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肺腺癌:了解、识别与应对

  • 8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肺腺癌:了解、识别与应对封面图

肺腺癌:了解、识别与应对

01 什么是肺腺癌?

早餐桌上聊起健康话题,身边总有人提到“肺癌”。其实,肺腺癌是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类型之一,也是目前增长最快的肺癌亚型。它大多起源于肺部深处的腺体组织——这些腺体好比“空气工厂”,负责分泌润滑液,保护肺泡。

和其他肺癌相比,肺腺癌在女性、非吸烟者群体中的比例更高。所以,它并非“老烟民”的专属麻烦,而是很多人都可能遇到的健康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新发肺癌病例中,肺腺癌占比超过一半[1]。对这个“隐形的健康敌人”,早点认识真的很重要。

02 如何识别肺腺癌的症状?

肺腺癌在早期常常“悄无声息”,表现很不明显,有时只是偶尔咳嗽或乏力,让人误以为是普通小毛病。等到病情发展,才可能出现以下一些警示信号:

  • 💡持续性咳嗽:如果咳嗽超过半个月,尤其咳嗽加重或性质改变,需要警惕。
  • 🩸咳痰带血:痰中带血丝,或偶有少量咳血,是重要的信号。
  • 😮‍💨胸口胀痛或呼吸急促:活动时气喘、胸闷,甚至感到胸部隐隐作痛。
  • 🥱明显乏力、食欲不振:这种变化多见于晚期,并可能伴有体重减轻。
病例小档案: 有一位高龄男性,查出肺部恶性肿瘤合并多处转移后,出现了持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这个例子提醒我们,日常小症状如果持续出现,并有加重趋势,最好尽早就医。

别把反复的“小毛病”当作感冒拖着,有些异常信号其实身体在求救。

03 肺腺癌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肺腺癌的发生并非偶然。几个主要因素会让肺部正常细胞产生不正常的变化:

  • 🚬吸烟:长期有吸烟史的人,肺细胞长期被烟雾刺激,基因易突变。
  • 🌬️空气污染:城市PM2.5、工业粉尘等微粒长期进入肺部,也容易损伤细胞结构。
  • 🧬遗传和家族史:有家族肺癌病史,风险更高。
  • 🧑‍🔬职业暴露:例如长期接触石棉、铀、铬、镍等有害物质。

研究发现,p73基因异常表达可增加肺腺癌风险,其通过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bFGF)促进肿瘤发展[2]。此外,年龄因素也值得关注,过了50岁后,肺组织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变异可能悄悄积累。

这些因素叠加,仿佛一道道“推手”,给了异常细胞更多成长空间。简单来说,无论是环境刺激还是遗传易感,都可能成为诱因。

04 如何进行肺腺癌的诊断?

如果身体出现了“报警”信号,想弄清楚究竟怎么回事,到医院做系统检查是关键。常见流程一般包括:

  1. 🔍影像学检查:CT扫描可以发现肺部深处的小结节,比普通X线更为精准。
  2. 🧫细胞学与组织活检:通过支气管镜等手段取样,直接分析细胞是否恶性。
  3. 🧬分子分型:有条件时,会做EGFR、ALK等基因检测,为后续用药提供依据。

检查过程大多无创或微创,做好心理准备,听从医生安排就能顺利完成。系统筛查有助于发现早期病灶,给后续治疗争取更多主动权。

05 治疗肺腺癌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 治疗选择通常要结合肿瘤分期、身体状况以及分子分型结果。主要方案包括:

  • 手术:早期病灶,有机会手术切除。
  • 放射治疗:适用于不可手术或部分局部复发患者。
  • 化疗:主要面向中晚期,抑制肿瘤发展。
  • 靶向药物:如EGFR/ALK等基因阳性的患者,可用专门药物针对性控制病情。
  • 免疫治疗:部分患者可以尝试PD-1/PD-L1抑制剂等方案。
  • 对症与支持治疗:用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品质。

每种方案各有适用场景,一般推荐与医生充分沟通再定方案。例如,之前那位确诊为多发转移肺腺癌的高龄男士,采用了靶向药和支持治疗,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家属护理也显得更有方向感。

06 如何管理肺腺癌患者的日常生活?

肺腺癌虽然棘手,但日常生活中的管理同样重要,直接影响患者总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 🥗 均衡膳食,多样新鲜蔬果和蛋白质食物,维持足够能量。
  • 🧘‍♂️ 适度锻炼,比如散步、呼吸操,有利于身体恢复。
  • 📆 定期复查(血常规、影像学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 与亲友沟通或寻求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情绪。

家属的关心也是“良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定期测血压、合理分配作息,也能帮患者安心度日。

07 呼吸系统健康与肺腺癌的关系

肺部好比健康“防线”。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过度刺激,是预防肺腺癌的关键。想让呼吸系统更加健康,可以尝试如下几点:

  • 🍠 胡萝卜 + 丰富β-胡萝卜素,帮助修复损伤的气道黏膜 + 建议每天可以搭配其他蔬菜一起食用
  • 🥦 西兰花 + 含有多种天然抗氧化物,对肺泡细胞有保护作用 + 可以清炒、做菜汤,保持营养成分
  • 🐟 深海鱼 + DHA和EPA成分,被认为对肺部有一定好处 + 一周适量吃2-3次
  • 🩺 定期体检 + 早期发现呼吸系统异常,有益健康管理 + 40岁以后建议每2年主动检查肺部

对慢性咳嗽、肺部反复感染史的人群,练习深呼吸和适当户外活动,能增强单位时间内的氧气交换能力,让肺部“小工厂”运转得更顺畅。

参考文献

  1.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538338/
  2. Yuan, D., Fan, S., & He, Y. (2016). Overexpression p73 Gene Inhibit VEGF, bFGF Expression in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17, 3939–394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509912/
  3. Travis, W. D., Brambilla, E., Burke, A. P., Marx, A., & Nicholson, A. G. (2015). Introduction to The 20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he Lung, Pleura, Thymus, and Heart.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10(9), 1240-124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291008/
  4. Herbst, R. S., Morgensztern, D., & Boshoff, C. (2018). 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ure, 553(7689), 446-454.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36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