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肿瘤新曙光
01 认识介入治疗:一个真实的转折点
了解肿瘤治疗,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手术、化疗、放疗,其实还有一种“动手术不用大刀”的方法——介入治疗。某天门诊里,一位刚满60岁的阿姨,带着忐忑来咨询。医生只是在她肚皮上一点小孔,将细管送到肝部,整个过程比她想象轻松多了。当天晚上她已经能下床走动。
这样的案例,说明了介入治疗和传统疗法的最大区别:微创、恢复快、不需要全身麻醉,为肿瘤病人带来了全新的希望。它的发展速度很快,近十年几乎每年都有新技术问世。虽然进入大众视野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成为肿瘤管理的重要选项,尤其对不能手术或手术风险高的患者来说,有了更多选择。
02 肿瘤类型多样,你了解了吗?
🧩 小贴士: 肿瘤分良性和恶性,后者才是我们日常说的“癌症”。
类型 | 主要特点 | 临床表现 |
---|---|---|
良性肿瘤 | 生长慢、很少扩散,边界清楚 | 常见为偶尔不适,如轻度压痛,但多无明显症状 |
恶性肿瘤 | 生长快、易转移,组织破坏明显 | 早期仅有轻微乏力、食欲差,进展可见持续疼痛、消瘦 |
实体瘤 | 多为器官或组织生长出的异常包块 | 早期隐匿,发展后可触及肿块或出现阻塞症状 |
血液肿瘤 | 如白血病、淋巴瘤,起源于血液/淋巴系统 | 持续发热、贫血、出血点等 |
拿一位45岁的男士做例子,他因为长期腹部轻微不适,体检才发现肝脏有异常。像这样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绝大多数肿瘤,前期仅有轻微乏力或不适,拖延后期才出现持续、明显的疼痛或体重下降。刚开始“感觉还行”,往往是很多患者错过最佳就医时机的原因。
03 介入治疗是如何针对肿瘤发挥作用的?
经皮穿刺活检 & 治疗
通过CT或超声引导,在皮肤上打个小口,将穿刺针送进肿瘤部位。不但能获取组织做病理诊断,还能直接注药或做消融(如射频烧灼)。操作时间短,局麻即可,恢复快。
动脉灌注化疗
医生通过大腿根部的动脉,把细软导管送到肿瘤血管,精准注入高浓度药物,避免全身毒副反应。适合肝癌、肺癌等实体瘤,部分病例疗效优于传统化疗。
肿瘤消融(包括射频、微波)
相当于用“加热”或“冷冻”方式让不正常的组织失去活性。特别适合孤立肿瘤或手术难度大的病例。操作结束后,只留一个小创口,患者能很快下床活动。
🤔 拓展看点: 部分高龄患者或肝肾功能不佳的人,用介入技术可避开复杂手术,给生活质量带来积极转变。
04 哪些肿瘤适合介入治疗?什么时候不建议?
- 可考虑介入治疗的情况:
- 肝癌、肾癌、肺癌等局部实体瘤,手术难度大,或无法耐受全麻
- 癌症复发后手术空间有限的患者
- 身体状况较弱,希望减小创伤/副反应时
- 需要特别注意或不适合的情况:
- 血液肿瘤(如白血病)、广泛转移、短期内生存期极短的患者,一般疗效较弱
- 严重出血倾向、凝血障碍、重要脏器功能极度损害者,不适合做穿刺和动脉操作
个体差异大,一人一案很重要。身体状况、肿瘤大小、部位、病理类型等都要综合评估。(Rossi, S. et al., Interventional oncology: state of the art,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8)
05 风险和并发症:不能忽视的细节
虽然介入治疗伤口小、恢复快,但绝对不是“零风险”。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 这样处理: 定期评估血常规、凝血功能,术前充分沟通病史/药物过敏史,有基础病的患者做术前全科咨询,多数问题都能预防和及时处理。
06 未来趋势:介入治疗的前沿与希望
最近几年,介入治疗领域的新技术让人眼前一亮:
- 图像引导技术(如三维重建),操作过程更精准,提升肿瘤靶向性
- 纳米药物微球载体,新一代化疗药物可以持续释放,减少系统副作用
- 联合免疫疗法,部分肝癌/肺癌患者接受介入和免疫药物后存活时间有提升
- 多学科会诊与随访,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复发率管理极有帮助
新研究显示,肝癌的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与新型抗癌药结合,局部控制率可达60%以上。(Llovet, J.M. et al., Advances in targeted therapie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 Rev Clin Oncol, 2021)
🌱 小结: 肿瘤介入治疗正走在科技前沿,但也离不开医生、患者和家属的共同配合。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需要权衡利弊、个体化选择。
07 日常管理与实用建议:如何协同提升生活质量?
建议 | 具体做法 |
---|---|
水果(如苹果、蓝莓) | 富含天然抗氧化成分,日常餐后适量摄取,对提升免疫力有帮忙 |
低脂乳制品 | 保证蛋白质供给,有助身体修复和维持体力,建议不与刺激性食物同时进食 |
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 | 如西兰花、胡萝卜,有助肠道健康,每天可换着样吃 |
规律复查 | 完成介入治疗后,建议术后第1、3、6个月做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调节随访频率 |
及时沟通 | 和医生保持联系,遇到主题相关不适伴随咨询,便于尽早发现和处理问题 |
👇 实用建议: 介入治疗后的康复并不难,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规律督查以及与医生常沟通,生活质量都能够一步步提升。
参考文献
- Rossi, S., et al. (2018). Interventional oncology: state of the art.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105, 140-149.
- Llovet, J.M., Montal, R., Villanueva, A. (2021). Advances in targeted therapie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18, 263-284.
- Venkat, P.S. et al. (2022). Recent advances in image-guided combination strategies for oncology. Current Oncology Reports, 24(10), 124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