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阑尾炎的早期信号:看懂身体的求救信号

  • 1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阑尾炎的早期信号:看懂身体的求救信号封面图

阑尾炎的早期信号:看懂身体的求救信号

01 什么是阑尾炎?

很多人时不时感到肚子不舒服,但往往没太放在心上。其实,阑尾炎就是平时最容易被误以为“小毛病”的一种病。简单来说,阑尾炎指的是阑尾——这根细小肠道附属物——发生的急性炎症。如果任由它发展,很容易走向穿孔、脓肿等并发症,甚至引发腹腔感染。近期一项全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7%的人一生中会遇到阑尾炎这个麻烦(Addiss, D.G. et al., 1990)。

说起来,阑尾平时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一旦出现问题,常以突如其来的腹痛“登场”,让很多人猝不及防。阑尾炎的进展可以非常迅速,从轻微不适到腹部剧痛,甚至穿孔,只需几小时到一天。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阑尾炎的症状有时候不典型,更容易被忽略,这就更需要我们能早些看懂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02 早期症状:身体的微弱信号

早期阑尾炎最大的迷惑性在于——往往没有剧烈的疼痛,而是一些“小打小闹”,比如肚子胀、恶心或者食欲不好。
很容易和吃坏肚子、普通感冒搞混。这些早期变化虽然轻微,却是身体在提醒:有点不对劲。
  • ① 食欲减退 以前爱吃饭的人突然对什么都没胃口。有位19岁的女大学生,数次吃饭觉得没味道,餐餐少吃,还以为是学习压力大。结果后来症状加重,到医院后查出是阑尾炎。这说明,莫名的食欲变差,有时不仅仅是心情的原因。
  • ② 轻微腹胀或隐隐作痛 有些人最初只感觉肚脐周围泛泛的不适,有点“怪怪的”,不影响生活,但却持续几小时。
    不同于剧烈的腹痛,早期表现比较含糊,更像下雨前空气里的那股闷热,容易被忽视。
  • ③ 恶心但不一定呕吐 不是剧烈的反胃,只是觉得“难受”,早晨起床后更明显。这类信号常常被当成普通肠胃不适处理。
⚠️ 别把这些小信号当成小题大做!如果上面这些不舒服,持续一天以上且越来越明显,可以考虑去医院咨询。

03 腹部疼痛:从模糊到变清晰

阑尾炎最典型、也是后期最明显的信号,就是腹部右下角的疼痛。可别一上来就等到疼得坐立不安才看医生,疼痛其实是有阶段性的:
阶段 典型感受 生活场景
初期 肚脐周围或上腹部隐隐作痛 上课或工作中觉得肚子不舒服,但还能坚持
数小时后 疼痛转移到右下腹
压一下明显不适
换个姿势时疼痛加剧,行走时小心翼翼
后期 右下腹剧烈疼痛,出现“反跳痛”
轻按就痛、松手更痛
下床困难,甚至扭动身体就哎哟直叫
🤔 很多人描述这种疼法像“针扎”一样,一旦转移到右下腹,要格外小心。

04 消化系统“报警”:除了疼痛,还有这些表现

阑尾炎并不只是肚子疼那么简单。消化道症状经常一起“作妖”。不过,和普通肠胃炎不同,有些表现特别诡异。通常包括这样几种情况:

  • ① 恶心、呕吐 初期可能只是轻微恶心,后来饭也吃不下,有些人甚至腹部胀气明显。比如,有位47岁的男士,在吃了一顿油腻饭菜后接连恶心,先以为是食物不新鲜,直到剧烈呕吐、并伴有腹痛,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这个例子提醒我们,消化道的不适不一定都是饮食问题。
  • ② 腹泻或便秘 并不是所有阑尾炎都会便秘,也可能是频繁上厕所,但拉不出来。这类异常经常被和肠炎混淆,但往往持续时间更久,且和腹部疼痛同时出现。
  • ③ 打嗝增多、腹胀明显 简单做个小总结,如果你最近经常出现这些消化道问题,且有腹部疼痛,建议及时关注变化。

05 身体不对劲:整体的疲惫和情绪改变

有时候,身体发出的“警报”并不局限于肚子。阑尾炎早期可以带来一系列非特异性、容易被忽略的表现。这些信号虽然不直接指向阑尾问题,但组合出现时要多加留心。
  • ① 疲惫无力 总觉得哪都没劲,睡了一觉也恢复不了。
  • ② 情绪低落或者急躁 平时开朗的人,会突然变得意兴阑珊,甚至发脾气没理由。
  • ③ 嗜睡 有时一整天都头晕脑胀,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这些整体感受假如同时出现,尤其伴随前几个症状,要及时观察变化并考虑就医。

06 阑尾炎的发生原因&风险分析

说到阑尾炎的诱因,有些和饮食、作息有关,有些则属于个人体质。发病原理上,阑尾腔道堵塞是第一步,异物、粪石、淋巴组织增生,都可能堵住这个“小管道”,进而感染炎症。
下面是临床发现中,影响阑尾炎发生的常见因素:
风险因素 说明与影响
饮食纤维低🍟 吃蔬菜水果少导致大便干结,容易堵塞阑尾腔道
免疫反应异常 青少年、儿童免疫组织活跃,阑尾腔堵塞风险高(Al-Omran, M. et al., 2012)
遗传倾向 家族中如有阑尾炎病史,患病风险高于平均水平
季节因素 微生物感染在夏季发病率升高(Addiss, D.G. et al., 1990)
年龄 10~30岁最为高发,儿童和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更易延误
🧐 目前没有方法可以完全避免阑尾炎,但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识别早期风险。

07 日常预防和及时就医建议

阑尾炎说容易得,也没那么可怕。很多人经过及时治疗都能恢复正常生活。日常怎么做,有助于减少发病风险?
健康习惯 具体建议
膳食纤维丰富🍎 食物:燕麦、苹果、胡萝卜等;
功效:促进肠道蠕动,降低结石、杂质嵌塞概率(Anderson, J.W. et al., 2009)。
建议:每天保证一顿有蔬菜粗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饭里加点胡萝卜或玉米。
适当锻炼🎾 功效:增强肠蠕动,减少炎症发生可能;
建议:一周3次快走或慢跑,每次30分钟。
良好作息 功效:保证免疫系统“在线”、不容易感染;
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睡前不暴饮暴食。
如果遇到腹痛持续不退,尤其是右下腹的剧烈疼痛,食欲明显下降,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一般来说,二级以上医院的消化外科就诊较为安全。如果疼痛加剧、出现高烧等症状,不要自行用药拖延。

08 学会倾听身体:及早识别、减少风险

阑尾炎本身并不可怕,最怕忽视早期细微的求救信号。其实及时识别、科学处理,大多数人都能避免大的健康危机。我们可以把日常的饮食关注、作息规律、锻炼,作为预防和发现问题的“探照灯”。一旦有持续的腹部隐痛、食欲减退、情绪波动,别硬抗,早点求助专业医生——对自己负责,也是呵护家人最实用的方式。

Tips:既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也相信专业医生的判断,早早识别、及时处理,是保护健康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Addiss, D. G., et al. (1990). The epidemiology of appendicitis and appendectomy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32(5), 910-925.
  2. Al-Omran, M., Mamdani, M. M., & McLeod, R. S. (2012).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acute appendicitis in Canada: 1993–2000. Canadian Journal of Surgery, 55(6), 373-378.
  3. Anderson, J. W., et al. (2009). Health benefits of dietary fiber. Nutrition Reviews, 67(4), 18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