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摆脱子宫肌瘤的病痛:介入栓塞术的全景解析

  • 12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摆脱子宫肌瘤的病痛:介入栓塞术的全景解析封面图

摆脱子宫肌瘤的病痛:介入栓塞术的全景解析

01 子宫肌瘤:无声的痛苦

很多女性在繁忙中,可能并未注意到身体偶尔的小信号——比如月经周期变得不太规律,或者下腹有说不清的压迫感。其实,子宫肌瘤是一种在女性中很常见的问题。简单来说,它是子宫中长出来的一团平滑肌细胞(不正常组织),有时只像小颗葡萄那么大,有时却能长到橙子大小。

早期的时候,子宫肌瘤往往并不会让你立刻察觉。很多女性甚至只是因为体检或者备孕检查才第一次听说自己有“肌瘤”。根据Baird et al. (2003)的流行病学调查,35岁以上女性中,约有60%的人可能会被发现有不同大小的子宫肌瘤(Baird, D.D., et al. "High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uterine leiomyoma in black and white women: ultrasound evidence." Am J Obstet Gynecol, 2003)。

🔍 小贴士:许多肌瘤不引起明显不适,但如果逐渐增大,还是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及时了解很重要。

02 明显的信号:肌瘤真的在影响你吗?

  • 经期变长、出血量多:就像月经突然“超时”,或者一月比一月来得更厉害。
    例如,有位42岁的女性朋友,去年开始出现月经量明显增多,每次拖到快两周才干净,精神变差。后来检查才发现子宫肌瘤已达到5.6厘米。
  • 下腹持续性胀痛或坠感:感觉肚子“墩墩”地沉,夜里容易被憋醒,像是有东西在压迫膀胱。
  • 不明原因的贫血:长期出血量大,可能导致铁缺乏。经常头晕、乏力,甚至一上楼就气喘吁吁。
👀 注意:出现这些持续的症状,最好尽快去做妇科超声检查。

03 肌瘤的出现:背后有哪些因素?

子宫肌瘤的成因相对复杂,但有几条比较明确的线索。首先,家族遗传有一定影响。如果母亲或姐妹曾经有过子宫肌瘤,你的风险会更高一些。年龄也是个重要因素——3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上升,到40-50岁达到高峰。

生活习惯/因素 影响描述
雌激素水平高 雌激素能够促进肌瘤生长,尤其是肥胖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常比正常高
早来月经 初潮越早,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越长,风险随之增加
高脂饮食 某些高脂肪饮食与子宫肌瘤风险相关,但并非所有人受影响一致 (Wise, LA et al., 2004)

需要说明的是,大多数肌瘤是良性的,不会发展成癌症。只是个头大、位置特殊才会带来麻烦。

04 什么是介入栓塞术?一探究竟 🩺

介入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说起来有点像给“供应肌瘤的马路”设置了路障。医生会通过微创穿刺,把栓塞材料注入专门为肌瘤供血的动脉,让肌瘤“断粮”,最终慢慢萎缩乃至消失。过程一般不需要开刀,创口仅有几毫米。

  1. 局部麻醉后,小股动脉穿刺插管
  2. 导管精准探入子宫动脉
  3. 注射专用微粒,阻断血流
  4. 观察数小时,无异常即可返回病房
🟢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饿死”肌瘤细胞,而不是直接切除子宫。尤其适合希望保留子宫的女性。

05 适应症:什么情况下应该考虑介入栓塞?

  • 肌瘤体积较大,经常有强烈压迫感、不规则出血或者反复贫血;
  • 药物和保守治疗效果有限,但又不希望切除子宫;
  • 已生育完毕或暂不考虑生育,希望创伤小、恢复快;
  • 对传统手术有禁忌,如心肺功能不全、肥胖、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

举个真实案例:一位48岁的女性,肌瘤直径达到9公分,长期重度贫血。她曾经担心手术切除后恢复慢,后来选用介入栓塞术,两周后贫血症状明显改善,半年后复查显示肌瘤缩小一半。

📋 符合上述情况,可以和医生深入沟通,评估介入栓塞是否适合你。

06 哪些女性更适合介入栓塞术?

人群类型 推荐程度 代表例子
35-50岁,完成生育计划 推荐 38岁的上班族,有反复腹痛,已生育两个小孩,介入后恢复正常
生育需求尚未完成 需慎重 30岁的女性,打算明年怀孕,经沟通后暂选药物治疗
合并多种慢性病 酌情考虑 55岁的妇女,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在充分评估风险后选择微创介入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子宫恶性肿瘤、孕期、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不推荐使用介入治疗。

💡 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充分沟通,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07 介入栓塞术的优缺点全景分析

优点 风险/可能副作用
  • 不开刀,创伤很小
  • 肌瘤萎缩速度较快
  • 恢复和回归日常更快
  • 子宫保留,有利于心理健康
  • 部分人会短期内低热、腹部不适
  • 极少数人有皮肤感染或过敏反应
  • 极个别人术后月经紊乱
  • 极罕见并发栓塞附近其他组织

《Women’s Health》(2018)刊登回顾性研究发现,介入栓塞术三年后,约八成患者肌瘤稳定缩小,但极少数可能反复或需再次介入(Gupta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2018)。

⚠️ 虽然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顺利恢复,任何微创手术都可能有些小风险。遇到异常不适要及时反馈医生。

08 术后恢复与长期随访

介入栓塞术后的第一周是恢复期,轻微腹胀主动休息就能缓解。饮食方面可多选用富含蛋白和维生素的新鲜食物,比如鸡蛋、豆腐和橙子,有助于组织修复。如果有发热或剧痛,需尽快告知医生。

🍀 小建议:多喝水、睡眠充足有好处。日常可适量散步,但避免剧烈运动。

定期复查同样重要。简单来说,术后1个月和3个月建议做妇科B超,半年、1年后随访。可以帮助早发现、早处理一些小问题,防止肌瘤复发。

随访时间 主要内容
1周以内 了解创口恢复和初步身体反应
1-3月 B超监测肌瘤变化、月经规律
半年-1年 评估有无复发或新问题
🏥 复查时间安排可以根据医生建议灵活调整。

09 日常预防&健康生活建议

饮食推荐 功效 建议方法
豆制品 富含植物雌激素,可能有助于激素平衡 每周吃3~5次豆腐、豆浆
新鲜蔬菜 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利于身体代谢 每日饭菜中建议有一半蔬菜
高纤水果 有助排便,减少肠道激素吸收 推荐每日1-2种应季水果

日常保持体重合理、规律锻炼、作息有序,对于预防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复发,都很有帮助。出现月经明显增多或腹部胀痛时,不要自己憋着,多和医生聊聊,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Baird, D.D., Dunson, D.B., Hill, M.C., Cousins, D., & Schectman, J.M. (2003). High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uterine leiomyoma in black and white women: ultrasound evid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188(1), 100-107.
  2. Wise, L.A., Palmer, J.R., Harlow, B.L., Spiegelman, D., Stewart, E.A., Adams-Campbell, L.L., & Rosenberg, L. (2004). Reproductive factors, hormonal contraception, and risk of uterine leiomyomata in African-American women: a prospective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59(2), 113-123.
  3. Gupta, J.K., Sinha, A., Lumsden, M.A., & Hickey, M. (2018).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 Women’s Health, 14, 174550651877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