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打破癫痫的桎梏:何时该考虑外科手术?

  • 8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打破癫痫的桎梏:何时该考虑外科手术?封面图

打破癫痫的桎梏:何时该考虑外科手术?

01. 癫痫是什么?其实不只是“抽风”

有时,身边人突然倒地、四肢抽动,大家常以为这才是癫痫的全部。其实,癫痫比表面看到的复杂得多。不少患者的发作表现甚至非常轻微:比如一瞬间愣神、短暂失去意识,恢复后什么都不记得。正因为这样,癫痫常被误解,也很容易被忽略。

癫痫是因为大脑皮层某一区域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脑功能障碍。这种异常可能只影响情绪、记忆力,也可能波及到行动、语言。尤其在年纪大的患者里,偶发的记忆空白更容易被当作粗心,直到影响到生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 切记,癫痫不只是剧烈抽搐。偶发失神、小动作异常,也要引起注意。

02. 药物治疗有哪些局限?什么时候药物无效了?

癫痫的首选治疗通常是药物,大部分人服药后可以维持较好的状态。不过,药物并不是万能钥匙。医学数据显示,约有三成患者尝试过几种规范药物治疗依然反复发作,这就是所谓的“难治性癫痫”。

药物控制效果 耐药的表现 副作用
部分患者可长期无发作 频繁换药仍无法控制发作 困倦、注意力下降、情绪波动等
有的人发作频率降低但未消失 用药剂量增大后仍发作 轻度头晕或肝肾功能损伤

比如有位25岁的年轻女性,最初每年发作一两次,坚持按医生要求吃药,但药换了三种,发作反而越来越频繁。精神状态也受影响,学习和工作都撑不住。这个例子其实很典型,提醒我们:药物控制不佳时要及时寻求进一步方案。

💊 用药2年以上、尝试过2种以上药物,仍无法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时,就要考虑其他治疗方式了。

03. 为什么说手术,有时是改变生活的选项?

很多人听到“手术”二字会担心——其实,在药物无法控制癫痫发作时,手术不再是最后绝望的选择,反而可能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转折点。

  • 发作次数大量减少:手术后,约有半数患者基本没有再发作(Wiebe S. et al., 2001)。这意味着更自由的生活,摆脱了对药物和发作的焦虑。
  • 摆脱持续副作用:有些药的副作用会随着时间加重,手术可以让患者减少药量或者停药,不用一直担心身体“被拖垮”。
  • 生活能力提升:研究发现,手术后患者的认知、情绪状态、社交表现往往比单纯吃药更有进步。
手术并非“破釜沉舟”,对于合适人群,是摆脱癫痫阴影的现实选择。

04. 哪些癫痫患者适合考虑手术?

手术适应症并不是随便决定的。只有一部分患者真的适合,大致要符合以下条件:

  • 发作频率高:比如每月多次,严重影响生活。
  • 标准药物用足2种以上,疗效不佳:即使按医嘱规范长期使用,癫痫还是反复发作。
  • 脑影像检查(如MRI、脑电图)发现明确异常灶:说明癫痫“起火点”比较局限,并且可以被手术精确定位。
  • 经过系统评估,排除手术禁忌症:比如重要脑功能区不能动,否则可能影响行动或说话。
案例
40岁的男士,反复出现右侧肢体扭曲发作,每次持续一两分钟。多次脑电图结合磁共振,发现左颞叶有局灶异常。药物换过4种无效。最终接受局部切除手术,两年未再发作。
✔️ 手术适应症评估需由神经内、外科及影像、心理多学科团队共同完成。

05. 癫痫手术有哪些类型?过程是怎样的?

如果医生初步判断可以手术,通常会进一步做详细的功能定位和风险评估。简单了解,主要有几种手术类型:

手术类型 适用对象 主要目标
脑部灶性切除 单一癫痫灶,位置明确 切除异常放电灶,减少或消除发作
迷走神经刺激器植入 多灶或不能手术的病灶 定期电刺激迷走神经,抑制异常放电
胼胝体切断 广泛性癫痫,手术切除风险大者 阻断异常脑信号的“桥梁”
🛠️ 每种手术都有自己的适合范围,具体选择需和医生反复沟通。
手术过程简明流程:
  1. 精准定位癫痫灶(影像+脑电)
  2. 功能区及发作风险评估
  3. 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4. 术后监护及康复计划

06. 术后康复:生活真的会变好吗?

很多人担心,做完手术是不是就万事大吉?其实,手术只是一个起点,后面需要科学的康复和密切随访。通常术后2-3周就能出院,短期会安排影像复查和药物调整。有些原先吃药较多的患者,术后药物剂量可以逐步减少,有的人甚至完全停药。不过,是否停药、停药速度,一定要在神经科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决定。

  • 术后头几个月:定期复诊,记录发作情况,部分患者偶尔还会有轻微发作,需动态调整用药。
  • 长期康复管理:重视心理支持,有些患者需要心理康复训练、防治抑郁和焦虑等并发症。
  • 社会功能与回归:不少患者术后生活工作逐步恢复正常,自信心提升,参与社会活动更多。
🌱 规律随访和积极康复训练,对保持长期疗效至关重要。如果有特殊情况,及时和医生联系。
小建议:
  • 日常饮食可多元搭配,注重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有利于术后修复(Bernstein, 2011)。
  • 适当进行规律锻炼,如散步或慢跑,对体能和情绪都有帮助。
  • 建立清晰的发作记录,便于医生评估及调整方案。

结语:行动,从了解开始

癫痫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遥远或绝对可怕,它是一种可以被管理和改善的慢病。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药物、手术、康复,多一步了解,就多一份主动权。不妨多和专业医生聊一聊,听听专业建议,勇敢给自己多一个选择的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 Wiebe, S., Blume, W. T., Girvin, J. P., & Eliasziw, M. (2001).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Surgery for Temporal-Lobe Epileps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5(5), 311–318.
  • Bernstein, A. L. (2011). Nutr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epilepsy. Seizure, 20(10), 895–900.
  • Engel, J. Jr. (2016).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Epilepsies: Preserving the Balance. Epilepsy Currents, 16(3), 153-155.
  • Berg, A. T., & Scheffer, I. E. (2011). New concepts in classification of the epilepsies: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Epilepsia, 52(6), 1058–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