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中潜藏的危险:深静脉血栓与高危人群的预防之道
01 深静脉血栓:隐秘的健康杀手 🩸
不少人可能听过“血栓”这个词,却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生活中像长期坐办公室、或者有慢性慢性病的人,稍不留神就可能中招。深静脉血栓(DVT)指的是血液在腿部等深层静脉内异常凝固,像是给血管“搞了个堵车”,可惜并不会像普通堵路一样,伴随明显的喇叭声和抱怨。
这个过程发展得很隐蔽,小血块可能最开始悄然形成,等症状敲响警钟时,往往已经有点晚了。假如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部引发肺栓塞,则可能危及生命。医学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约为0.1%~0.2%(Heit et al., 2016)。不少病例其实都是在病情进展后才被发现,这说明早期的警惕很重要。
💡TIPS: 深静脉血栓多数发生在小腿和大腿的深层静脉,不易察觉,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02 谁该警惕深静脉血栓?高风险人群一览👀
高风险人群 | 日常场景 |
---|---|
65岁以上的老人 | 长时间卧床、行动不便 |
孕妇 | 怀孕后期、分娩后三个月内 |
需要久坐的人 | 长期办公室工作、长途飞行 |
慢性病患者 | 例如肿瘤、心衰、慢性肺病 |
特殊家族史 | 家中有类似血栓疾病患者 |
有位42岁的女白领,因连续加班一周,每天坐着超过10小时,出现了小腿轻微的肿胀和酸胀,以为只是疲劳,没想到一查竟然是早期深静脉血栓。从这案例可以看出,日常习惯真的会悄悄埋下隐患。
🔎TIPS: 生病住院后、做了大型手术,或者有肿瘤的患者属于最高风险组。
03 深静脉血栓早晚怎么表现?——症状信号盘点
早期“轻微、偶尔”信号:
- 短时间的小腿或大腿轻度肿胀
- 局部有发紧或轻微酸胀,活动后有所缓解
- 偶有局部皮肤温度略高或颜色微微变深
明显“持续、严重”信号:
- 单侧小腿或大腿明显肿胀,肢体变粗
- 持续性疼痛、压痛不缓解
- 局部皮肤明显发红、变紫甚至发亮
- 部分病例伴有发热
有个68岁的男性因近期手术后卧床,出现小腿连续数天肿胀、表皮微红,检查发现深静脉血栓。这说明,症状“持续”、“严重”且非对称时,应当尽早就诊。
🧭TIP: 诊断深静脉血栓时,医生通常会建议做血液D-二聚体检测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前者筛查、后者确诊。
04 深静脉血栓为何找上你?主要风险机理分析
- 1. 血液流动太慢: 长时间久坐、卧床或肢体不动使静脉血流减慢,为血栓形成提供机会。(Prandoni et al., 2012)
- 2. 血液成分异常: 身体处于脱水、感染或某些遗传性血液疾病状态下,血液更容易变粘稠形成血块。
- 3. 血管壁损伤: 包括外伤、手术损伤和静脉炎症。血管受损后,局部容易出现异常凝血反应。
📊数据: 研究发现,深静脉血栓患者中,超过50%有长期静坐或卧床史(Silverstein et al., 1998)。
小提醒: 年龄增长、肥胖、抽烟、部分避孕药、雌激素替代治疗等,也会增加血栓风险。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需要关注血栓。
05 高风险人群的实用预防措施🧦
- 定期活动: 每小时起来活动5-10分钟,哪怕是在办公室也可以站起来做个拉伸运动。
- 穿弹力袜: 弹力袜可改善下肢静脉血流,建议久坐、久站或术后恢复期选择正规医用弹力袜。
- 合理用药: 近期做了大手术、住院或肿瘤患者,经专业医生评估后可短期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Kearon et al., 2016)。
- 补充水分: 保持适量饮水,避免血液浓缩。
健康饮食 | 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蔬水果/全谷物/坚果/深色蔬菜 |
适量运动 | 每天至少快步走20分钟,结合腿部拉伸动作 |
无烟生活 | 戒烟对血管健康有很大好处 |
⚠️ 遇到什么情况要立即就医? 如果出现一侧小腿或大腿突然肿胀,疼痛明显,皮肤冷、麻、紫,或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应立刻就医。
06 用生活习惯对抗血栓——简单实践指南🤸
- 吃什么有益? 深色蔬菜(如菠菜、油麦菜)含丰富维生素K,有助于正常凝血;坚果含健康脂肪,有助于维护血管弹性。
- 如何安排作息? 保持规律睡眠,有利于机体自我修复。
- 哪些运动适合? 游泳、骑车、快步走都适合,关键是给腿部“多点运动”。
食物 | 具体功效 | 食用建议 |
---|---|---|
深绿色蔬菜 | 维持正常血流和血管弹性 | 每日一到两餐菜中加入即可 |
坚果类(核桃/杏仁) | 健康脂肪,有利血管健康 | 一小把坚果做加餐 |
全谷物主食 | 膳食纤维有益肠道和血脂 | 主食中部分白米替换为糙米、燕麦 |
🌿 偶尔一杯红酒也有帮助血管健康的研究提示,不过酒精过量会带来风险,应酌情考虑。
07 意识与教育——打破血栓的沉默🧠
认识血栓的危害,不只是医生的事。调查显示,多数大众并不知道深静脉血栓可以致命,也不太了解哪些行为可以预防它。其实,社区、家庭、单位加强对血栓知识的普及,往往能大幅降低发病概率(Wendelboe & Raskob, 2016)。
- 定期健康讲座、适合企业和老人家庭场景
- 年轻群体可通过网络科普视频、短文学习血栓知识
-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注肢体情况,早期发现苗头
说到底,科学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保护伞,日常关心自己和家人,很多小隐患可以提前发现和规避。
参考文献
- Heit, J. A., Spencer, F. A., & White, R. H. (2016). The epidemiology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 41(1), 3–14. https://doi.org/10.1007/s11239-015-1311-6
- Prandoni, P., Kahn, S. R., & Comerota, A. J. (2012).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Vascular Medicine, 17(2), 87–99. https://doi.org/10.1177/1358863X12436768
- Silverstein, M. D., Heit, J. A., Mohr, D. N., Petterson, T. M., O'Fallon, W. M., & Melton, L. J. (1998).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a 25-year population-based study.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8(6), 585-593.
- Kearon, C., Akl, E. A., Ornelas, J., et al. (2016).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VTE Disease: CHEST Guideline and Expert Panel Report. Chest, 149(2), 315–352. https://doi.org/10.1016/j.chest.2015.11.026
- Wendelboe, A. M., & Raskob, G. E. (2016). Global burden of thrombosis: Epidemiologic aspects. Circulation Research, 118(9), 1340–1347. https://doi.org/10.1161/CIRCRESAHA.115.306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