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肠梗阻:被忽视的腹痛信号与最佳应对策略

  • 1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肠梗阻:被忽视的腹痛信号与最佳应对策略封面图

肠梗阻:被忽视的腹痛信号与最佳应对策略

有些人一出现腹痛,就想当然地觉得是喝了冷饮、食物没消化,甚至直接买点“消食药”糊弄过去。但其实,并不是所有腹痛都那么简单消退。比如肠梗阻,常被误以为小毛病,却可能隐藏着严重健康风险。今天想跟你聊聊这个容易被忽略,但不少人都需要警惕的问题。

01 肠梗阻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讲,肠梗阻是肠道像“马路堵车”一样,里面的气体、食物残渣、粪便被“卡住”,无法顺利通过。发生梗阻的位置可以在小肠或大肠,堵的时间越久,背后的隐患就越危险。除了机械性因素(比如肿瘤、扭转),功能性肠梗阻(肠道本身运动异常)也偶有发生。但常见的还是前者。

和普通腹泻不同,肠梗阻会导致内容物长期积压,肠道压力上涨,有时甚至会造成肠壁损伤、穿孔。很多患者初期并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略,这也正是本病“隐蔽”的地方。

🔎 如果平时便秘或者肚子不适持续很久,别只靠自我判断,就医排查一下更为保险。

02 哪些信号可能预示肠梗阻?

早期变化 明显信号
  • 偶尔腹部隐痛或轻微不适
  • 偶发“肚子咕噜响”
  • 有时出现轻度食欲减退
  • 腹部胀得明显,持续一整天都不缓解
  • 频繁呕吐,有时呕吐物带有特殊气味
  • 久坐突然感到腹部压痛,平躺后也无好转
  •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断顿”现象)

说起来,症状表现取决于梗阻程度和发生部位。比如有位48岁的女性患者,起初只是隔三差五肚子微胀,过了几天食欲下降才想到去医院,结果一检查竟是肠梗阻。这个例子说明,早期信号常常被忽视,但持续的腹痛和呕吐就是警钟,必须重视。

03 肠梗阻有哪些常见“元凶”?

不同人的肠梗阻原因各有区别,不过有几类情况出现频率尤其高:

  • 肠粘连
    曾有过腹部手术的41岁男性,术后两年内因粘连反复出现梗阻症状。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手术史会显著增加肠梗阻的风险。
  • 肿瘤性病变
    尤其是50岁以后,结肠癌、直肠癌逐渐变成主要诱因。慢性便秘者要警惕。
  • 肠扭转或疝气
    高龄群体、或腹部结构有异常的人更容易遇到,其中疝气突出者需特别关注。
📊 一项覆盖多国的临床回顾分析显示,肠粘连和肠肿瘤引发梗阻的比例可占总病例的70%。
(Reference: Cappell M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adults", Med Clin North Am, 2008)

04 如何精准诊断肠梗阻?

  1. 体格检查
    • 医生按腹部、听肠鸣音,一些“液体声”常提示梗阻
  2. 影像学检查
    通常首选腹部X线,还会根据需要用CT扫描B超进一步判断梗阻程度、部位。
    有一位56岁的女性患者,因为突发腹痛加重,医生在急诊科安排了腹部CT,及时发现梗阻点,避免了更严重后果。
  3. 实验室检测
    血常规辅助了解是否有感染或脱水反应,不过主要还是靠影像学确定。
早发现、早诊断,是降低危害的关键。

05 治疗肠梗阻:有哪些选择?

治疗肠梗阻不能一刀切,需要分清原因和严重程度。下面给你梳理下常用的几种方案:

  • ① 保守疗法
    有些单纯粘连导致的梗阻,医生建议“禁食”、静脉补液、鼻胃管减压观察几天,部分患者可以不手术恢复正常。
  • ② 内镜干预
    如果是肠道部分闭塞、息肉等,医生常用内镜帮助排查和移除障碍物。这种操作创伤小,恢复快。
  • ③ 外科手术
    当发现明显肠坏死或肿瘤堵塞时,必须手术解决。医生会根据病情安排切除梗阻段、肠道修复、造口等不同方式。
⚠️ 如果出现持续腹痛、频繁呕吐等急性症状,务必尽快到综合医院的急诊外科就诊。

06 肠梗阻可以预防吗?

除了专业治疗,日常生活的调整同样有帮助。以下建议,真正能帮你降低肠梗阻风险:

食物推荐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燕麦 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便通畅 早餐加一把燕麦片,每天坚持
苹果 富含果胶,改善肠道环境 每日吃1-2个,连皮更佳
绿叶蔬菜 增加膳食纤维,减少粪便堆积 午餐、晚餐各一份深色蔬菜
坚果 帮助补充健康脂肪,刺激肠道 每天一小把,无需额外加工
🏃 平时增加步行和适度运动,对肠道功能有好处。每次30分钟的散步,就能改善肠蠕动。
  • 定期体检:尤其是45岁以后,每2-3年做一次肠道相关检查。
  • 监测自己的排便习惯:一旦出现大便习惯和性状有变化,不要隐忍,尽早咨询专业医生。
  • 遵医嘱随访:有过肠道手术或肿瘤病史,听从医生安排,定期复查。

简单说,肠梗阻虽然看起来不常见,却有可能出现在你我的亲人朋友当中。关键在于分辨腹痛性质,别掉以轻心。身体偶尔出点“小状况”,多半可以自愈,但如果腹痛持续加重、伴随呕吐或断气,大可不必硬扛,去医院查查总没坏处。按规律吃饭、勤动腿、定期体检,把自己照顾好,就是给健康多上一层保险。

参考文献

  1. Cappell, M.S. (2008).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adults. 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92(3), 575-597. https://doi.org/10.1016/j.mcna.2007.12.007
  2. Ten Broek, R.P.G. et al. (2013).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postsurgical adhesions revisited. Annals of Surgery, 258(1), 98–106. https://doi.org/10.1097/SLA.0b013e318294fc1b
  3. Catena, F. et al. (2019). Bowel obstruction: A narrative review for all physicians.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 14, 20. https://doi.org/10.1186/s13017-019-0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