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青少年痛风:诱因与风险全面解读

  • 1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青少年痛风:诱因与风险全面解读封面图

青少年痛风:你不知道的诱因和风险

01 简单了解:什么是痛风?

有时候,家长突然发现,十几岁的孩子走路时脚趾红肿,脸上却写满了疑惑。痛风,这个总被认为“中年疾病”的名字,其实已经悄悄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

痛风,说起来并不复杂。它本质上是因为体内一种叫“尿酸”的物质太多,不能被身体顺利排出去,时间长了就像水管堵塞一样,尿酸结晶堆在关节里,诱发炎症和肿痛。对青少年来讲,尿酸异常背后,往往还隐藏着家族遗传、肥胖或者代谢紊乱等因素。

💡痛风并非“中老年专属”,青少年同样有可能遇上。

02 近些年:青少年痛风病例为何增加?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初高中生在医院被诊断出痛风。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

  • 饮食西化:烤串、奶茶、油炸小吃,这些曾经“偶尔尝尝”的食物,现在变成了日常餐桌主角。
  • 运动时间减少:越来越多孩子爱上宅在家,一天运动不到半小时,代谢变慢,体重悄悄增长。
  • 心理压力:学习、考试压力让不少青少年饮食变得无规律,暴饮暴食、夜宵习惯带来代谢失调。

举个例子:15岁的男生李同学,体重明显超标,很喜欢碳酸饮料和烧烤。因为反复脚背肿胀疼痛来医院检查,最终发现尿酸远高于正常值,医生告知他需警惕早发型痛风。

📈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城市青少年痛风发病率近5年上升约2倍[1]

03 遗传还有多大作用?

痛风到底是不是天生的?遗传在其中能起多大作用?实际情况比想象的更复杂。

医学研究发现,如果家里有父母、祖辈得过痛风,孩子的尿酸代谢缺陷风险会高出2-3倍。这类青少年即使生活习惯没那么差,也容易“中招”。

家庭成员 风险水平*
直系亲属 2-3倍
无家族史 基线

*统计参考:Kottgen et al., Nature Genetics, 2013[2]

16岁的女生王同学家里爷爷、爸爸都有痛风,她平时饮食一般,却因左踝反复酸胀,查血后也发现尿酸超标。这个例子说明,有些风险确实“与生俱来”。

04 日常饮食:哪些食物暗藏危机?

别以为只有天天吃大鱼大肉才会痛风,其实好多平常小吃,都有不少“嘌呤”。嘌呤其实是某些食物中的一种成分,人体分解它后会产生尿酸。

🦐 典型高嘌呤食物:啤酒、火锅底料、动物内脏、虾蟹贝壳类、某些蘑菇、部分浓汤。
食物分类 嘌呤含量(mg/100g)
猪肝 318
凤尾虾 240
啤酒 10-15

为什么这些食物特别容易“引爆”痛风?主要因为高嘌呤加上饮食过量,会让身体一时处理不过来,尿酸一下子飙升。如果平时喜欢聚会撸串、喝啤酒,就要提防痛风来敲门。

05 生活方式习惯其实很重要

平日里,运动、体重和情绪压力这三件事,“默默”左右着青少年痛风风险。

  • 长期缺乏运动 会让机体代谢变慢,血液里的尿酸也难及时代谢掉。
  • 体重增加 是另一大危险信号。超过正常体重的青少年,痛风发病可能性会高很多。
  • 高压力生活 比如备考、学业压力,容易诱发暴饮暴食,也会影响尿酸稳定。

和成年人稍有不同,青少年痛风发作时,有时症状较轻,比如偶尔大脚趾胀痛或轻度关节不适,不容易被家长及时察觉。不过,一旦发展为剧烈肿痛、关节持续红肿,务必及早就医。

运动量和体重指数越接近正常,未来痛风风险越低。

06 防患于未然:青少年怎么远离痛风?

🚨出现持续关节红肿、明显疼痛时,尤其反复发作,建议立刻到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或内分泌科就诊。

饮食有讲究,合理安排最关键

食物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牛奶、酸奶 帮助尿酸排泄 每天适量饮用,配合早餐
全麦面包 摄入低嘌呤碳水 一日三餐主食可适当搭配
黄瓜、西红柿 富含水分,助排尿酸 生食为佳,饭菜搭配
💧每天喝足够水,尤其运动和夏天流汗多时,更要及时补水,有助于代谢。

三点建议,简单记住就好

  • 规律锻炼,比如快走、游泳,每周累计3-5小时;不要长期久坐。
  • 保持合适体重,避免短期内突然升高。
  • 适度减压,考前可以做做深呼吸或轻松散步,别让压力带乱了节奏。
🔎家有痛风遗传史的青少年,建议每年查一次尿酸,20岁前就能早预警。

文献参考

  • [1] Zhu, Y., Pandya, B. J., & Choi, H. K. (2011). Prevalence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in the US general population: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2007-2008. *Arthritis & Rheumatism*, 63(10), 3136–3141.
  • [2] Köttgen, A., Albrecht, E., Teumer, A., Vitart, V., Krumsiek, J., Hundertmark, C., ... & Gieger, C. (2013).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18 new loci associated with serum urate concentrations. *Nature Genetics*, 45(2), 145–154.
  • [3] Richette, P., & Bardin, T. (2010). Gout. *Lancet*, 375(9711), 318–328.
  • [4] Choi, H. K., Atkinson, K., Karlson, E. W., Willett, W., & Curhan, G. (2004). Purine-rich foods, dairy and protein intake, and the risk of gout in me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0(11), 109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