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与头晕:疼痛的深层秘密
01. 颈椎,到底有多重要?
工作电脑前,肩颈总是僵硬,偶尔一转头就感觉不太舒服。其实,这些日常小状况,很可能隐藏着一个普遍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颈椎病。
颈椎是由七节椎骨像积木一样叠在一起构成,连接着头和躯干。既能支撑脑袋活动,又守护着脊髓和多条血管神经。颈椎病,医学上称为“颈椎退行性变”,主要指这里的骨头、椎间盘或韧带因劳损、老化、外伤等出现结构和功能异常,分类上主要有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等(Li et al., 2021)。
⏩ 简单说:脖子有毛病,不仅是疼,更可能影响神经和血流,问题远不止颈部本身。
02. 为什么会得颈椎病?隐藏在生活里的风险
- 年龄增长: 随着年纪大,椎间盘水分逐渐减少,韧带变硬,骨头慢慢长出“骨刺”,这些变化在50岁以后更常见。(Wang et al., 2018)
- 习惯性低头: 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用电脑、伏案写字,这种动作让颈椎一直受压。
- 职业特性: 教师、司机、程序员等长期保持一个姿势的人容易中招。
- 外伤及遗传: 跌倒撞击、车祸等外伤会让颈椎提前“老化”,家族里有相关病史的人,发生概率略高。
- 运动不足: 缺乏锻炼导致颈部肌肉柔韧性下降,保护能力变差。
💡 有一位58岁的女性教师,因长期伏案批改作业,出现脖子活动不灵,检查后发现第三、四节颈椎间盘退变明显。这说明职业和生活习惯对颈椎健康影响不容小觑。
03. 哪些头晕可能和颈椎病有关?
类型 | 表现 | 与颈椎病的联系 |
---|---|---|
轻微头重 | 偶尔觉得脑袋发沉,像有雾。 | 颈部神经轻度受刺激时会出现 |
眩晕 | 感觉天旋地转,常伴眼前发黑 | 颈动脉暂时供血不足 |
平衡感差 | 站着发飘,走路踩棉花 | 小脑供血轻微波动 |
持续性头晕 | 长时间感到晕眩,休息后难缓解 | 长期颈部血流受阻或神经压迫 |
其实,头晕并不是一种单一症状,既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持续发生。有位41岁的男性司机,常年驾驶,偶尔低头就感觉眩晕,这说明职业习惯可能既引发颈椎问题,也诱发头部不适。
04. 颈椎病为什么能波及头?背后的机制是什么?
很多人不明白,脖子的事儿怎么能让脑袋晕?原因其实在于颈椎里不仅有脊髓,还有多条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并通过复杂的结构保持大脑正常供血和信息传导。
1️⃣ 血流受阻: 椎动脉经过颈椎两侧,为大脑后部和小脑供血。椎间盘突出或骨刺挤压后,容易让这条血管“变窄”,大脑供血一波三折,引起眩晕和晕眩感。
2️⃣ 神经信号障碍: 颈部的神经分布复杂,受刺激会扰乱平衡、姿势等信号的传递。所谓“神经根型”颈椎病,就是颈椎病压迫到掌管感觉和运动的神经,使人感到晕眩或反应迟钝。
3️⃣ 反射调节改变: 颈椎上的肌肉和韧带富含感受器,用来协助平衡。颈椎结构出问题后,大脑接收到的“身体位置信息”变混乱,自然会有发飘、失重的感觉。
🩺 Smith et al. (2017) 指出,约有三成慢性颈椎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表现多为波动性或体位性(Smith, L. et al., 2017, The Spine Journal)。
05. 日常怎么护好颈椎?这些细节别忽视
习惯调整: 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避免脖子一直保持同一姿势。可以在办公桌旁放个橡皮球,捏一捏,提醒自己休息。
床垫与枕头: 选择高度和软硬适中的枕头,保证颈部自然支撑,睡觉时脖子不过度前屈或后仰。
颈部锻炼: 推荐做“点头-抬头”、“缓慢转头”等简单动作,每天坚持3-5组。
饮食方面: 多吃新鲜蔬菜(富含抗氧化成分,对软组织有好处)、营养均衡的蛋白质类食物(比如鱼肉、豆制品,有助组织修复),适当搭配水果,帮助减轻发炎反应。
护颈装备: 需要长时间低头操作手机时,可用支架调整屏幕高度,减少持续低头的需求。
📌 小贴士: 晚上临睡前,用热水袋敷肩颈部,有助于缓解白天的肌肉紧张。简单、稳定的小习惯,效果可能比昂贵理疗还靠谱。
06. 出现这些状况,及时就医很关键
- 症状进行性加重: 如果头晕症状一天比一天重,或随机发作到无法正常生活,就需要看医生。
- 伴随其他神经症状: 比如手脚麻木、肢体无力,或者出现行走不稳、视力模糊等。
- 药物和休息均无缓解: 平时休息、简单按摩、贴膏药都难奏效时,要及时就医。检查项目通常包括颈椎X光、磁共振、必要时做血管超声。
🔎 治疗选择:
- 轻型颈椎病以物理治疗、功能训练、药物辅助为主。
- 严重、持续压迫者,需考虑微创或外科治疗。
不同患者恢复速度相差很大,治疗后好转与否,最关键还是看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管理和医生建议的配合度。
🌱 提示: 41岁的男性司机经康复锻炼和调整作息两月后,症状几乎消失。这也说明,积极管理和及时干预很有价值。
总的来说,颈椎病不光是脖子的问题,也容易让人头晕,甚至影响平衡感。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像正确的坐姿、定时活动颈部,科学饮食,都有帮助。如果已经出现持续头晕,一定要及早就诊,遵医嘱进行针对性管理。颈椎的健康,有时就藏在我们的每一个习惯里。
参考文献
- Li, X., Dou, Q., & Li, J. (2021). Classification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16(1), 234. [PubMed]
- Smith, L., Hecht, A., & Hirsh, J. (2017).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anagement. The Spine Journal, 17(3), 301-309. [PubMed]
- Wang, H., Zhou, Y., & Shi, Y. (2018). Epidemiology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n update on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7(4), 636-642. [Google Sch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