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看似相似,实则各有千秋

  • 6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看似相似,实则各有千秋封面图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看似相似,实则各有千秋

01 起初的变化:你未必能察觉到

新生命的每一天都充满着各种小变化。有时候,宝宝皮肤上突然出现一小块淡红色记号,父母通常会想,这是不是胎记?还是哪儿碰到了?其实,类似这种很淡、不痛不痒的红色小斑,有时正是血管瘤悄悄的开端。相比之下,血管畸形在出生时就可能以隐约可见的浅蓝色、淡紫色蛛丝马迹表现出来,但大部分时间它们都非常低调,没有明显隆起或硬结。

健康影响:这类早期表现对生活基本没有影响。宝宝的情绪、食欲、活动一切如常,所以容易被健康父母忽略。不过,这恰恰提醒家长:对于那些逐渐变化的皮肤异常,别总归结为“新生儿正常现象”,哪怕是很轻微的斑点,也可以作为日后健康观察的参考点。

👶 温和提醒:不管初期变化多“微不足道”,都不妨拍张照片,留作日后比对。

02 明显信号:外观和感觉的不同

  • 血管瘤的表现:在实际生活中,血管瘤常常在宝宝数周到数月大时逐渐长大,表现为鲜红或紫色的隆起。有的像草莓一样突出皮肤表面,医生也叫“草莓状血管瘤”。有位9个月男婴右肩上的红肿块三个月内明显增大,家长以为只是小创口愈合慢,结果检查发现正是婴儿血管瘤。
  • 血管畸形的信号:血管畸形多为蓝紫色、形状不规则的片状或团状,触感柔软,有时按压后会回缩。6岁的女童手背上出现渐大蓝色斑块,偶尔伴有轻微肿胀,这类表现就是静脉畸形的一种典型情况。
类型 外观 触感 生长变化
血管瘤 鲜红/紫色,隆起 柔软 婴幼儿初期较快增大,后期多自愈
血管畸形 蓝或紫色,扩散成片或团 按压可变形,无搏动感 渐变缓慢,可能随生长加重
⚠️ 别忽视:若发现色斑生长更快或合并肿胀、疼痛感,建议及时就医。

03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形成原因

简单来讲,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虽然都和血管长得“有点不对劲”有关,但根本机制大不一样。

  • 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发生在宝宝出生后,往往是某些生长因子的失衡导致血管细胞异常增生。研究显示,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因素会增加发生风险(Kilcline & Frieden, 2008)。
  • 血管畸形:属于先天性的血管结构异常,通常和胚胎时期基因或发育过程有关。很多血管畸形早在孕期就已“萌芽”,出生后缓慢发展。部分病例存在家族史,说明遗传基因也有影响。
  • 环境和激素影响:某些环境因素,例如孕期感染、母体高龄,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婴儿血管发育(Drolet et al., 2013)。
📑 小知识:研究显示,在婴儿血管瘤中,约60%发生在头面部(Kilcline & Frieden, 2008)。

04 检查怎么做?一次说清楚

当医生面对一块颜色和形状异常的斑块时,不论是血管瘤还是血管畸形,都要区分清楚类型。超声(B超)通常是第一步检查,能看出血管流动状态、深浅和范围。有时还需做磁共振(MRI),能更精确分辨血管层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什么时候需要做检查?

  • 短期内颜色、大小改变明显的
  • 出现肿胀、溃烂或反复感染的
  • 部位靠近眼睛、口腔或重要器官的
🩺 健康建议:家长可先带孩子至皮肤科或儿科就诊,由医生初步筛查,如需进一步处理转至血管专科即可。

05 风险剖析:为什么值得关注

很多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都不会有严重危险,但某些情况可能带来困扰。

  • 血管瘤风险:部分血管瘤生长过快,会压迫呼吸道、眼睛等重要部位,带来疼痛甚至影响功能。也有极少数血管瘤会破溃出血,需要紧急处理(Bauland et al., 2011)。
  • 血管畸形风险:血管畸形一般不会自己消退,随着年龄增长,有的可能缓慢扩大,引发感染、溃疡、局部肿胀,甚至改变肢体外形(Mulliken & Glowacki, 1982)。某些动静脉畸形还会影响肢体发育,涉及深部结构时风险更高。
  • 心理影响:明显位置的血管畸形和血管瘤,可能因为外观变化影响学龄儿童的自信,需要家长耐心疏导。
💡 友情提醒:关注变化的过程,比单纯看斑块大小更重要。

06 预防和日常关爱:父母可以怎么做?

虽然血管畸形属于先天性异常,目前还没有办法完全预防,但良好的孕期管理和新生儿护理,对于降低部分风险还是有帮助的。

🌱 食疗推荐
食物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深色绿叶蔬菜 富含维生素K,支持血管健康 适合每日一小碗,烹调不过火
坚果(如核桃、杏仁) 提供健康脂肪,辅助血管弹性 每天适量(3-5颗),咀嚼细致
三文鱼 含优质蛋白和Omega-3脂肪酸,利于组织修复 每周食用一次即可,无需多食
新鲜水果 富含抗氧化成分,帮助修复细胞 每日餐后搭配,注意多样化选择
👩‍⚕️父母关爱指南
  • 关注孩子在洗澡、换衣服时的皮肤状态,看有无新变化
  • 做好宝宝生长发育、体重管理,记录每次体检内容
  • 孕期妈妈建议定期产检,补充叶酸,多吃上述健康食材
  • 一旦斑块变化明显、合并不适,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 如有家族病史,医生指导下可做更全面的检查

07 治疗手段面面观:选择很关键

治疗方式完全取决于类型和严重程度。绝大多数婴儿血管瘤不需要处理,半年到一两年后会自行变小、淡化。部分较大的或有功能影响的血管瘤,医生可能建议:

  • 药物治疗:常用β-阻断剂口服药,简单安全。
  • 激光/冷冻疗法:对于局部小范围血管瘤有很大帮助。
  • 血管畸形的处理:通常不建议轻易切除。若严重影响生长或形态,可考虑介入消融、手术修复等方式,但需权衡利弊并避免过度治疗。
🛡 友情提示:每位患者的治疗决策建议都应经过专科医生评估,权衡具体风险与获益。

结语

家里有宝宝或亲属出现皮肤异常时,知道哪些属于“暂时观察”,哪些需要“及时就诊”,本身就是非常专业的家庭守护。血管瘤更多是“成长中的小插曲”,血管畸形有一定先天因素,彼此区分清楚,在出现疑问时寻求专业意见,才是关键。每天的用心观察和健康饮食,是家庭关爱的实际体现。

参考资料

  • Kilcline, C., & Frieden, I. J. (2008). Infantile hemangiomas: how common are the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medical literature. Pediatric Dermatology, 25(2), 168-173.
  • Mulliken, J. B., & Glowacki, J. (1982). Hemangioma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endothelial characteristics.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69(3), 412-422.
  • Drolet, B. A., et al. (2013). Early growth of infantile hemangiomas: what parents' photographs tell us. Pediatrics, 131(1), e228-e234.
  • Bauland, C. G., Smit, J. M., Bartelink, L. R., Zondervan, H. A., & Spauwen, P. H. (2011). Hemangioma: cause and occurrence in the Netherlands. 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 67(2), 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