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急性脑卒中的全面解析:发现与治疗必备指南

  • 11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急性脑卒中的全面解析:发现与治疗必备指南封面图

急性脑卒中:拯救生命的关键时刻

01 急性脑卒中,其实离生活并不远

你有没有遇到过,和家里老人吃早饭时,说话还有些含糊,半边嘴角微微下垂,本以为没睡好,结果过了一会儿连筷子都拿不住了?这其实可能不是普通的疲劳,而是急性脑卒中的先兆。脑卒中就像一场突然的大雨,说来就来,毫无征兆,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急性脑卒中,俗称“中风”,其实就是由于脑部的血流突然中断,导致部分脑组织受损,短时间内出现神经系统功能丧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急性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血管堵死)和出血性(血管破裂)两种,是我国成年致残、致死原因的“榜首”之一。🧠

脑卒中发作,每分钟都有脑细胞在“饿死”。 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约315万(Feigin et al., 2019)。

02 识别脑卒中,警惕这些“信号灯”🚦

很多人都以为脑卒中一来人就是直接倒地不起,其实早期很多症状很轻微,类似感冒或疲劳,很容易被忽略。我们通过生活化的例子,简单梳理一下急性脑卒中的症状变化过程。

症状类型 轻微/偶发 持续/严重
偏侧肢体无力 短暂拇指发麻,偶尔腿脚不太利落 手整个人突然无力,筷子掉地,行走困难
说话障碍 嘴里发音不清,家人觉得有点“呛” 严重口齿不清,完全无法表达意思
视力变化 偶尔视线模糊,一只眼有短暂“黑影” 突然部分失明,看东西变形或重影
平衡失调 觉得头晕,偶发走路“左右摇” 步行严重不稳,容易摔倒

48岁的王先生,平常身体不错。有一天早晨,他发现左手突然发麻、面部有点僵,但没有太在意,谁想到两个小时内症状加重,送到医院时已经无法说话。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脑卒中的警示信号往往很隐匿,进展却很快。

03 用FAST法则,快速自查脑卒中

F(Face)面部表情
笑一笑,是否一侧嘴角下垂?
A(Arm)手臂力量
两手平举10秒间,有没有单侧掉落?
S(Speech)言语表达
说一句完整的话,有没有吐字含糊、表达困难?
T(Time)时间就是大脑
一旦有上述三个信号,立刻拨打120!等待观察只会错失最佳救治时机。
医学界强调: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是发作4.5小时内(Saver et al., 2013)。 在救护车到来前,尽量让患者平躺,头部稍微抬高,不要随意移动。

04 脑卒中为什么会“突然来临”?

说起来,脑卒中的发作就像城市里的交通堵塞。有时候是因为小路被积雪堵住(血栓),有时候是大桥突然塌了(血管破裂)。临床上,脑卒中分为两大类型,成因各不相同:

  • 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堵塞)
    占所有脑卒中约80%(Feigin et al., 2019)。
    多由脑部动脉被血栓卡住,血流停滞,脑组织缺血坏死。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或高胆固醇人群。
  • 出血性脑卒中(血管破裂)
    血管破裂后,血液直接渗入脑组织,引起压迫和损伤。多见于长期高血压未控制中老年人,或存在脑部血管畸形者。

除了年龄、遗传因素外,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脑卒中风险。比如长期熬夜、饮酒、长时间静坐工作、本就患有高血压却不规范用药,这些往往被忽视,却是“幕后推手”。

相关研究:
  • 吸烟者脑卒中风险提升约2倍(Peters et al., 2013)。
  • 40岁后发病几率随年龄快速上升,家族史也是不可忽视的高风险指标。

05 脑卒中的治疗:和时间赛跑

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关键在于发现越早,办法就越多。以溶栓治疗为例,从发作到用药的时间越短,效果越好。错过最佳时机,再先进的技术也很难完全恢复大脑功能。

常见治疗方式:
  • 💉溶栓治疗:适用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滴注药物溶解血栓。
  • 🛠️手术干预: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常需开颅手术或血肿清除。
  • 🏃康复训练:早期恢复运动和语言功能,减少残疾发生概率。
相关指南指出,尽快送正规医院神经科急救,是减少伤害的关键(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9)。

06 预防脑卒中,从一点一滴做起

很多人一听到脑卒中就觉得可怕,其实日常生活中做些简单的改变,就能把风险降到最小。这里我们列出一些专家推荐的实用方法,用事实说话,帮助大家保护“头脑核心”。

习惯/饮食 具体做法 有益效果
蔬菜水果 每天搭配深色蔬菜和新鲜水果,种类多样化 丰富膳食纤维、抗氧化物,帮忙稳血压供氧
全谷杂粮 主食中加入燕麦、玉米、糙米等,逐步减少精白米 调节血糖,维护血管弹性
坚果/豆类 一周三到五次,每次少量混合食用 补充健康脂肪,协助控制胆固醇
规律锻炼 每周坚持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体操 改善代谢,预防高血压
  • 控制血压和血糖,如出现波动,建议到医院系统检测。
  • 偶尔饮酒可以,不要天天喝;如有家族史或老年人,建议定期做心脑血管筛查。
研究显示,坚持多种健康生活习惯,能将脑卒中风险降低近50%(Larsson et al., 2018)。

07 简单做法,给自己多一份“保险”🛡️

忙碌生活里,照顾好自己其实没想象的难。偶尔用FAST法则做个自测、有不舒服立刻就医、饮食习惯小调整,每一步都在悄悄守护大脑健康。家中如果有老年人或者三高人群,帮他们定期测血压、安排轻松锻炼,有不对劲就别犹豫去医院。重视每一丝小变化,才是真正有效的“防护罩”。

脑卒中不可怕,怕的是“疏忽”和“侥幸心理”。关注细节,预防大于治疗。

这篇科普,只想用最实用的建议让你更安心。其实,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守卫者。

参考文献

  • Feigin, V. L., et al. (2019).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stroke,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Neurol, 18(5), 439-458. https://doi.org/10.1016/S1474-4422(19)30034-1
  • Peters, S. A., et al. (2013). "Smoking a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troke, 44(6), 1764–1771. 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13.001207
  • Saver, J. L., et al. (2013). "Time to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alteplase and outcomes in stroke: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Stroke, 44(3), 870-877. 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12.678218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2019). "2019 Update to the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Stroke, 50, e344–e418. https://doi.org/10.1161/STR.0000000000000211
  • Larsson, S. C., et al. (2018). "Healthy lifestyle and risk of strok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men and women." Stroke, 49(1), 184-190. 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17.019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