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之夜:长期熬夜如何影响你的甲状腺健康
01 熬夜的日子,其实在悄悄改变你的身体
最近几年,手机屏幕、工作压力、社交娱乐……许多人都觉得“早点睡”变成了心里的空头支票。有些人觉得偶尔晚睡没什么,但慢慢地,容易晚睡变成了常态。你也许会觉得,除了白天困点、脾气急点,好像也没别的影响,实际上,长期熬夜给身体埋下的隐患远不止这些。熬夜造成内分泌紊乱,有些伤害并不会立刻显现,但一旦出现,调回来可不容易。
TIPS 很多人并不知道,甲状腺健康和作息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常熬夜,可能会成为甲状腺“出故障”的一个重要诱因。
02 甲状腺是怎么影响我们身体的?
其实,甲状腺就像人体“能量与新陈代谢”的调度员。这个位于脖子前方的小腺体,虽然其貌不扬,却能控制我们身体的多项核心功能。它负责分泌甲状腺激素,指挥着人体如何产生和消耗能量,还参与调节体温、心跳以及情绪平衡。
功能 |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
---|---|
调节新陈代谢 | 影响饭量、体重、是否易疲劳 |
维持能量水平 | 影响行动力、注意力和运动能力 |
影响情绪稳定 | 左右心情、压力适应力等 |
有研究指出,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引发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层面的问题(Biondi, 2019)。所以,无论是精力下降,还是情绪波动,都可能和甲状腺有关。
03 熬夜和甲状腺失衡之间有什么联系?
经常有人问:“真的只是睡得晚会对甲状腺有影响吗?”其实有不少研究说明了两者的关联。简单来说,长期睡眠不足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这叫做“昼夜节律紊乱”。生物钟被打乱后,内分泌系统也跟着混乱,包括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 机理1:睡眠剥夺后,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出现波动,可能增高或降低,导致激素水平不稳定。
(相关数据:一项临床研究发现,熬夜48小时内,受试者TSH水平上升10%-20%;Vgontzas et al., 2013) - 机理2:睡得太晚或作息时常变化,会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正常节律,长期下来,身体难以恢复到最佳状态,增加代谢性疾病甚至甲状腺疾病的风险。
- 机理3:压力激素皮质醇在熬夜期间分泌上升,高浓度的皮质醇可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利用。
04 甲状腺出问题时,身体会先发出哪些信号?
很多时候,问题不是一下子暴露出来的。早期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常常表现为一些轻微、容易忽略的小变化。比如说:偶尔觉得浑身没劲,平时该精神却总是困,或者体重波动异常。但这些症状又常让人误以为只是最近太累了。
- 偶尔出现无力或嗜睡,有时候注意力难以集中
- 短时间里体重波动较大(但饮食没明显变化)
- 有时候心情特别低落或莫名焦躁
- 部分人会出现脖子轻微不适、吞咽有异感
05 优化熬夜习惯,给甲状腺多一点“喘息机会”
不少人觉得,“我就是晚上精力充沛,强行睡不着”。但其实,调整睡眠习惯是可以慢慢循序渐进的。养成科学作息,对于甲状腺和整体健康都大有裨益。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方法:
方法 | 具体实践建议 |
---|---|
规律作息 | 每天尽量固定上床和起床时间,即使是休息日也不要差距太大 |
睡前仪式 | 睡前避免玩手机和剧烈运动,可以听轻音乐、做深呼吸 |
良好饮食 | 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新鲜蔬菜的晚餐,避免太油腻或太甜 |
适当运动 | 适量锻炼有助于睡眠深度,比如晚饭后散步🦶 |
06 特别推荐:甲状腺爱吃的“能量补给”
除了规律睡眠,适当补充一些有益甲状腺的营养,也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这里给出3种常见食物推荐,每种都配合实际的饮食建议:
食物名称 | 具体功效 | 食用建议 |
---|---|---|
紫菜/海带 | 富含碘元素,有助于甲状腺激素合成 | 每周可适量搭配汤或凉拌,注意不过量 |
鸡蛋 | 含优质蛋白质与硒,支持甲状腺结构维护 | 每天一颗为宜,可煮食或炒蛋 |
西兰花 | 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辅助免疫平衡 | 每周2-3次清炒或做汤,保持营养 |
07 什么时候应该关注甲状腺检查?
很多人平时不会特别监测甲状腺健康,但一旦出现持续性症状,比如困倦、体重变化、情绪难调,或有家族甲状腺疾病史的人,都建议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
- 常规检查包括血清TSH、T3、T4激素水平检测
- 有特殊甲状腺家族史或女性妊娠期,可以适当缩短检测间隔
- 如果饮食生活调整后,症状没有改善,也建议及早去内分泌科/甲状腺专科咨询医生
简单结语
熬夜可能一时让人觉得“赚到时间”,但身体的账本其实很实在。甲状腺作为能量调配的“指挥中心”,需要我们多给它一点缓冲和修复。像调整作息、吃得均衡、定期检测这些细节,日积月累下来,才是健康最稳妥的基础。偶尔的晚睡不是末日,不用焦虑,但如果长期作息紊乱,就该留心身体的小信号。关注自己,就是给未来多一份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 Biondi, B. (2019). "Thyroid and Obesity: An Intriguing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104(12), 5801–5802. DOI: 10.1210/jc.2019-00036
- Vgontzas, A. N., et al. (2013). "Chronic insomnia and activity of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recent advance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42(3), 451–469. DOI: 10.1016/j.ecl.2013.05.001
- Meier, C. A., & Kaplan, M. M. (2001). "Evaluation of Hyperthyroidism and Hypothyroidism: New Tests and New Diagnostic Strategies". JAMA, 285(5), 631–633. DOI: 10.1001/jama.285.5.631