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际上是什么?
在产房刚出生的小宝贝,总让人既欣喜又担心。家里的一位表姐最近顺产生了孩子,孩子出生后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但医护人员却频繁关注宝宝的呼吸情况,家人就有点紧张起来。其实,新生儿刚来到世上,有些宝宝呼吸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自然。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主要是由于肺部还没有彻底成熟,尤其是在早产儿中更常见,导致宝宝呼吸变得很困难。这不是少见的“小问题”,而是新生宝宝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疾病之一。🩺
02 常见表现:哪些信号值得关注?
有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头几小时,可能看起来和平时无异,只是偶尔呼吸有点急促;有的宝宝则呼吸会变快,胸廓凹陷、鼻翼扇动,这是身体在努力获取氧气。这些现象并不会立即消失,而是持续存在。
表现 | 具体描述 | 生活举例 |
---|---|---|
呼吸急促 | 每分钟呼吸次数明显超过正常范围 | 有位35周婴儿出生后呼吸明显加快,护士需监护 |
鼻翼扇动 | 每次吸气时鼻翼明显扩张 | 宝宝吃奶时鼻头一张一合,妈妈感到担心 |
口唇和指甲发紫 | 皮肤颜色异常,出现青紫 | 一位母亲发现宝宝嘴唇发紫,立即告知医生 |
呻吟声 | 呼气时有轻微“嗯嗯”声 | 父亲发觉孩子睡着时呼气有呻吟,提醒了医护 |
这些症状如果没有自行缓解,而是持续或加重,就要特别小心了。如果宝宝出现了上述持续且严重的表现,家长要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
03 为什么新生儿会得RDS?风险分析来了!
很多家长听到“呼吸窘迫”这五个字会感到意外,其实,有一些风险因素值得大家提前了解:
- 早产:胎龄越小,肺越不成熟;缺少足够的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呼吸难度增加。
- 母亲有糖尿病:孕期血糖控制不好,宝宝肺部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
- 胎儿窘迫史:在妈妈肚子里就有缺氧的情况,生后更容易出现RDS。
- 剖宫产且未足月:没有经历分娩的”压力“,某些激素没能及时上升,肺功能成熟度不够。
美国儿科学会2021年的数据显示,早产儿中RDS发病率可高达60%,而足月儿则很少发生(Stoll BJ et al., 2021)。当然,并不是每个早产宝宝都会得这个病,但有基础疾病或上述因素的新生儿,风险确实要高上不少。
04 医生怎样诊断RDS?有哪些检查?
有时候,RDS的表现并不典型,需要医生结合多方面证据做出判断。诊断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见下表):
检查方式 | 要点 | 作用举例 |
---|---|---|
临床观察 | 医生看呼吸速度、颜色、胸廓运动和呻吟声 | 发现呼吸异常基础症状 |
血气分析 | 抽取动脉血检查氧和二氧化碳水平 | 判断缺氧或呼吸衰竭的程度 |
胸部影像 | 常用X光,特殊时用超声 | 看到肺泡塌陷、白肺等典型表现 |
如果是早产或有其他高危因素,会建议出生后做一次全面评估。如果家属发现宝宝一小时内症状无改善,尽快转诊大型医院。
05 治疗策略:RDS怎么管,哪些方法有用?
目前,管理RDS的治疗方法是多层次的,医生会根据患儿病情选择相应支持措施。不妨看看下表说得更清楚些:
方法 | 适用情况 | 作用说明 |
---|---|---|
吸氧 | 大多数RDS患儿首选 | 提高血氧浓度,缓解缺氧症状 |
肺表面活性物质补充 | 早产儿、症状明显者 | 补足缺失的关键物质(surfactant),让肺泡更易张开 |
无创/有创机械通气 | 症状严重或持续恶化时 | 辅助呼吸,买时间让肺发育 |
表面活性物质的及时补充已成为全球公认有效的RDS治疗方式之一(Polin & Carlo, 2014)。
06 如何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防范RDS,有效措施其实离不开孕期每个小细节。下面简单列举几种关键方法以及饮食建议:
措施/食物 | 具体功效 | 日常建议 |
---|---|---|
定期产检 | 提前发现胎儿发育问题或高危因素 | 建议每4周一次,孕晚期增为每2周 |
全麦面包、燕麦 | 有利于肠道健康、稳定孕期血糖 | 每天早餐可选择1-2片全麦面包/燕麦粥 |
控血糖食谱(如地瓜、鱼类) | 维护母体代谢平稳,降低妊娠糖尿病风险 | 多样搭配主食与优质蛋白,保持饮食均衡 |
补充适量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 | 促进骨骼与肺发育 | 可适量喝牛奶,医生建议时补充维生素D |
如果有早产迹象或其他特殊状况,应及时到有新生儿重症监护资质的大型医院。
07 小结与行动建议
说到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每个准父母都应关注的问题。早发现、早干预、规律产检、科学饮食和合理补充营养,都是帮助宝宝顺利度过新生阶段的小妙招。最好的办法是全家一起了解这些信号,遇到呼吸异常及时和医护沟通,把风险降到最低。
其实新生儿RDS并不像传闻中那么可怕,通过规范管理,大部分宝宝都能平平安安成长。这是医学进步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安心,也是家长用心呵护得来的平安。
- Stoll BJ, Hansen NI, Bell EF, et al. (2021). Trends in Care Practice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Extremely Preterm Neonates, 1993–2012. JAMA, 321(12), 1180–1191.
- Polin RA, Carlo WA. (2014). Surfactant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Preterm and Term Neonate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Pediatrics, 133(1), 171–183.
- Ballard RA, Ballard PL. (2002). Scientific Ba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urfactant Therapy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espiratory Car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8(2), 22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