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揭秘胃肠镜:对抗恐惧与疼痛的真相

  • 1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揭秘胃肠镜:对抗恐惧与疼痛的真相封面图

揭秘胃肠镜:对抗恐惧与疼痛的真相

01 胃肠镜究竟怎么回事?

听说要做胃肠镜,尤其是“插管子”,想必不少人心里一紧。其实,在医院门诊,总有人小声向护士打听:“真的很疼吗?”
胃肠镜是在内镜室里进行的,一根细细软管带着摄像头或光源,从口腔或肛门进入消化道进行检查。
简单来讲,它包括:
种类 检查部位 常见用途
胃镜 食管、胃、十二指肠 胃炎、溃疡、早期癌变筛查
肠镜 结肠、直肠 结肠息肉、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等
🔎 小贴士: 绝大多数医院都能做到一次性用具和规范消毒,感染的风险非常低,无需太担心。
检查时医护人员会全程引导,流程一般40分钟之内完成。其实不少人做完后都会说:“比想象中的容易多了。”

02 什么人必须做胃肠镜?

大多数人纠结于:“我真的需要做胃肠镜吗?”经常见到有人反复胃痛、腹胀或者反酸时犹豫不决。
胃肠镜并不是为“感觉不舒服的人”而设,而是为了精准找出胃肠道里的异常,早期发现重大疾病。
有一位63岁的老先生,年初仅仅偶发晨起反胃,家人一再劝说下做了胃镜,结果检查出早期胃癌,及时治疗后恢复良好。
这说明哪怕症状很轻微,一些检查也能“揪”出躲在体内的小麻烦(比喻1)。
适用人群:
1. 40岁以上的成年人,有慢性胃痛、长期腹胀或便血。
2. 有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
3. 医生建议,需要明确诊断时。
🎯 重点提示: 有症状的人群不是唯一适应对象,部分人“体检无不适”时查出息肉或早癌。
想早点解除疑虑,主动检查比忍着症状反复拖延风险小得多。有时候,消除内心疑虑会让身心都舒坦一些。

03 胃肠镜到底有多疼?每个人感觉不一样

有人形容胃肠镜像“过山车”,也有人只是感觉有点不适。有这样一位45岁的女士,平时对疼痛特别敏感,她说:“其实只是咽的时候难受,后面就是有点胀胀的。”而另一些人,接受同样检查几乎没什么感觉。
感受 常见表现 影响因素
轻微不适 恶心、咽干、腹胀 紧张程度低、身体条件较好
中度疼痛 咽喉部疼、腹部不适 情绪焦虑或慢性病史
显著疼痛 忍不住呛咳、腹部胀气难耐 极强紧张感、胃肠道病变
其实,疼痛是一种高度主观的感受。
一部分人因为曾有不愉快的检查经历,或天生敏感,对微小的不适就会格外放大。
医学研究发现,焦虑和恐惧导致的心理“放大镜效应”,能让疼痛体验变得强烈(Elwood et al., 2007)。
💡 想一想: 能力和意愿相比,心理感受对疼痛体验影响往往更大。

04 做胃肠镜怎么才能不那么难受?

想让胃肠镜没那么“痛苦”,其实办法不少。
  • 1. 镇静/无痛胃肠镜:
    专门给予短暂麻醉,让全程几乎无感。适合疼痛耐受差、心理压力大的朋友。不过做完后休息1小时再走,不能自行驾车。
  • 2. 正常胃肠镜:
    医生会用润滑剂,动作轻柔。个人可以通过深呼吸、主动配合来缓解恶心嗓紧。
  • 3. 局部麻醉与心理疏导:
    简单的咽喉喷雾,配合护士软声安慰,对紧张的人帮助不小。
  • 4. 提前沟通既往不适:
    如果曾经有剧烈咳嗽、恶心史,一定提前告诉医生,方案可以相应调整。
🚩 友情建议: 有特殊疾病或过敏史要如实告知,保障安全同时减少不适。
有研究显示,镇静胃肠镜能明显降低不适和焦虑感(Meining et al., 2007)。

05 这些人的胃肠镜真实体验

有人紧张了大半个月,进门看到仪器就后悔,但结束后大多说:“原来不过如此。”
下面是三位患者的不同经历——
年龄/性别 症状/情况 真实描述
27岁男士 偶发腹胀,查体医嘱胃镜 “有点恶心,做完后跟没发生过似的,心里反倒踏实了。”
52岁女士 胃痛加重,反复呕吐一年 “早做早放心,麻药后什么也没感觉。”
40岁男性 无明显不适,体检检出息肉 “心虚得要命,结果还好不是大病,医生把息肉顺手切了。”
🌱 体会: 至少一半人做完胃肠镜都会觉得“没有想象中难熬”,紧张更多是被信息“吓到”。

06 面对胃肠镜,如何更好地准备自己?

很多人做完胃肠镜发现,自己原本的害怕,其实只是对未知和网络“吐槽”的反应。
其实,提前准备、保持乐观比纠结痛苦要有效得多。
以下几点建议值得参考:
  • 饮食上:检查前三天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瘦肉粥、熟蔬菜),头天晚餐后禁食。
  • 情绪调节:适当运动、与朋友聊天,都有助于舒缓紧张(比喻2:像给“上紧的发条”松松劲)。
  • 家人陪同:检查前请家人或朋友陪同,会让心理安全感提升不少。
  • 选择正规医院:更有规范流程与完善应急措施,风险更低。
  • 定期检查:建议40岁后每2年做一次胃部检查,有消化病史或家族史者提早检。
🌻 记住:与其猜测疼痛,不如信任专业和自己的承受力。多数人检查后都觉得比担心的时候舒服多了。
有准备的身体和理性的心态,往往能让胃肠镜变得不像“长针头”,而只是一场普通体检(比喻3)。

07 吃什么对胃肠道恢复有好处?

很多人想问,做完胃肠镜以后,该怎么吃才有益?
科学研究支持下,天然膳食与习惯调整有利于胃肠道恢复与健康(Tian et al., 2022)。
食物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酸奶 改善肠道菌群,帮助消化 每日一杯,空腹或餐后均可
小米粥 温和养胃,易消化 早晚一碗,可加碎肉末或蔬菜
南瓜 含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 蒸熟或煮粥,餐中食用适宜
苹果 富含果胶,有助于肠道修复 去皮生食,或炖煮更软
总结tips:
  • 多选口感软、温和少油的食物。
  • 补足水分,让胃肠保持活力。
  • 吃饭别太急,细嚼慢咽。
📣 小建议: 做完胃肠镜当天最好先喝清淡流食,感觉正常后再恢复日常饮食。

08 最后聊两句:

胃肠镜带来的不适,其实大多源于心理压力和对疼痛的担忧。只要做好准备、选择合适的方式,多数体验都不会太糟。很多朋友都说经历过一次后,未来体检时会更淡定不少。

健康这件事,不必“硬扛”,也无需恐慌。有效的行动和理性的选择,才是守护身体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Elwood, L. S., Olatunji, B. O., Williams, N. L., & Lohr, J. M. (2007). Cognitive vulnerabilities to anxiety and pain: Examin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anxiety sensitivity, worry, and pain perception... The Journal of Pain, 8(9), 720-727.
  2. Meining, A., Zimmer, V., & Rösch, T. (2007). Sed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3(9), 1312-1318.
  3. Tian, Y., Xu, J., Yu, X., et al. (2022). Dietary patterns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 re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76, 18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