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扭伤到健康:踝关节康复的全攻略
① 踝关节扭伤的那些事
在球场角落,经常看到有人一拐一拐地坐在地上,就是因为“不小心崴了脚”。其实,踝关节是咱们日常活动的枢纽,走路、跑步、跳跃,没有它的配合根本没法继续。
生活中,不论是在坑洼的路面突发绊脚,还是运动中快速变向失误,踝关节扭伤都来得猝不及防。数据显示,踝关节扭伤是所有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与普通人群相比,喜爱运动的青年尤其高发(Fong et al., 2007)。
常见情境 | 扭伤原因 |
---|---|
走路踩空台阶 | 关节瞬间外翻或内翻 |
打篮球时落地不稳 | 足部着地角度异常 |
快速转身 | 关节受力过度 |
穿高跟鞋 | 支撑面窄,易侧翻 |
踝关节结构虽然灵活,但韧带、肌腱等“支撑绳”一旦受力突增,很容易拉伤或撕裂。外侧韧带受伤尤为常见,因为大部分崴脚是“内翻”型,意思就是脚腕向内侧扭过了头。
② 扭伤后的身体信号
踝关节扭伤后,身体会“报警”。有人只是一阵钝痛,一会儿能慢慢走路,有人却连地都下不了。这里分为两类:轻微信号和明显信号。
信号类别 | 具体表现 |
---|---|
轻微信号 | 活动时偶尔有点不适,走路时有轻度疼痛,可以坚持;局部轻微红肿,但不影响大部分动作 |
明显警示 | 肿胀迅速加重,皮肤局部温度上升,触碰时明显痛感,甚至无法承重,大面积淤青,关节不稳定感强 |
这表明,扭伤后初期症状不一定很重,出现持续肿胀或不稳,别拖延,尽早判断病情非常重要。
③ 及时就医还是自我处理?
很多人扭伤后习惯性忍一忍,贴点膏药就完事。实际上,合适的应急处理能让关节恢复快很多,而判断是否要就医也很关键。下面两个方面需要你特别关注:
- 活动功能:如果脚可以承重,走路影响不大,通常为轻度扭伤;但如果根本站不起来,或者疼痛极严重,不建议家中自行处理。
- 肿胀与变形:局部肿胀、关节看起来变形或者有响声,建议尽早到医院让医生检查,有些情况需要拍X光或MRI排查骨折、严重韧带损伤。
第一次处理,推荐“RICE 法则”(Rest 休息、Ice 冰敷、Compression 加压、Elevation 抬高):
步骤 | 操作说明 |
---|---|
休息 (Rest) | 减少活动,避免过度负重与走动 |
冰敷 (Ice) | 每2小时冰敷20分钟,预防肿胀 |
加压 (Compression) | 使用弹力绷带包扎,但不宜过紧,防止血液循环受阻 |
抬高 (Elevation) | 将患脚抬高至高于心脏位置,帮助减少肿胀 |
参考:Stiell, I. G., & Wells, G. A. (1992). Use of the Ottawa ankle rules.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④ 后遗症的潜在风险
有些人觉得,扭伤忍忍就好,但其实,这样做后果很大。慢性踝关节不稳、反复扭伤、长期疼痛,都是最容易遇到的“老问题”。
简单来说,如果扭伤恢复不到位,关节的韧带和周围支撑结构还没修复好,你再去运动或长时间行走,受伤的概率会大很多。
这个例子说明,扭伤后的关节稳定性很难自动完全恢复。留下没修复好的部位,哪怕是轻微劳累也容易诱发反复不适。
常见后遗症 | 具体表现 |
---|---|
慢性关节不稳 | 行走或跑步时脚腕容易再次扭伤,步态变得小心翼翼 |
慢性疼痛 | 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脚腕反复胀痛,无明显肿胀 |
软组织瘢痕 | 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变小 |
⑤ 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疼就算恢复了,实际关节的“功能”不等于“症状”消失。适当的康复锻炼,不但能让关节恢复稳定,还能减少后遗症的出现。
具体来说,康复锻炼分阶段:早期主要是维持关节活动,中后期慢慢增加力量和平衡训练。
康复阶段 | 主要目标 | 推荐训练 |
---|---|---|
早期(1-3天) | 减少肿胀,轻柔活动 | 小幅度踝关节绕环,脚趾活动 |
恢复期(3-14天) | 增加关节活动度 | 踝关节上提运动(像抬脚尖),靠墙单脚站立 |
后期(14天后) | 提高力量和平衡 | 弹力带抗阻力训练,闭眼站立等平衡训练 |
参考:van Rijn, R. M., van Os, A. G., et al. (2008). What is the clinical course of acute ankle sprains?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⑥ 如何预防再次受伤
关节一旦扭伤,未来再受伤的风险会显著升高。预防,不仅仅是注意“发作”,更要做好日常“养护”。
实用建议 | 操作要点 | 举例说明 | |||||||||||||||
---|---|---|---|---|---|---|---|---|---|---|---|---|---|---|---|---|---|
选择合适的鞋 | 穿稳定性强、尺寸合脚的运动鞋 | 跑步时选择有包裹感的鞋型,远离高跟鞋 | |||||||||||||||
经常做踝部小力量训练 | 每天花5分钟单脚站平衡练习 | 刷牙时单脚微蹲站立,也是一种训练 | |||||||||||||||
合理安排运动热身 | 运动前做足10分钟全身热身,特别关注踝部转圈动作 | 运动队员经常分组做踝关节绕环,就是很好的例子 | |||||||||||||||
多吃有助于关节健康的食物 | 如鱼类(富含欧米伽-3)、坚果、莓类、新鲜蔬菜 |
|
- 如果之前有过严重扭伤,建议运动时配戴护踝。
- 年龄偏大或体重较高者,步行时尤其需要选用带减震功能的鞋。
结语&行动建议
从一次扭伤到完全恢复,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无论你是偶尔运动,还是日常走动太多,踝关节的保护和康复始终重要。
如果发现关节有异常,无需强撑,及早判断对以后的健康更有益。坚持养成良好习惯,让每一次起步都踏实有力。
参考文献
- Fong, D. T.-P., Hong, Y., Chan, L.-K., Yung, P. S.-H., & Chan, K.-M. (2007). A systematic review on ankle injury and ankle sprain in sports. Sports Medicine, 37(1), 73-94.
- Stiell, I. G., & Wells, G. A. (1992). Use of the Ottawa ankle rules.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68(15), 1915-1920.
- van Rijn, R. M., van Os, A. G., et al. (2008). What is the clinical course of acute ankle sprain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21(4), 324-331.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