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与鼻窦炎:识别与应对的双重钥匙
01 | 细微信号:过敏性鼻炎的悄然来临
其实,很多人早晨醒来总觉得鼻子不太通气,以为是睡眠姿势问题。偶尔流几次清水鼻涕、鼻根微痒,说起来实在不算“生病”,但这些恼人的小信号,可能正是过敏性鼻炎的开场白。
不同于感冒短暂猛烈的爆发,过敏性鼻炎往往以轻微的、偶发的喷嚏、偶尔鼻塞悄然出现。张女士(28岁,职员)春秋季总是晨起阵发性打喷嚏,起初以为是空气不流通,持续多月才意识到问题。这说明,轻忽这些信号可能让“慢性鼻炎”悄悄扎根。
02 | 告警闪现:鼻窦炎的典型表现
鼻窦炎不像过敏性鼻炎那样“温柔”,它的“存在感”通常更强烈。伴随面部胀痛、脓样鼻涕甚至牙床不适,让人一天都难以专心。它常常不分季节,持续数周。
林先生(42岁,工程师)有段时间总感觉左侧脸部隐痛,鼻塞明显,偶尔还闻不到饭菜香味。一觉醒来枕巾常有黄色鼻涕印迹,经耳鼻喉科检查,诊断为急性鼻窦炎。这则例子提醒我们,出现典型持久症状时,别等“自行好转”,应该及时就医。
主要表现 | 持续性 | 生活影响 |
---|---|---|
面部/额头胀痛、流黄色脓涕 | 常>10天 | 嗅觉减退、夜间睡眠受扰 |
03 | 过敏性鼻炎vs鼻窦炎:症状分水岭
很多朋友分不清“鼻炎”还是“窦炎”。这两类毛病常常都会让鼻子不舒服,但关键的不同点主要有下面几条:
过敏性鼻炎 | 鼻窦炎 | |
---|---|---|
症状性质 | 清水样鼻涕,喷嚏频繁,鼻痒 | 脓性鼻涕,冒出面部或额头胀痛 |
持续时间 | 多为短暂反复,常见季节性 | 持续时间较长,常>10天 |
特殊信号 | 眼睛发痒流泪 | 嗅觉减退、呼吸不畅 |
04 | 原因探究:是什么让鼻腔“出问题”?
探讨致病原因时,不仅要看外界刺激,也离不开体质因素。不少情况其实是两类问题叠加——易感人群遇到外界诱因, “鼻炎”或“窦炎”小麻烦便会找上门。
- 过敏性鼻炎: 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螨虫、尘埃、动物皮屑、部分食物(卵类、海鲜)。家族史、儿童期过敏体质者更易发作。
- 鼻窦炎: 以病毒或细菌感染为主。(如感冒后未愈、鼻腔条件本身不好时)极容易“趁虚而入”。刺激性气体、冷空气、鼻腔黏膜受损也属于风险来源。
有调查显示,约30%过敏性鼻炎患者同时经历过一次或多次鼻窦炎(Settipane, 2001)。环境潮湿、空气不流通等问题也会推高两种疾病发生率。
05 | 诊断与科学治疗选择
医生一般先会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结合鼻腔检查评估类型。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如CT检查(判断窦腔内液体积聚)、鼻分泌物培养(定性细菌或病毒)可能会被采用。对小朋友或者症状模糊者,非常有帮助。
- 药物治疗: 过敏性鼻炎常规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氯雷他定)、糖皮质激素喷雾,能明显缓解鼻部瘙痒、打喷嚏。
- 鼻窦炎治疗: 轻中度多为局部治疗(生理盐水冲洗、激素喷剂);重型或反复发作者可需短期抗生素。
- 免疫疗法: 针对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医生可建议脱敏治疗。不过要坚持较长时间,且需在资质医院操作。
06 | 日常防护与改善建议
养护鼻腔、改善体质,其实不需要过度依赖补品或药物。注意生活细节,如空气流通、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往往比任何药物都来得稳妥。
食物推荐 | 主要作用 | 建议方式 |
---|---|---|
深色叶菜 🥬 | 富含抗氧化物,有助提升黏膜抵抗力 | 每餐搭配一小盘 |
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 | 帮助修复受损上呼吸道黏膜 | 每天1-2次新鲜摄入 |
适量平衡蛋白(鱼/豆制品) 🐟 | 软化组织、促进免疫细胞再生 | 每周3-5次轮换即可 |
参考文献
- Settipane, G.A. (2001). Epidemiology of sinusitis: Allerg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mmunology and Aller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1(2), 297-309.
- Bousquet, J., Van Cauwenberge, P., Khaltaev, N. (2001).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 Allergy, 56(5), 335–339.
- Fokkens, W.J., Lund, V.J., et al. (2012).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12. Rhinology Supplement, 23, 1-298.
- Scadding, G. K., et al. (2017). Diagnostic tools in Rhinology EAACI position paper.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Allergy, 7(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