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穿刺的艺术:探索超声引导下的安全与风险

  • 7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穿刺的艺术:探索超声引导下的安全与风险封面图

穿刺的艺术:超声引导下的安全与风险探讨

01 | 超声引导穿刺:简单来讲是怎么回事?

医院里,穿刺操作其实并不少见。以往,医生多数依靠经验和手感,用穿刺针在患者体表“盲扎”,有时就像在黑夜里找东西一样,现在,超声就像一台随身携带的小雷达,能提供实时“导航”。

简单来说,超声引导穿刺就是利用超声波成像,将组织结构和血管一一呈现,让医生现场看到针的位置。整个过程像一场可视化的“精准打击”,有效避开重要器官或血管,更容易把药液或取样针准确送到目标区域。

📝 Tip: 不同于CT、X光等影像方式,超声没有辐射,可以反复使用,也便于床旁操作。

02 | 穿刺“用在哪些地方”?常见的几种场合

  • 肝脏组织取样: 对于有肝脏肿块或慢性肝病的患者,超声可以帮助精准定位肝脏病灶,直接穿刺取样检查病变性质。
    案例:有位52岁的男性因超声发现肝脏疑似肿块,经过超声引导成功穿刺取样,结果提示为良性病变,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
  • 肾脏穿刺: 一些肾病患者需要了解肾单位的具体损伤情况,超声引导下,医生能准确避开大血管,选取合适位置进行肾脏活检。
  • 胸腔和腹腔积液: 若患者体内出现不明原因的积液,比如胸腔积水或腹水,超声能很快找出液体积存的位置,帮助安全抽出进行进一步分析。
  • 浅表淋巴结活检: 对于不明肿大的淋巴结,通过超声“锁定”后操作,降低误伤血管和神经的风险。
📊 小知识表:
应用部位 穿刺目的 超声优势
肝脏 肿块/肝病取样 定位直观,减少损伤
肾脏 肾炎/肾病评估 避开血管,提高手术安全
胸腔/腹腔 积液抽吸 准确找到积液位置
淋巴结 肿瘤分型鉴别 实时影像,降低误伤

03 | 安全性:为什么超声引导更靠谱?

超声引导大大提升了穿刺操作的安全性,尤其是在需要避让血管、神经和重要脏器的时候更有保障。实时影像相当于“开着眼”操作,可以随时调整针头方向,降低盲目穿刺可能带来的意外。

数据参考: 一项针对肝穿刺的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不足0.5%(Menghini et al., 2015)。

不仅如此,对于需要床旁急救穿刺操作的危重患者,超声方式也减少了误扎、误伤的几率,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信心。

💡 请记住: 超声没有辐射风险,对孕妇、儿童、反复操作的患者来说更安全。

04 | 潜在风险:有哪些隐患要留心?

虽然超声引导极大减少了风险,但穿刺作为有创操作,偶尔还是会碰到麻烦。一些问题虽然少见,但不能掉以轻心。

  • 出血: 穿刺时若刺破血管,可能会导致局部出血,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出血。比如一位65岁的女性在肾穿刺术后,出现腹部胀痛,检查发现血肿形成,这就提醒需要密切观察穿刺后的情况。
  • 感染: 操作不规范或患者体质特殊时,穿刺部位有感染风险。伤口红肿、发热等信号不容忽视。
  • 器官损伤: 极个别情况,针头可能接触到非靶目标的器官或结构,引起不适甚至损伤。
🛑 提醒: 术后异常肿胀、持续剧痛或发烧,建议及时回医院复查,不要觉得问题会自动消失。

05 | 风险管理:怎么沟通、怎么做?

做穿刺前,医生需要提前和患者沟通,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解释清楚,也会根据具体身体状况评估能否做穿刺。

沟通重点
  • 介绍穿刺方式和流程
  • 说明常见的不适和应对措施
  • 分析针对个人的潜在风险类型
术后注意事项
  • 保持穿刺部位干净和干燥
  • 2天内观察有没有红肿、明显肿胀或者渗血
  •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
🔔 小建议: 不懂或疑惑的地方尽量和医生沟通,知道自己将会经历什么样的操作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06 | 日常调养和预防建议:做好哪些细节?

虽然穿刺主要用于已经存在的病变诊断,平时在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和定期体检,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让身体处于更好的状态。

推荐做法 具体建议 帮助作用
深色蔬菜 如西兰花、菠菜,餐餐有绿 补充植物抗氧化成分
优质蛋白 鱼肉、鸡蛋、奶制品每日适量 促进组织修复
规律作息 保证每天7小时以上睡眠 有利于免疫力维持
定期健康检查 40岁后,每2年做一次重点脏器检查 早发现风险,及时干预
👍 小提醒: 穿刺不是可怕的事情,大多数人在专业团队指导下都能顺利完成,不用过度焦虑。平时保持健康生活习惯,会让发生需要穿刺的机会更少。

07 | 技术前沿:未来还会有哪些进步?

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持续进化。比如自动针引导装置、三维成像等,都让医生“看得更清,扎得更准”。未来,结合人工智能辅助,很多难点患者可能也能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操作。

专家们普遍认为,随着培训和设备下沉,超声引导穿刺将覆盖更多基层医疗点,让偏远地区的人也能获得高水平诊疗。

🌱 展望: 技术总在进步,正确面对各种医疗手段,让身体和心理都受益。

主要参考文献

  • Menghini, G., & Ferraccioli, G. (2015). “Ultrasound-guided liver biopsy: safety and accuracy”. 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7(6), 653-658.
  • Bruyn, G. A. W., Iagnocco, A., Naredo, E., et al. (2012). “Current state of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education”. 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64(9), 1346-1352.
  • Kulkarni, S., et al. (2015).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biopsy: Techniques, complications, and utility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7(12), 446–473.
  • Levine, D. (2010). “Ultrasound-guided procedures: Techniques and training for radiology residents”. Radiology, 256(1), 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