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呼吸的烦恼: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管理与应对策略

  • 15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呼吸的烦恼: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管理与应对策略封面图

呼吸的烦恼:如何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和平共处

初春时,有些人会不经意打喷嚏、总感觉鼻子堵得慌,等到夜里静下来,呼吸也有些顺不畅。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像街头的老朋友,总在不同季节轮番上门。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这类疾病让简单的深呼吸变得特别珍贵。其实,了解它们的规律和应对办法,生活也许没那么难。

01 轻微与持续:过敏性鼻炎的常见表现

过敏性鼻炎在日常中经常被误当成“感冒”,其实它有自己的小套路。轻微时,可能只是偶尔早晨打喷嚏、鼻子发痒,或者一阵风吹过就觉得鼻涕止不住。下雨天、扫地时、春天花粉多的时候,这类症状会更易出现。

如果症状加重,比如鼻塞持续不断、清水样的鼻涕每天都来、晚上睡觉不能安心呼吸,甚至影响学习、工作,那就应该认真关注。长期未控制会影响嗅觉,甚至导致鼻窦炎等其他问题。

Tips: 频繁晨起打喷嚏、反复鼻子痒,这种情形如果超过两周,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02 明显的警示:哮喘的特征信号与诊断流程

  • 呼吸急促: 常见于夜间或运动后,突然感觉胸口憋闷。
  • 反复咳嗽: 特别是冬天、夜晚或清晨,且多为干咳,无痰。
  • 喘息声: 呼吸时可以听到类似口哨的声音,严重时伴随胸闷不适。

以一位14岁女生为例,运动后反复气喘、夜间咳嗽,医生用肺功能测试(呼气峰流速仪)检查,发现气流受阻,同时通过诱发试验确定是哮喘。这类检查比单纯靠自我感觉要科学得多,不建议只凭症状自行判断。

友情提示: 如果运动或夜间出现呼吸费力,不要拖延,及时就医可以减少后遗症风险。

04 风险分析:成因与致病机理小科普

究竟什么让鼻炎和哮喘成为常见“麻烦”?背后既有外部环境,也有身体自身的基因基础。

风险/诱因 具体内容
遗传因素 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孩子得鼻炎或哮喘的风险更高(Bousquet et al., 2008)。
环境暴露 城市空气污染、尘螨、宠物皮屑和花粉都是常见过敏源。
年龄与体质 儿童气道发育不成熟、免疫系统活跃,更容易对外界刺激敏感。
职业接触 接触化学物质、灰尘的职业(如装修、清洁工)风险更高。
病毒感染 早期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说起来,环境和遗传是“合伙人”,有遗传基础的人遇到空气中高浓度尘螨,就容易发作。成年人长期职业暴露也不能忽视,防护不当同样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

05 举措实用:轻松打造友好生活环境

  • 通风良好的居家环境: 定期开窗通风,使房间保持空气清新,有利于减少尘螨、霉菌等过敏源聚集。
  • 高效清洁习惯: 使用带HEPA过滤网的吸尘器,每周至少一次地毯和床品彻底清洗。
  • 饮食调理:
    食物种类 功效 推荐吃法
    新鲜蔬果 🥦 抗氧化,辅助提升免疫力 每天搭配不同种类,凉拌或焯水后食用
    低脂乳制品 🥛 补充蛋白,增强体质 早餐温饮、加在谷物里
    全谷物 🍚 稳定能量、胃肠友好 每日主食选择糙米、燕麦等
    坚果类 🌰 富含维生素E,对气道有益 每次一小把,不建议多吃
  • 适度运动: 建议选用快走、游泳等不太刺激气道的运动方式。哮喘患儿尤其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 定期健康监测: 鼻炎、哮喘家族史者每年体检一次呼吸系统,关注肺功能变化。
小提醒: 症状反复发作或夜间有憋气、呼吸困难,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呼吸内科咨询。

06 科学用药:药物和其他有效控制手段

针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每个人的用药方案都应该因人而异。药物通常包括以下几大类:

常用药物 适用人群 注意事项
鼻用激素喷雾 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成人、儿童 需坚持每日使用,停药需遵医嘱
抗组胺药 偶发、轻度鼻炎症状者 部分品种可能引起嗜睡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各型哮喘、长期反复气喘者 用后漱口预防口腔不适
支气管舒张剂 急性哮喘发作时 只用于临时缓解,不建议长期单独用

例如,一位42岁男士,因夜间哮喘发作前往医院,医生开具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后续症状明显缓解。这个例子说明,正确诊断和用药有直接好处。盲目停药或自行加量都不可取。

Tips: 药物调整必须由呼吸或耳鼻喉专业医生指导,使用过程中遇到疑问及时复诊。

07 调节心情:情绪管理别忽视

长期过敏和哮喘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有人会因为反复症状,担心在公共场合出丑或耽误工作,加之夜间窒息、休息差,焦虑和压力也螺旋上升。

  • 心理疏导: 与家人朋友聊聊感受,学会表达不适,情绪容易疏解。
  • 规律生活: 坚持每日同一时间入睡、醒来,降低因疲劳诱发的症状。
  • 呼吸训练: 比如腹式呼吸,每天15分钟,缓解紧张情绪,有助改善灵敏气道。
  • 专业帮助: 如因焦虑严重影响生活,可寻求心理医生协助,无需羞于求医。
友情提醒: 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同样重要,别让情绪压力成为“隐形病因”。

总结来说,无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哮喘,关注每一次轻微变化、善用家庭和医疗资源,日常管理加定期监测,都可以让生活更加自在。不是非得做什么大事,有时只需一点调整,呼吸的烦恼就能远离日常。别被小麻烦困扰,行动起来,健康其实很简单。

参考文献

  1. Bousquet, J., Khaltaev, N., Cruz, A.A., et al. (2008).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 2008 Update. Allergy, 63(Suppl. 86), 8–160. 查看
  2. Soler, M., et al. (2013).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Epidemiological and genetic aspects. Allergology International, 62(3), 225–232.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