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揭秘显微镜下的秘密:病理切片制作全流程

  • 29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揭秘显微镜下的秘密:病理切片制作全流程封面图

揭秘显微镜下的秘密:病理切片制作全流程

01 病理切片的意义与应用

在医院检查时,不少人都听说过“送病理”这个建议。可能你也经历过:做完胃镜或肠镜,医生取下一小块组织送往病理科。其实,这一步远比想象中重要——就像侦探在寻找关键证据,医生也要借助切片才能看清细微的病变。病理切片是现代医学诊断肿瘤、炎症等疾病的核心手段,几乎所有重大疾病的最终判断都离不开这一步。从肿瘤良恶性,到炎症类型,再到某些感染,都要依赖这张薄如蝉翼的切片下的“微观世界”说话。

✨ 小贴士:病理切片不仅服务于诊断,还是研究新药、了解疾病机制的基础资料。

02 “取材”到“切割”:每一步都很关键

  • 标本收集: 一位55岁的男性,胃镜时发现“可疑病变”,医生取下米粒大小的组织,这就是病理切片的起点。取材时讲究位置,一定要覆盖病变区域和周围正常组织,这关系到判断的准确性。
  • 定点切割: 取回标本后,病理科医生会在显微镜下判断切割点。例如,乳腺肿块标本要切出肿瘤边缘及中心,以便后续分析。操作时用专门的小刀或设备,切下的每一块都像拼图孜孜以求完整展现全貌。
🔎 提示:收集和切割不只靠经验,医生还会参考影像学、病史等信息,确保切片具备代表性。

03 固定与脱水:锁住“原貌”才有好结果

标本采集完成后,第一件事是“固定”——一般会用福尔马林溶液,将组织分子结构稳定下来,防止腐烂或变性。这类似给一幅画定上框架。接下来要为组织“脱水”,逐步用不同浓度的酒精抽离组织水分,否则石蜡(后续包埋材料)无法渗透。

步骤 操作目的 风险/要点
固定 保持正常结构,防止腐败 不及时会导致细胞溶解,难以判断病变
脱水 移除组织水分,为包埋做好准备 脱水不足会影响后续的石蜡渗透效果

04 包埋:石蜡、树脂各有千秋

组织固定和脱水后,下一步是“包埋”。最常见的是石蜡,也有用树脂的特殊情况。石蜡适合大部分常规检查,能够均匀渗透标本,为切片提供良好支撑。特殊场合,如需要超薄切片观察细胞器,可能会选择树脂包埋,能承受更薄的切割不过制作更复杂。

包埋材料 适用范围 影响
石蜡 常规组织病理学 操作简便,染色效果佳
树脂 电子显微镜、细胞器观察 制片超薄但成本高,流程更复杂
💡 小知识:包埋步骤决定切片坚固度和透明度,影响染色美观和诊断分辨率。

05 切片技术:毫米之上的“工艺品”

包埋好的组织要通过切片机“变身”为厚度仅几微米的薄片。经验丰富的技师需要控制切面平整,避免组织结构受损。切片太厚会掩盖细微结构,太薄则容易撕裂。因此这一步既是技术也是艺术。

  • 石蜡切片:厚度多在3-5微米,适合一般病理观察。
  • 冰冻切片:用于术中快速诊断,速度快但结构略粗糙。
  • 超薄切片:如电子显微镜下,厚度可达0.05微米以下。
切片成功后,会用特殊载玻片收集,经过烘烤加固,为最后染色做准备。

06 染色和显微镜下的诊断

这一步就像给黑白照片上色。染色剂会和细胞内不同成分结合,让结构分层更清楚。最常用的是HE染色(苏木素-伊红),能区分细胞核和细胞浆。有些疾病需要特殊染色,例如银染、PAS染色等。

显微镜下,医生会结合临床信息进行判读。例如遇到一个42岁的女性,子宫标本染色后发现异常细胞聚集,最终证实为良性瘤,这说明病理切片及染色为明确诊断提供了关键证据。

染色类型 适用场景 功能意义
HE染色 常规初筛 分辨基本结构
PAS 肾脏/肝脏特定病变 高亮糖原/粘多糖
银染 神经、真菌感染 显示纤维、病原体轮廓
染色方式选对了,病灶、异常细胞就能一目了然,显微镜成了医生的“放大眼”。

07 身体不适时,该如何行动?

🌟 提示: 病理切片的全流程看似复杂,其实背后的初衷就是让病因无所遁形。
  • 发现不明肿块、持续性不适等症状时,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取病理标本。
  • 手术前若有病理需要,配合医生取材,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 定期体检,尤其家族有肿瘤、慢性疾病史的人,更要重视必要时的病理诊断。
行动建议 重点说明
定期体检 有家族肿瘤史或慢病史群体尤需关注
配合取材 手术、穿刺等环节听从医生安排
主动提问 如果对病理有疑问,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
饮食调理:日常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如橙子、猕猴桃),
帮助组织修复,有助于健康。

参考资料

  • Culling, C. F. A., Allison, R. T., & Barr, W. T. (1985). Cellular Pathology Technique. 4th Edition. Butterworths.
  • Kiernan, J. A. (2015). Histological and Histochemical Methods: Theory and Practice (5th Edition). CRC Press.
  • Kumar, V., Abbas, A. K., & Aster, J. C. (2020). 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10th Edition). Elsevier.
  • McCance, K. L., & Huether, S. E. (2018). Pathophysiology: The Biologic Basis for Disease in Adults and Children (8th Edition). Elsev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