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破解迷雾:多发性硬化症复发的原因与诱因

  • 8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破解迷雾:多发性硬化症复发的原因与诱因封面图
破解迷雾:多发性硬化症复发的原因与诱因

有些健康问题,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身边。有位同事最近突然走路有点不稳,后来才知道是多发性硬化症(MS)引起的。这种病起初表现得很隐晦,偶尔的麻木、视力不清,容易当作小问题忽略过去,一旦复发却可能影响正常生活。其实,多发性硬化症的反复发作有很多“隐形”诱因,了解清楚,能帮我们和家人提早准备,也减少焦虑。

01 多发性硬化症简单说

多发性硬化症,简称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我们的神经好比“电话线路”,外面裹了一层“绝缘皮”(医学上叫髓鞘),保证信号能顺畅传递。MS时,免疫系统误伤了这层“皮”,让信号传递受影响。

最初的表现常常是手脚偶尔发麻、一时看不清东西或者疲倦。有的患者几年才发作一回,有的几个月内就有多次。MS的成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感染和环境等多方面影响,但是具体机制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完全说明白。

02 复发时有哪些特点?

  • 典型症状:新出现或加重的肢体无力、感知异常、视物模糊。
  • 时间特点:每次复发症状通常持续24小时以上,可能几个月后又自行缓解。
  • 缓解后:很多人症状会有所好转,但有些残留影响,比如轻度的疲劳或感觉迟钝。

以一位32岁女性为例,她首次发现走路有些歪斜,差不多一周后又开始感到左手持续发麻。几个月间,虽然大部分症状逐渐缓解,但工作集中力总不如以前。

💡 小提醒:复发性MS的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总体上影响逐渐累积,早期关注变化很有帮助。

03 生活里那些“隐形”诱因

诱因类型 对应情况举例
压力大 长期紧张、失眠、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时,MS的复发风险会升高(Hedström et al., 2014)。
感染 感冒、流感等常见病毒感染容易诱发MS复发,有数据显示急性感染后短期内复发几率明显增加。
激素变化 比如部分女性在产后3-6个月较容易复发,推测与体内激素水平波动有关。
遗传背景 有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高一些,不过决定性并不强(Sawcer et al., 2011)。
作息紊乱 熬夜、时差、昼夜节律不规律,都会降低身体免疫应对能力,从而增加复发诱因。
📌 注意:单一诱因未必会直接导致复发,但多因素叠加更容易引发MS的不良变化。

04 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研究发现,极端气温和湿度变化对多发性硬化症的影响不小。有时候,一场冷热交替的天气或漫长的梅雨季节,也可能成为复发的“温床”。

  • 高温环境下,神经信号传递能力下降,部分患者在夏天会觉得症状加重,这叫“乌托夫现象”[1]
  • 湿度大时,人体容易疲劳,有些人自述“碰到闷热天整天都提不起劲”。
  • 户外天气变化大,可能影响活动计划,无意中增加跌倒或摔伤风险。
🌦️ 这说明:偶遇特殊天气,身体出现反应属于常见现象,多休息、适当调整即可。

05 自己的免疫“好友”,有时会“误伤”自己?

免疫系统的本意是保护我们,帮忙清除异常细胞。但是在MS里,这位“小卫士”反倒认错了对象,把正常神经髓鞘当成了“外敌”。由于这种自身免疫反应,中枢神经受到损害,导致神经信号传导中断。

比如说,感染等急性刺激,会短期激活免疫系统,这就给“误伤”带来机会[2]。此外,某些自身免疫相关基因也会让这类“误伤”更容易发生(Bar-Or et al., 2020)。

🛡️ 了解:MS复发的加重背后,核心还是免疫调控出了问题,有些干预措施正是围绕着稳定免疫来展开的。

06 如何管理和预防复发?实用建议来袭

  • 规律作息:每天按点睡觉、起床,别无故熬夜或突然改变生物钟,有助免疫系统稳定。
  • 饮食均衡:适量摄入新鲜果蔬、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例如每周吃2-3次三文鱼或沙丁鱼。
  • 适度运动:温和如散步、慢骑行能维持身体活力,同时帮助放松情绪。
  • 心理疏导:面对疾病的反复,和身边的人聊一聊心情,必要时咨询心理专家。
  • 重视季节变化:夏天适当待在通风的地方,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换季时衣物穿脱适度。
  • 出现持续新症状时及时就医:如果发现手脚无力感持续不缓解、视力忽然下降,建议尽快到神经内科就诊,选有多发性硬化疾病专科门诊的医院更为合适。
📢 别忽视:持续疲劳或情绪低落,有时候也是MS复发的一种表现,早沟通、及时评估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Hedström, A. K., Olsson, T., & Alfredsson, L. (2014). Exposure to stress and risk of developing multiple sclerosis: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 85(10), 1108-1112.
  2. Sawcer, S., Hellenthal, G., Pirinen, M., Spencer, C. C., Patsopoulos, N. A., Moutsianas, L., ... & Compston, A. (2011). Genetic risk and a primary role for cell-mediated immune mechanisms in multiple sclerosis. Nature, 476(7359), 214-219.
  3. Bar-Or, A., Li, R., & Rohatgi, S. (2020). Immunopathogenesis of multiple sclerosis.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17, 545–555.
  4. Compston, A., & Coles, A. (2008). Multiple sclerosis. Lancet, 372(9648), 150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