明显觉得勒着,这两天彻底排不出大便。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肠黏连导致的梗阻。这说明,短时间的排便减少有时还不明显,但一旦完全停止,就必须高度警惕肠道发生了严重问题。
👀 TIPS: 以上案例显示,症状刚出现时往往难以分辨,但随着堵塞加重,症状会越来越典型。任何一次腹痛、呕吐、腹胀和排便异常逐步恶化,最好别拖,应尽快检查。

04 肠梗阻为什么会发生?风险因素全面解析

  • 1. 腹部手术史:经历过阑尾炎切除、剖宫产等手术后,肠道容易形成粘连,这是成年人肠梗阻的首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约60%成人因腹部术后粘连引发肠梗阻(Ten Broek et al., 2013)。
  • 2. 恶性肿瘤或息肉:肠道内的异常增生物体积大到一定程度,会直接“堵塞”管道,导致梗阻,特别在中老年人群多见。
  • 3. 肠扭转或嵌顿疝:肠道部分位置发生翻转、或者因为疝气掉进腹腔,快速发生肠道堵塞,属于急性高危情况,常伴严重腹胀和阵发性剧痛。
  • 4. 特定疾病: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等病史者发生肠腔变窄风险较高。
  • 5. 年龄因素:老人肠道蠕动功能本就减弱,加上慢性疾病多,更易出现“动力性梗阻”,婴幼儿则更易因肠套叠发生堵塞。
📊 专家解读:不同人群风险各异,但腹部手术病史和肿瘤是主要风险来源。年轻人如无上述风险,肠梗阻其实很少见。

05 预防建议和自我健康管理

健康饮食建议:

  • 蔬菜(如菠菜、胡萝卜、南瓜)
    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建议每天吃500克左右的新鲜蔬菜,有助于保持肠道通畅。
  • 水果(如苹果、梨、奇异果)
    富含水分和天然果胶,帮助软化粪便,既有助预防便秘,也能维持肠道健康。
  • 全谷类(燕麦、糙米等)
    不仅提供能量,还能刺激肠道“良性活动”,让肠道运作更加顺畅。
  • 合适的蛋白质(瘦肉、鱼、豆制品)
    补充足量蛋白,保证肠道细胞功能,适合每日每餐适量。

自我管理Tips:

  • 规律运动,例如快步走、慢跑,能提高肠道蠕动力;
  • 多喝水,建议每天1500ml以上,总有好处;
  • 避免长时间熬夜,尽量保持作息稳定,有助于肠道正常休息和工作。
👩‍⚕️ 小提醒:如果发生持续腹痛、呕吐、腹胀或完全排不出大便,一定别硬抗,及时前往综合性医院消化科就诊,越早明确越安全。短时间内症状加重是判断严重性的关键信号。

06 实用小问答:关于肠梗阻你想知道的

Q:肠梗阻是不是老人才要担心?

A:虽然老年人发病率高,但腹部手术史、肠道病变等情况,年轻人同样可能发生。不能单纯以年龄判断。

Q:能自己用泻药解决吗?

A:梗阻和普通便秘不同,用泻药可能加重症状,甚至导致危险。出现剧烈腹痛、持续呕吐时,最安全的方法就是请消化专科医生判断。

Q:每年的体检能查出来吗?

A:体检有助早发现肠道肿瘤、肠壁疾病,但突发的机械性梗阻主要靠症状识别。如果肠镜检查曾提示肿瘤息肉等,要遵医嘱定期随访。

📌 消化道的“交通”偶尔会出现一些小堵塞,但如果细心关注身体的警示,多吃蔬菜杂粮、按时体检、遇到问题及时就医,绝大部分隐患其实都能早早解决。最重要的是别忽视新出现的腹部不适,规律生活,健康自然相伴!

07 主要参考文献

  1. Ten Broek, R. P., Krielen, P., Di Saverio, S., Coccolini, F., Biffl, W. L., Ansaloni, L., ... & van Goor, H. (2013). Bologna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SBO): 2017 update of the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rom the World Society of Emergency Surgery ASBO Working Group.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 3, 85-96. https://doi.org/10.1186/s13017-017-0142-0
  2. Ten Broek, R. P. G. et al. (2022). Bowel obstruc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modern management.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7(4), 356-366. 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1)00431-0
  3. De Giorgio, R., & Knowles, C. H. (2009).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pseudo-obstruction.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6(7), 404-414. https://doi.org/10.1038/nrgastro.20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