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掌握止血技巧,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 2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掌握止血技巧,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封面图

掌握止血技巧,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01 现场出血:其实很常见

下厨时不小心被刀划破手指,或者孩子户外摔伤,流血往往让人手忙脚乱。现实中,轻微擦破皮肤的血点儿,我们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当伤口大、出血多时,如果止血不及时,情况可能迅速恶化。有临床记录表明,一些严重创伤患者在送医前因失血过多导致休克或命悬一线[1]

出血类型表现
毛细血管渗出为主,速度慢,血色鲜红或淡红
静脉出血较快,血色暗红,流出较均匀
动脉喷射状,颜色鲜红,高风险

说起来,大部分小伤并不难处理,真正要留心的是那些看起来不断喷血或者怎么也压不住的伤口。

02 外伤止血的基础知识

  • 1. 出血的基本机制:
    血管受损后,血液流出体外,人体会自动启动"止血机制",比如血管收缩、血小板凝集。但有些伤口较大或在特定位置,这些自我修复能力还没起作用前,出血就已经很严重,必须人工干预。
  • 2. 认识不同类型出血的重要性:
    动脉出血喷涌,几分钟就可能酿成大祸。静脉虽慢但容易持续,尤其大面积皮肤被割伤时。毛细血管虽看似"小麻烦",但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也可能因感染致问题复杂。
  • 3. 真实案例:
    一位42岁的男性建筑工人,被尖锐物品刺伤手臂,动脉喷射性出血,仅三分钟就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休克迹象。现场能否正确止血,直接关系生命安全。
ℹ️ 需要小心:喷射状、无法自行止住的鲜红出血,多半为动脉出血,务必认真处理。

03 临床常用止血方法解析

方法适用场景简明操作
直接按压止血 大多数外伤、小切口出血 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直接按压伤口(持续5-10分钟),无纱布可用手指短时代替
加压包扎 不能手持续按压时 在按压后用绷带包扎固定,以维持压力
止血带(仅限大出血) 四肢严重动脉出血(无其他办法时) 用宽布或专用止血带,结实绑在伤口近心端(即更靠近心脏那一侧),每30-40分钟需松一次,记录时间
局部药物止血 较小伤口,流血量不大 使用碘伏、云南白药粉等(遵医嘱),避免随意涂抹未消毒物品
🛑 别忘记:按压止血效果最好,随手抓卫生纸、旧毛巾时,必须保证干净。

04 怎么现场做止血?

  1. 步骤1:明确出血位置
    衣服撩起,找到具体伤口,不要慌乱按错地方。比如烹饪时割伤手指,需掀开两层纱布后才能看到出血点。
  2. 步骤2:快速清洁,不要直接碰脏手
    简单用清水冲洗(无条件时,直接用干净布压住,避免灰尘带入),切记别往伤口上倒醋、酒精等“偏方”。
  3. 步骤3:立即用力按压伤口
    用干净纱布、手帕,必要时可直接用手指,保持持续压力。有条件就抬高受伤部位(如腿部出血,尽量抬高坐着等)。
  4. 步骤4:包扎固定,适量加压
    按压止血后,如血已止住,建议用绷带包好。家里没有专业绷带,用干净围巾等柔软布条代替即可。
  5. 步骤5:严重情况下使用止血带
    真到喷射状大出血,且按压无效,必须用止血带(布条宽度≥3cm不勒伤皮肤),30-40分钟松一次。绝不能因为紧张绑太久忘记松。
💡 特别提醒:现场急救止血要快、准、稳,不要因害怕弄脏手而耽误。

05 止血时的误区,你踩过吗?

  • 1. 止血带过久未松
    有的人包好止血带就不管了,长时间按压、止血带持续勒住,会造成组织坏死,有时甚至导致截肢。
  • 2. 乱用药粉或偏方
    有人用花椒面、牙膏、甚至土壤涂在伤口上,这样反而容易感染。局部止血药物应用需遵医师或药师指导。
  • 3. 拆换纱布频繁
    刚包扎好,还未止血就拆看,导致血凝块被破坏,出血反复,不利于后续愈合。
  • 4. 大面积伤口只图“包着就行”
    严重外伤,仅简单包扎远远不够,需要立即送医。
⚠️ 别忽略细节,急救止血不等于胡乱包一包,掌握科学步骤效果更好。

06 儿童与特殊人群:止血有讲究

不同人群止血时,方法不能照搬,举几个典型例子:

  • 小朋友
    皮肤薄、疼痛敏感,包扎止血时,建议使用质地柔软无纤维脱落的材料,例如儿童医用敷贴。避免用力过猛,或者止血带直接勒在皮肤上。
  • 孕妇
    腹部伤口需避开压迫子宫位置,止血姿势应保证平躺不影响呼吸。孕期本身凝血状态特殊,严重出血或大面积伤口建议尽快送医。
  • 老年人
    有些长期服用抗凝药(比如阿司匹林),即便小伤口也容易流血不止。如果发现几次按压效果不佳,不要硬撑,应联系医生。
  • 慢性病患者
    如糖尿病、血友病等,创口小也有可能久久不愈合。这类情况避免频繁清洗、反复按压,更要注意感染风险。
👶 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孩子和老人最好准备专用的创伤包物品。

07 学点急救,关键时刻能救命

  • 家庭可以怎么做?
    家里常备医用纱布、绷带、消毒用品、剪刀、止血带等基础急救物品。定期检查过期或已用完的材料。
  • 谁都能学的基础知识
    很多社区、红十字会定期举办急救培训,内容贴近生活,动手操作+理论讲解结合。掌握止血技能不难,关键靠练习。
  • 遇到难题怎么办?
    有任何处理不了的大面积出血、止血带松开后仍持续出血,或者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呼吸急促,都应马上联系急救中心。
🚑 遇到伤口失控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处理。

参考文献(APA格式)

  • Bailey, B., & Trott, A. (2011). Management of Bleeding Wounds in the Emergency Setting.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2), 168-175. https://doi.org/10.1056/NEJMra1002331
  • Handoll, H. H. G., & Huntley, J. S. (2008).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children with simple lacerations of the limb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 CD005364. 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05364.pub2
  • Rhee, P., Joseph, B., Pandit, V., Aziz, H. (2015). Stop the Bleed: The Effect of Trauma Training on Layperson Application of Tourniquets. Journal of Trauma and Acute Care Surgery, 79(4), S134–S139. https://doi.org/10.1097/TA.0000000000000859
  • Kramer, W. M., Lakhoo, K. (2009). Bleeding and Coagulation in Adults and Kids: Special Approaches Required.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 4, 18. https://doi.org/10.1186/1749-792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