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消化道出血:潜伏在胃肠里的红色警报及其应对策略

  • 1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消化道出血:潜伏在胃肠里的红色警报及其应对策略封面图
消化道出血:潜伏在胃肠里的红色警报

01 消化道出血,其实离生活并不远

下班后,李阿姨和家人一起吃饭,却发现自己最近总觉得乏力,脸色也比平时要苍白些。谁也没想到,两天后她突然出现了黑便。消化道出血这件事,可能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遥远。它其实隐藏在我们平常最熟悉的胃肠系统中。消化道出血,顾名思义,就是消化道某个部位发生了出血。这包括了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地方。通常按照出血位置,分为上消化道(从食管到十二指肠)和下消化道(从空肠到肛门)。有数据统计,上消化道出血占到所有消化道出血的85%左右[1]

大部分出血并非“劫后余生”级别的紧急,但有些情况进展很快,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很重要。

🧐 别忽视一些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变化,有时候正是身体发出的信号。

02 明显警示:消化道出血的典型症状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并不总是立刻让人警觉,有时需要留意这些较为“明显”的健康信号:

  • 呕血或咖啡色呕吐物:一位52岁的男性朋友,因突然呕出深色像咖啡渣一样的物质前来就诊。原来胃里出了血,通过呕吐排出体外。这种情况常见于胃部或上消化道出血。
  • 黑色大便(柏油样便):大便呈现黑色并且带有特殊恶臭,常见于消化道内出血后,血液通过肠道被分解。
  • 鲜红色大便:常常见于下消化道或者直肠部位出血,比如痔疮,但如果同时有其他症状,需要考虑更严重的可能。
  • 腹痛、头晕或突感乏力:大量出血可导致这些严重表现。
常见症状常见部位
呕血胃、食管
黑便胃、小肠
鲜血便结肠、肛门
⚠️ 这些症状一旦持续、加重,建议立即就医。

03 为什么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很多人会关心:到底哪些原因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其实,除了急性外伤,大部分属于慢性累积的结果。下面几个常见诱因,值得引起重视。

  • 胃溃疡:肠胃黏膜破损,长期吸烟、饮酒、频繁吃止痛药的人,容易得这种病。研究显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的消化道溃疡几率较高[2]
  • 食管静脉曲张:多见于肝病患者,肝硬化导致的门脉高压容易引发食管静脉扩张,轻轻一碰就可能出血。
  • 消化道肿瘤:比如胃癌、结肠癌等,肿物破溃时出血。45岁以上人群风险增加[3]
  •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也会导致血便。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一种胃部致病细菌),被认为是慢性胃炎和溃疡的重要因素。
📊 研究发现,长期服用抗凝药、肝病、长期压力等,也是常见诱因,如果家族中有相关疾病更需警惕。

04 如何诊断:这些检查帮忙“揪出”病因

医生一般会根据症状,再结合检查来判断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常用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 内镜检查:无论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内镜(胃镜、肠镜)都能直接看到黏膜状态,有无溃疡、肿瘤或出血点。
  • CT扫描:适用于查找不能通过内镜直接显示的隐匿问题。
  •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方便分析出血量及潜在贫血现象。
🔬 建议具有相关症状的人,尤其40岁以上,定期进行胃肠道相关检查,有助于发现隐患。
检查项目主要作用
胃肠镜定位出血,发现溃疡/肿物
CT判断隐匿病变
实验室化验判断贫血、确认出血

05 治疗选择:怎么应对消化道出血?

治疗消化道出血,方法因人而异,和出血原因密切相关。早期发现时非手术治疗占大多数,如果有出血量大、反复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或介入。下面总结几种主要治疗思路:

  • 药物治疗:比如止血药物、抑酸药,用于溃疡或炎症性疾病引发的出血。
  • 内镜下止血:出血点可以通过内镜下喷洒药物、灼烧、电凝、夹闭等方法直接处理。
  • 手术或介入治疗:当保守方法失败或出血严重时,比如存在大血管破裂、癌症溃破等,就要考虑主动手术或导管介入。
  • 特殊情况:如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需要专业团队短时间内操作,控制风险。
👩‍⚕️ 有位68岁的男性患者,因大便发黑被送到医院,经检查为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用内镜+药物联合及时止血,几天后顺利恢复。说明及时和合适的诊疗很关键。

06 简单又实用的日常预防方法

其实,不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可以预防,改变一些小习惯,对长远健康很有好处。

  • 饮食均衡:谷物、新鲜蔬果、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胃肠黏膜健康。食用建议:每天蔬菜类不少于300克,搭配主食最好。
  • 适量蛋白质:瘦肉、鸡蛋、豆制品帮助粘膜修复。建议:一周内红肉、白肉和豆制品轮换。
  • 多饮水:充足水分利于肠道蠕动,间接降低便秘和肠道损伤概率。
  • 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帮助减轻肠胃负担。
  • 定期体检:建议40岁以后,两年一次胃肠道专科检查,可及时发现慢性病变。
日常行为具体建议
健康饮食以谷物、蔬菜为主,每天变换种类
适度运动每周3-5次中等强度活动
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小时以上睡眠
🌱 TIP:常年的小习惯,帮你积累健康。身体偶有小不适不要拖,尤其当便血、黑便等异常情况持续出现时,最好及时去医院做下专业评估。

07 小结与行动建议

消化道出血不等于“绝症”,大多数人只要及早发现、对症治疗、改良作息饮食,完全可能稳定病情甚至恢复健康。日常不要忽视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化,也不要讳疾忌医。其实,科学和规律的生活,对胃肠道风险有明显帮助。关注自己的身体,从细节做起,才是真正聪明的健康之道。

文献参考

  1. Laine, L., & Jensen, D. M. (2012).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lcer bleed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07(3), 345-360. https://doi.org/10.1038/ajg.2011.480
  2. Abougergi, M. S., & Travis, A. C. (2016).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urrent Opinion in Gastroenterology, 32(6), 533-541. https://doi.org/10.1097/MOG.0000000000000310
  3. Siegel, R. L., Miller, K. D., & Jemal, A. (2020). Cancer statistics, 2020.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0(1), 7-30. https://doi.org/10.3322/caac.2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