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如何科学认识和应对乳腺癌?

  • 25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如何科学认识和应对乳腺癌?封面图

如何科学认识和应对乳腺癌?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说到乳腺癌可能立刻联想到手术与治疗,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如何早一步发现、科学地认知和管理。无论是家人还是自己,定期体检,总有人会被医生轻描淡写地说“乳腺有小结节,别担心,复查就好”。这种场景熟悉吗?本篇文章就结合常见问题与实际病例,聊聊乳腺癌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它离自己更远一点。

01 什么是乳腺癌?🩺

乳腺癌说白了,是乳腺组织中的正常细胞出现异常增生,慢慢变成肿瘤。如果这些异常细胞失去控制,可能会从乳腺管或小叶蔓延到邻近组织,后期甚至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到全身(参考: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reast cancer, 2024)。世界范围内,每年都有很多女性因为乳腺癌而就医,男性患病人数虽少,但也不可忽视。

其实,乳腺癌可以分为原位癌与浸润癌。原位癌的异常细胞还没突破乳腺管壁,及时发现治疗,预后通常较好。而一旦细胞穿过壁垒进入周围组织,治疗会更复杂。了解乳腺癌的基本情况,有助于更好地判断风险和应对方式。

02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 1. 轻微肿块:最典型的早期变化就是摸到乳房里有小结节,通常形状规则、表面光滑,不痛不痒。很多女性在无意中发现,往往只在洗澡时或体检中被提及。
    👩 实例:有位中年女性,因右乳发现小结节进行检查,后来诊断为原位癌,但她没有任何疼痛不适,这种轻微信号值得重视。
  • 2. 偶发分泌物:偶尔发现单侧乳头有分泌物,可能是无色或浅黄色,通常不是持续性的。不过,一旦分泌物是血性或者持续出现,建议尽早去医院排查可能的病变。
  • 3. 局部皮肤变化:很早期时乳房皮肤可能偶尔轻微凹陷或发红,这些变化不易察觉,容易被忽视。但如果皮肤位置反复出现类似异常,也要提高警惕。

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让人很难第一时间意识到问题。建议遇到乳房轻微肿块、分泌物或局部皮肤细微改变时,都要主动和医生沟通。

03 为什么会得乳腺癌?🧬

分析乳腺癌的成因,其实像是“细胞活动室里的小骚动”。大致有这几类因素:

  1. 遗传和年龄: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患病风险明显升高。部分人群携带特定基因(如BRCA1/2),其异常会让细胞更容易出现失控增生(Yadav et al., 2021)。年龄越大,乳腺癌也越容易出现,绝大多数发生在40岁后。
  2. 激素影响:人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直接影响乳腺细胞。比如激素替代疗法、初潮过早或绝经偏晚、长期未生育等情况,都会让乳腺细胞处于“活跃期”,增加风险。
  3. 生活因素:肥胖、超重、摄入高热量饮食等也被认为会影响乳腺细胞分化(Collaborative Group on Hormon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2022)。有些研究还提示,饮酒、辐射暴露、长期缺乏运动都是潜在风险点。
  4. 环境暴露:例如空气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以及过度电离辐射等,都会弱化乳腺细胞的防御机制。

这些因素互相叠加,有些人虽然没有明显家族史和风险暴露,但仍然可能出现乳腺癌。医疗数据显示,全球有约一半的乳腺癌患者没有明确的危险因素 (WHO, 2024)。

04 如何确诊乳腺癌?🏥

  1.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摸乳房和腋下淋巴结,初步判断可疑部位。
  2.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乳腺X线(钼靶)、超声和磁共振(MRI)。对于高密度乳腺或者有异常结节的人群,MRI更敏感。
  3. 病理活检:将可疑组织取样后显微镜检查,是诊断乳腺癌是否成立的“金标准”。这一步可以进一步判断肿瘤类型(如导管原位癌/浸润癌等)、分期(AJCC, 2022)。

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位中年女性,最初是因为右乳结节被发现,并通过微创旋切术取出部分组织,后续病理确认为原位癌,影像学及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及早完善检查,有助于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05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的治疗讲究“对症下药”,方案要根据肿瘤大小、分型和有无转移来定。一些常见方法包括:

  • 手术:有保乳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早期疾病通常可以选择保乳,配合其它治疗。如果肿瘤较大或多灶,一般建议切除乳房。
  • 放疗:常用于术后巩固,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概率,尤其适合保乳手术患者。治疗周期视风险等级而定。
  • 化疗:针对肿瘤分型(如三阴性乳腺癌)或分期较晚的患者。辅助化疗通常术后进行。
  • 内分泌(激素)治疗:如果肿瘤表达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内分泌药物对抑制肿瘤复发很重要。通常需要连续服用多年(Smith et al., 2020)。
  • 靶向治疗:一些乳腺癌患者肿瘤会过度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推荐运用特异性药物控制肿瘤进展。

治疗方案往往是多管齐下,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一些辅助用药和支持治疗(如甲状腺激素替代、抗感染、康复锻炼等)也非常重要。不过,最关键的还是与医生紧密配合,遵医嘱定期随访,及时处理副作用。

06 日常管理和预防乳腺癌的小建议 🌱

  • 均衡饮食:新鲜蔬果(如西兰花、菠菜)中富含多酚类物质,能帮助提升细胞修复能力。
    🥗 西兰花 + 抗氧化作用 + 推荐每周3-4次,蒸煮为宜。
  • 规律锻炼: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等)可维持良好的激素代谢水平,有研究认为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 力量训练 + 改善新陈代谢 + 建议每周至少五天,每天30分钟。
  • 日常自查:每月一次乳房自我检查,能帮助及时发现异常。如果摸到新肿块或持续乳房皮肤变化,建议尽早就诊。
  • 定期筛查:40岁以后,建议每1-2年进行乳腺X线(钼靶)或超声检查。有家族史或高风险人群,根据医生指导调整筛查频率。
  • 维持适宜体重:控制体重不仅影响整体健康,也对激素平衡非常重要。

当出现持续性乳头异常分泌物、明显肿块、皮肤凹陷或红肿时,建议不要拖延,马上到正规医院乳腺外科就诊,早一步干预,后期处理会轻松许多。

整体而言,乳腺癌虽然常见,但只要认识其规律,结合科学管理,绝大多数人都能拥有良好的健康状态。日常生活中,关心自己和家人,定期体检和自查是很有用的方式。遇到小问题别犹豫,及时和医生沟通,相信专业治疗和科学预防,会带来更值得期待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Key facts. Retrieved from WHO website
  2. Yadav, S., Ladkany, R., Wiechert, A., & Driscoll, J. J. (2021). BRCA mutations in breast cancer: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Genes & Diseases, 8(4), 385–398. https://doi.org/10.1016/j.gendis.2021.08.008
  3. Smith, I. E., & Dowsett, M. (2020). Aromatase inhibitors in breast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4(5), 473-486.
  4. Collaborative Group on Hormon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2022). Menarche, menopaus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dividual participant meta-analysis, including 118964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from 117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The Lancet Oncology, 23(5), 693-703.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2)0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