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早期发现鼻咽癌的关键症状:血痕和健康警钟

  • 12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早期发现鼻咽癌的关键症状:血痕和健康警钟封面图

揭开鼻咽癌的早期症状:血痕与健康的警钟

01 简单了解鼻咽癌

工作到一半,突然发现纸巾上沾了点血,很多人可能以为只是鼻子干燥,没太当回事。实际上,这背后偶尔也藏着不太友好的信号——鼻咽癌这个词或许你听说过,但平时不太会想到它会和自己有关系。所谓鼻咽癌,就是发生在鼻咽部(鼻腔和咽喉交界处)的恶性肿瘤。这部分是呼吸气流的“十字路口”,结构比较隐蔽,出现问题常常不被察觉。

从全球数据来看,鼻咽癌发病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更常见,尤其是广东、广西一带。它属于一种和环境、遗传、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恶性肿瘤。据2022年发表在Cancer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统计(Chen et al., 2022),中国每年新发鼻咽癌病例超过六万例。大多数患者初期没有明确异常,所以早期识别相当关键。

📌 小知识:鼻咽部不像口腔、喉咙那样容易直接看到,症状容易被忽略,发现时常已到疾病进展期。

02 早期信号:回吸涕带血并非只有小问题

早上的第一口唾液里有一点血,可能有人会觉得是刷牙太用力或天气干燥,其实还有可能是鼻咽部的微小血管被异常细胞侵犯。这种“回吸涕带血”——就是无意间吸鼻涕时发现有一丝血丝,是鼻咽癌最早出现的典型信号之一,尤其见于中老年人。

需要说明的是:早期这种现象一般表现为轻微、偶尔、量也不会太多。很多患者只是偶尔发现,无其他明显不适。但如果总是隔几天就见一次血丝,或同时伴有不明原因咽喉不适,就要小心了。

异常表现 常见感受 需关注情况
回吸涕中带血 偶尔一丝血,少量不痛 反复/频繁出现,需要就医排查
晨间第一口血痰 极少量血丝,常无其他症状 持续时间长、量多要注意
🧐 别忽视:偶发的一两次血丝不用紧张,但若反复出现,可向耳鼻喉专科医生问问更放心。

03 除了血丝,还可能有哪些信号?

  • 1. 单侧持续性鼻塞:鼻塞常常被误以为感冒没好利索,但如果只是单边、持续几周未缓解,特别要小心鼻咽部的问题。
  • 2. 耳堵、耳鸣:有位46岁的男士,单侧耳朵总感觉蒙着一样,听力也渐渐下降,起初以为是中耳炎,后来检查才发现是鼻咽后面的肿物堵住了咽鼓管开口,导致传导性耳聋。
  • 3. 不明原因头痛:鼻咽癌早期如果肿物侵及附近神经,有时表现为持续性头痛,这种头痛多位于枕部或侧头部,并不是典型偏头痛那种一跳一跳的感觉。
🧏️ 要留心:这些症状都不是鼻咽癌特有,最多见于慢性鼻炎、中耳炎,偶尔遇到还是建议排除常见疾病后,如果久治不愈再进一步查查鼻咽部。

04 为什么会得鼻咽癌?

很多人会问,“这病是怎么来的”?其实,鼻咽癌不是无缘无故找上门。它的发生涉及基因、环境、饮食和感染等多重机制。这里总结几个核心方面:

  1. 遗传倾向:研究发现南方部分家族鼻咽癌发病比例高,和遗传基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多人罹患鼻咽癌,患病风险会明显增加。
  2. 病毒感染:Epstein-Barr病毒(EBV)和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阳性率高于90%。这种病毒平时潜伏在体内,不一定有表现,但慢性感染有可能引发动静。
  3. 环境及饮食习惯:过多摄入腌制咸鱼等高盐食物,与鼻咽癌风险提升关系密切。吸烟、长期接触木屑、化学物质等职业暴露也会增风险。
    研究数据:根据Yu et al. (2017, The Lancet Oncology)指出,腌制食物与鼻咽癌关联有明确统计学意义。
  4. 年龄和性别:发病高峰多见于40-60岁人群,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大约为2:1。
ℹ️ 小提示:拥有这些风险并不代表一定会得病,只是比别人多一份“概率”。实际患病还和个人整体健康、免疫状况等因素有关。

05 早期筛查和确诊怎么做?

实际上,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查才能真正搞清楚问题。对于高风险人群或反复出现前面所说的症状,建议早点安排以下检查:

  • ① 鼻咽内镜检查:用一根细软的内镜经过鼻腔直视鼻咽部,是目前最直接的方法。医生能直接看到有没有“可疑病变”。
  • ② 影像学检查:像鼻咽部MRI或CT,可以看清肿物大小及周围结构情况,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和分期。
  • ③ EB病毒抗体筛查:抽血查相应抗体,作为高风险评估指标,配合影像学和内镜一起使用更有参考价值。
  • ④ 组织病理检查:如果发现可疑肿物,取一小块组织做病理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
🩺 建议:如果属于家族高发人群或已40岁以上,而且有反复上述不适症状,可以主动和耳鼻喉科医生沟通筛查计划。

06 有哪些有益的防护和治疗方法?

推荐方式 具体建议与作用
新鲜水果(如橙子、苹果、蓝莓) 富含多种抗氧化物,帮助减少细胞异常
建议:每天安排2种以上的当季水果
绿叶蔬菜(菠菜、芥蓝、油麦菜) 膳食纤维和各种植化素,增强免疫力
建议:餐餐有蔬菜,尤其关注季节性绿叶菜
优质蛋白(鸡蛋、豆制品、鱼类) 为身体修复和免疫系统提供原料
建议:每日1-2次优质蛋白食物
规律锻炼(快步走、自由体操、跳绳) 提升对疾病的防御力
建议:每周累计150分钟适度有氧运动
个人防护(如工作中戴口罩) 对木屑、尘埃、化学溶剂等风险暴露环境
建议:遵守操作规程,减少吸入有害物
定期健康随访 尤其家族有鼻咽癌史人群,更应预约检查
建议:建议一年一次专业筛查
🍎 小贴士:即使只有轻微症状,也别过度紧张,大多数情况检查后都能排除问题。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定期体检,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已经非常足够。
治疗信息速查:
  • 确诊鼻咽癌后,放疗是首选,早期效果最好。
  • 部分病例可能需要联合化疗,不同方案需专业医生制定。
  • 及时诊断和干预,显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鼻咽癌并不是让人恐慌的“恶魔”,更多时候它就像空气里的微小颗粒,容易被忽略,却真正值得每个人多一份留心。科学看待那些身体的小信号,其实就是对自己、家人最温柔的守护。

参考文献

  1. Chen, Y.P., Chan, A.T.C., Le, Q.T., et al. (2022).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ancer Communications, 42(5): 448–487. https://doi.org/10.1002/cac2.12255
  2. Yu, M.C., Yuan, J.M. (2017). Epidemiolog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he Lancet Oncology, 3(9), 547-556.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02)00806-7
  3. Xu, M., Wei, S., et al. (2021). Role of Epstein-Barr Viru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ancers, 13(5), 1158. https://doi.org/10.3390/cancers1305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