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腹痛管理与麻醉科的关键角色

  • 31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腹痛管理与麻醉科的关键角色封面图

腹痛管理与麻醉科的关键角色

有时候腹部偶尔一阵绞痛,大家可能并没太放在心上。可一旦腹痛升级,或是经历像肠镜这样的检查,很多人会对“麻醉到底能做什么”心存疑虑。其实,麻醉科医生在腹痛管理、手术安全和舒适体验中,起着隐形却关键的作用。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些和日常健康息息相关的话题。

01 什么是腹痛,麻醉有多重要?🩺

腹痛,指的是腹部任何部位出现的不适或疼痛。有时候它像一阵风吹过,来得快去得也快,比如饭后偶尔的不适;但有时会持续,甚至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在手术或检查,比如肠镜过程中,腹痛不光是一种症状,还会影响整个操作的顺利程度。

说到麻醉,不仅仅是让人“睡一觉”这样简单。麻醉科医生其实和腹痛息息相关——一是帮患者“隔绝”疼痛,二是在整个检查、手术期间守护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很多人觉得麻醉离日常很远,其实只要可能涉及手术检查或者慢性持续、难缓解的腹痛,麻醉团队往往会被请来,提供专业的疼痛管理。

02 腹痛为啥出现?麻醉科怎么介入?🔍

腹痛的原因其实很复杂,不过归类后,大致有以下几种:

1. 消化系统自身问题:比如胃炎、肠炎、胆结石等。炎症反应刺激神经,肚子就开始抗议。

2. 生活方式相关:偶尔暴饮暴食、长时间不规律饮食、压力大,这些习惯都可能让肚子“罢工”。有研究指出,现代人饮食环境变化,腹痛患者逐年上升(Jones et al., 2018)。

3. 其他疾病牵连:像是腰背部疾病、妇科疾病,也可能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表现出腹痛。不少患者其实一开始没找准病根。

到了医院,麻醉科的专业价值就体现出来——一是评估疼痛程度和分型(急性/慢性),二是设计个体化镇痛用药方案。有些药物需要麻醉医生把控剂量,确保既能缓解疼痛,又不会抑制呼吸或影响其他器官。部分慢性腹部疼痛,还可用麻醉技术(如神经阻滞)针对性 “断路”,让疼痛信号不再乱窜。这类精准管理大大减轻患者痛苦,也利于后续诊治。

03 如何确诊腹痛?麻醉科有哪些技术?🧑‍⚕️

说起腹痛的确诊过程,很多人会想到“化验、影像、肠镜”,其实麻醉团队的加入,同样关键,特别在围手术期和复杂检查时:

1. 术前评估:包括全身状况、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这一步为选择合适麻醉方式打下基础。比如53岁患者于无痛肠镜前,进行了全面术前准备,避免了麻醉风险。

2. 术中监测:使用先进设备持续观察心电、血压、氧饱和度,防止突发状况发生。比如肠镜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实时调整镇痛深度。

3. 疼痛评估量表:根据患者自述和指标进行分级,区分轻重缓急。判断是否需要加用特殊镇痛药物或者调整镇痛策略。

4. 个体化镇痛计划:有些患者对普通止痛药反应差,需要合用多种药物乃至区域阻滞等个性化技术。这些方案多由麻醉团队制定。(White et al., 2016)

不少人对麻醉总有些顾虑,其实现代技术很成熟,专业评估、实时监控让风险大大降低。遇到有麻醉需求,提前和医生坦诚交流,才能让治疗过程更顺利。

04 腹痛怎么治?麻醉科医生有哪些“利器”🛠️

腹痛治疗并不是单一的用药或一次手术,麻醉科在实际治疗中,主要提供以下支持:

1. 术中无痛技术:无论是无痛肠镜、腹腔镜手术,还是其他消化道操作,麻醉团队能确保患者舒适且安全地完成整个过程。这样的体验,让不少人不再拒绝必要的内镜检查。

2. 急性疼痛救治:严重腹痛,比如急性肠梗阻、消化道穿孔,或手术创伤,普通止痛药效果有限,麻醉科可通过静脉镇痛、区域阻滞等快速止痛,减少病人不适。这对于合并多病的中老年人尤其重要。

3. 围手术期整体支持:现代麻醉管理强调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守护,包括疼痛缓解、生命体征监控、应急复苏等。对于慢性腹痛反复发作者,也能通过定期评估和调整镇痛方案,提升生活质量。

有研究提示,围术期麻醉优化管理能大幅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Kehlet & Dahl, 2003)。如果体会过全程镇痛的舒适体验,很多患者会感慨,腹痛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关键是选对了诊疗方式。

05 日常腹痛怎么管?能不能用食疗?🍲

说起来大部分腹痛,本质上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除了遵医嘱对症治疗,日常管理也很重要:

1. 合理膳食燕麦有助保护肠胃,改善肠道环境,早餐可选燕麦粥,既养胃又增加饱腹感。
低脂牛奶富含优质蛋白,利于胃肠修复,午餐搭配适量更佳。
香蕉富含钾元素、膳食纤维,适合肚子容易胀气或轻微隐痛的人群。
温和烹饪食物,比如煮、炖、蒸,减少肠胃负担,也能预防突发不适。

2. 有意识地减压:家里、工作压力一大,也能影响肠胃(Mayer, 2011)。深呼吸、散步、听音乐,都是实用的小办法。

3. 适度运动:饭后轻慢走20分钟,有助消化,减少腹部压迫感。

4. 主动复查习惯:腹痛老反复,建议就近选择专业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寻求麻醉团队的帮助,询问镇痛方案或者辅助手术等。

5. 关注家中老人或慢性腹痛者:一旦发现疼痛加剧,或伴发热、呕吐、黑便,要及时就医。

简单来说,腹痛的日常管理,饮食、心情、适度运动和及时就医缺一不可。对于需要长期镇痛或复杂操作的患者,麻醉科不仅仅是“打麻药”,更是一种全方位的支持。

关键参考文献

  • Jones, M. P., Dilley, J. B., Drossman, D. A., & Crowell, M. D. (2018).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Gastroenterology, 145(6), 1268–1276.
  • White, P. F., Kehlet, H., Neal, J. M., Schricker, T., Carr, D. B., & Carli, F. (2016). The role of the anesthesiologist in fast-track surgery: From multimodal analgesia to perioperative medical care. Anesthesia & Analgesia, 122(5), 1406–1416.
  • Kehlet, H., & Dahl, J. B. (2003). Anesthesia, surgery, and challenges i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he Lancet, 362(9399), 1921–1928.
  • Mayer, E. A. (2011). Gut feelings: the emerging biology of gut–brain communication.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2(8), 45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