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从阴影中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闪回症状的科学解读

  • 9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从阴影中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闪回症状的科学解读封面图

从阴影中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闪回症状的科学解读

你可能没怎么留意,身边某个人时不时情绪低落,或许某天突然因为一句话而情绪崩溃。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小题大做”,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心理问题。这种状况,有时候就像一场埋在记忆深处的风暴,不声不响地搅乱着生活。

01 探秘创伤后应激障碍:它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在经历极端事件后出现的心理困扰,比如重大事故、灾难、暴力或亲人的突然离世。可能不只是直接经历,目睹这些场面也会被波及。和普通的受惊不同,这种反应往往持续很久,甚至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3.9%的人在一生中会患上PTSD(Koenen et al., 2017)。有时,当事人自己都没觉察到问题,家人和朋友看到的只是情绪变化或行为反常。

小TIPS:如果一种强烈的不安伴随你几个月,影响了和家人朋友的关系,不妨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别把压力硬扛着。

02 闪回:潜藏于记忆的噩梦

  • 突如其来的画面回放 —— 比如,42岁的王女士,曾遭遇交通事故,有时听到刹车声,会突然“看到”事故现场,哪怕正在家里做饭。这些画面像电影片段一样侵入大脑,让人分不清真实和回忆。
  • 陷入情绪漩涡 —— 有人描述,明明一切如常,却莫名感到恐慌、心慌,甚至大喊大哭。闪回期间,整个人被恐惧和无助“带走”,常常让人难以自控。
  • 现实与回忆混淆 —— 在工作或社交中突然“走神”,出现短暂的迷茫,甚至暂时忘记周围环境的位置感,这种状态影响着日常人际交往和工作效率。
提醒:偶尔的梦魇或回忆很常见,但如果时常失控、影响生活,别觉得“矫情”,这或许是PTSD的一种表现。

03 除了闪回还有啥:情绪与身体的信号

症状类别常见表现
情绪低落 持续心情不好、感到悲观
警觉增强 容易被吓到、经常惊醒、睡眠浅
情感麻木 对过去感兴趣的事物冷淡、对亲近的人也没法开心互动
自责与回避 总觉得自己有错,主动回避相关场所和人群
身体反应 心跳加快、出汗多、消化系统不适
🧩 情绪麻木常常让人难以察觉,当朋友变得冷淡或疏远,背后可能不只是简单的性格变化。

04 科学视角:大脑如何处理创伤记忆?

创伤后应激障碍并不是简单的心理承受力差,而是大脑内部的“应激系统”调节出了问题。创伤事件发生时,大脑的杏仁核(一种与情绪相关的结构)会非常活跃,存储下过于强烈的记忆片段。而掌管逻辑和理性的前额叶皮质则受到打压,难以“理智”处理这些记忆。

研究显示,PTSD患者的大脑在回忆创伤事件时,杏仁核的激活反应比常人高17%-34%(Hayes et al., 2012)。这让创伤记忆反复出现;而内分泌系统分泌应激激素升高,引发全身的不适反应。

科学小知识:
  • 大脑“习惯性防御”机制让人不自觉回避或忘记痛苦,却也让情绪波动难以控制。
  • 遗传、童年经历和生活压力都可能让某些人更容易患上PTSD。

05 有效应对:有哪些科学治疗法?

  1. 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和专业医生对话,重新梳理创伤事件的认知与情感,改善负面想法。CBT可以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反应,学会用新的方式面对触发事件。
  2. 眼动脱敏与再处理(EMDR)
    一种较新型的心理治疗,医师引导患者回忆创伤,同时用特定方式转移注意力(如左右眼移动),帮助大脑重新整理记忆。研究表明,EMDR疗法对闪回症状有明显帮助(Lee & Cuijpers, 2013)。
  3. 药物辅助手段
    某些情况下,医生会使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缓解症状。不过,这需要专业评估和严格监督,不能随意自行用药。
💡 早期发现早干预是关键。若持续失眠、恐惧感强烈,建议尽快向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求助,一般三甲医院心理科或有认证的心理健康中心更权威。

06 走向重生:哪些力量能帮我们走出来?

  • 家庭与朋友的理解
    创伤康复的路上,一个简单的倾听和包容,胜过千言万语。有时候,不要急着劝说“快点振作”,而是陪在对方身边,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
  • 专业支持资源
    现在线上、线下都有创伤互助小组、心理热线,还有公益组织定期开设心理支持课程。这类资源能帮助患者找到归属感,还学会了不少应对技巧。
  • 有益的生活方式
    营养均衡的膳食对心理健康有好处。例如:
    • 新鲜水果——帮助改善情绪,维生素C有利于大脑代谢(每天吃些橙子或猕猴桃)。
    • 坚果——提供优质脂肪,有助于神经修复(每天一小把,随餐即可)。
    • 三文鱼——富含Omega-3,有益于脑部功能(每周吃两次左右)。
    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或快走,也对调节焦虑和改善心情很有效。
🌱 别小看身边的关怀。很多人因为家人一句“我在这儿”,终于下定决心求助并坚持治疗。及时向可信任的亲友表达需要,有时就是走出阴影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 Hayes, J. P., VanElzakker, M. B., & Shin, L. M. (2012). Emotion and cognition interactions in PTSD: a review of neurocognitive and neuroimaging studies. Frontiers in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6, 89. https://doi.org/10.3389/fnint.2012.00089
  • Koenen, K. C., Ratanatharathorn, A., Ng, L., et al. (2017).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he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47(13), 2260–2274. https://doi.org/10.1017/S0033291717000708
  • Lee, C. W., & Cuijpers, P. (2013). A meta-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eye movements in processing emotional memories. 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 44(2), 231-239. https://doi.org/10.1016/j.jbtep.201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