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揭开肩部疾病面纱:肩袖损伤与肩周炎的区别与鉴别

  • 15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揭开肩部疾病面纱:肩袖损伤与肩周炎的区别与鉴别封面图

揭开肩部疾病面纱:肩袖损伤与肩周炎的区别与鉴别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烦恼:本来以为只是睡觉落枕,结果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持续了好几周?有人一开始只是偶尔举手有点不舒服,后来却连拿锅、穿衣服都觉得费劲。其实,像肩部不适这样的小信号,在中年及以后的人群中并不少见。而真正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肩袖损伤”和“肩周炎”这两种听起来都像肩膀问题的病,其实有很大不同。今天聊聊这两种肩部疾病的来龙去脉,该如何及时识别、科学应对。

01 肩袖损伤:隐藏的肩部疼痛元凶🦾

其实,肩袖损伤在不少劳动者和运动爱好者身上并不少见——它指的是肩关节内专门负责维持稳定及运动的肌腱以及小肌肉群受到拉伤、撕裂甚至断裂的情况。肩袖就像是肩膀的“安全带”和“机械臂”,一旦出问题,肩关节就容易出现痛感和乏力。最常见的诱因就是反复的上举劳动,比如油漆工、羽毛球爱好者;或者发生了突然的一次扭伤,比如滑倒后手去撑地。

快看这个例子:
45岁的李先生因为长期做装修,最近发现右肩胳膊抬不高还隐隐疼。去医生那里拍了个核磁共振,才知道原来是肩袖撕裂。

不过,肩袖损伤往往会被误以为是“肩膀落枕”或者“老寒肩”,早期症状并不总是特别明显,容易被忽略。

02 肩周炎:影响生活的“围肩”困扰🌿

另一种导致肩膀活动障碍的“老朋友”,就是肩周炎,也叫五十肩。它指的是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炎症,通常没有明显的外伤史,很多患者是年过四十后逐渐出现痛感和功能下降。肩周炎常被比作“肩部小锁链”,让整只手的活动范围一点点被锁住,甚至有时候连后背抓痒都变得困难。

生活里的故事:
52岁的王阿姨,近半年来一侧肩膀越来越疼,夜里疼得翻身都受影响,最后连刷牙洗脸都勉强。就诊后确认是典型的肩周炎。

这种情况通常跟年龄增长有关,也有数据显示(Zuckerman JD et al., J Am Acad Orthop Surg, 1996)女性更常见,发病率可高达成年人群的2%-5%。需要注意的是,肩周炎一般不会伴随外伤。

03 症状透视:疼痛、乏力的差别在哪里?🔍

很多人分不清是肩膀肌肉有问题,还是周围组织发炎。其实,这两种病症状上有几点关键区别:

表现 肩袖损伤 肩周炎
疼痛特点 初期轻微隐痛,多为特定动作(如过头举手)时出现。发展后呈持续性、剧烈夜间痛,影响睡眠。 慢慢加重,全天持续钝痛,夜里更明显。肩膀活动无力、酸胀感为主。
活动影响 常伴“打结感”,特定方向活动明显障碍,如抬不了胳膊。部分人有乏力感、提重物砸手。 整体活动幅度变小,尤其手臂后伸、内收动作受限。生活自理受影响。
小提示: 如果你发现某一动作肩膀疼得尖锐、还有力量下降,尤其是抬胳膊、拿重物时特别明显,要考虑是否肩袖受损。

04 诊断方式:精准定位靠这些检查🛠️

诊断上,医生除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还会根据需要安排更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和MRI)。只有精准定位,才能分清肩袖损伤和肩周炎,帮助后续对症处理。

  • 体格检查: 评估肩关节活动范围,观察主动和被动运动有无差异。
  • 超声波和MRI: 超声能直观看到肩袖肌腱有没有撕裂或炎症,MRI适合发现细微损伤及周围结构的状态。(参考:Teefey SA et al., Radiology, 2004)
  • X光: 主要排除骨折、脱位,对软组织判断较有限。
医生小贴士: 清晰描述发作经过和疼痛特点,在医院配合查体及相关影像检查,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是哪一类型的肩疾。

05 为什么肩袖损伤和肩周炎更青睐某些人?⚠️

有人忙活大半辈子肩膀一点事没有,有人三十多岁就被肩痛困扰,其中原因不止一个:

  •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加,肩袖肌腱自然退变、弹性变差。研究指出(Temporiti F et al., J Shoulder Elbow Surg, 2022)肩周炎好发于40-60岁,而肩袖损伤40岁以后明显升高。
  • 重复性运动或劳损: 长期反复搬重、抬举或做手上动作多的工作(比如家庭主妇、手工工人、厨师),增加肩袖损伤风险。
  • 慢性疾病: 比如糖尿病患者,肩周炎发病风险更高——糖代谢紊乱容易引发局部组织炎症(Chillemi C et al., Musculoskelet Surg, 2011)。
  • 运动损伤/意外外伤: 一次用力过猛的摔倒、撑地,就可能导致肩袖急性撕裂。
  • 家族遗传倾向: 部分人肩部软组织弹性较差,出现病变的概率更大。
  • 久坐少动: 长期不运动,肩关节容易僵硬,肌腱血供变差,各类慢性炎症风险随之增加。
  • 女性: 数据显示,女性在中老年后患肩周炎比例更高,可能与荷尔蒙变化相关。

06 治疗方式各不同,如何精细管理?🏥

针对肩袖损伤与肩周炎,治疗方案也有较大差别。根据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个体化制定非常关键。

类别 基本治疗方法 适用情况
物理治疗 热敷、理疗、功力训练,锻炼肩部关节活动度 大部分早期肩周炎、轻度肩袖劳损
药物干预 口服或注射消炎止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物)、局部贴敷 中度炎症、明显疼痛期
注射治疗 关节腔封闭针,主要缓解疼痛和粘连等问题 活动受限、伴有急性炎症时
手术修复 微创缝合/重建受损的肩袖结构 严重肩袖断裂、保守治疗效果差
康复训练 科学指导下的康复训练(专业物理治疗师) 各阶段恢复期
真实病例: 37岁的陈女士因扛重物后肩袖部分撕裂,经过两个月规律物理治疗,日常生活几乎恢复正常。这说明及时诊断和对应治疗很重要。

07 如何预防,帮肩部撑起保护伞?☂️

肩部健康其实可以靠细节呵护,既“补养”也“锻炼”。

  • 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豆制品): 为肌腱和肌肉修复提供原料,每天保证摄入有助于恢复。
  • 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比如猕猴桃、橙子):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益于肌腱健康。
  • 规律热身和拉伸: 每次做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前都热身,活动肩关节。
  • 正确运动姿势: 锻炼时学会保护肩部,比如举重时不要突然发力。
  • 均衡饮食: 三餐有主食、蔬菜、适量油脂,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肩部慢性炎症。
  • 日常活动调整: 避免长期单一姿势,适当做肩部旋转、拉伸动作。
  • 康复运动遵医嘱: 科学循序渐进,不宜过度锻炼。
TIP:
  • 如果肩部活动受限超过一周,或者出现严重疼痛,应及时到医院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
  • 医院就诊时,最好提前回忆发作过程和疼痛特点,便于医生判断。

参考文献 📚

  1. Zuckerman JD, Cuomo F, Rokito S. Frozen Shoulder: a consensus definition. J Am Acad Orthop Surg. 1996;4(5):287-294.
  2. Teefey SA, Rubin DA, Middleton WD, et al.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rotator cuff tears. Comparison of ultrasonograph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rthroscopic findings in seventy-one consecutive cases. Radiology. 2004;230(1):77-81.
  3. Chillemi C, Franceschini V. Shoulder stiffness. Musculoskelet Surg. 2011 Aug;95 Suppl 1:S1-7.
  4. Temporiti F, Galeri S, Quagliarella L, et al.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Rotator Cuff Tears in General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Shoulder Elbow Surg. 2022;31(6):12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